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037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属于水胀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水胀成型模具的密封效果不好,开模后,圆管留在上模内不利于后续的机械手抓取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上模组件内的上芯棒组件、活动设置在下模组件内的下芯棒组件,上模组件和上芯棒组件之间设有一打料弹簧,开模后,该打料弹簧向下推动上芯棒组件,以使圆管处于下模组件内,所述上芯棒组件、下芯棒组件上均设有一密封结构分别用于封闭水胀成型空间的上开口和下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弹簧夹封闭水胀成型空间的上开口和下开口,密封效果好;通过打料弹簧使杯身都处于下模状态,方便机械手抓取。取。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


[0001]本技术属于水胀模
,涉及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水杯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杯体进行成型加工,主要工艺是先将圆管放入成型模具中,水胀成型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上、下模合模后通过挤压来封紧产品,该成型模具将圆管的两头开口处密封压紧,再从圆管内部注水,使圆管从内部往外变形贴紧模具型腔,水胀工序完成后,需要将上模和下模分开,以便将成型后的圆管取出。
[0003]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水胀成型模具的密封效果不好,且密封结构比较复杂,生产加工成本高;水胀工序完成后,由于圆管变形贴紧模具型腔中,因此,在分开上模和下模时会受到圆管与型腔内壁摩擦力的影响,使上模和下模非常难以分开,造成卡模、难脱模、效率低等问题;开模后,圆管有可能会留在上模或下模内,当圆管留在上模时不利于后续的机械手抓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水胀成型模具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密封效果好,不粘模、不卡模、易脱模、效率高,开模后产品处于下模的水胀模具。
>[0005]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上模组件内的上芯棒组件、活动设置在下模组件内的下芯棒组件,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上芯棒组件、下芯棒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圆管成型的水胀成型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和上芯棒组件之间设有一打料弹簧(12),开模后,该打料弹簧(12)向下推动上芯棒组件,以使圆管处于下模组件内,所述上芯棒组件、下芯棒组件上均设有一密封结构分别用于封闭水胀成型空间的上开口和下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底板(5)、上底模(6)、上型腔(7),上芯棒组件包括上芯座(1)、上芯棒(2),上芯座(1)上下活动设置在上底模(6)的内腔中,上芯棒(2)向下伸入上型腔(7)的内腔中,一根竖直的紧固螺钉(11)穿过上芯棒(2)与上芯座(1)固连,所述上芯棒(2)能沿该紧固螺钉(11)相对上芯座(1)升降,以使上芯棒(2)下降至最低位置时能被该紧固螺钉(11)所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底板(8)、下底模(9)、下型腔(10),下芯棒组件包括下芯座(3)、下芯棒(4),下芯座(3)固定设置在下底模(9)的内腔中,下芯棒(4)向上伸入下型腔(10)的内腔中,所述下芯棒(4)上下活动设置在下芯座(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封胀水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模(6)、下底模(9)、上型腔(7)、下型腔(10)的外周设有镶套(20)。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振兴胡卫有葛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