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301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属于口罩回收领域。第一箱体的底板一与第二箱体和顶板二固定连接,并通过底板一后腔底面的半圆孔与顶板二上的半圆孔相通,第二箱体的底板二与第三箱体的顶板三固定连接,第一翻转隔板和第二翻转隔板下方的顶板三上有对应的方孔,第三箱体的底板三与第四箱体的顶板四固定连接,底板三上前后的开口分别与顶板四上前后的开口相联通。优点是结构新颖,将废弃口罩的收集、消毒、鼻夹与面罩分离等功能融于一体,方便进一步对口罩进行高效处理及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回收的
,尤其是一种对口罩鼻夹自动剥离并回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口罩能帮助人们隔离阻挡大部分病毒,因此就需要大量的口罩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目前口罩的加工生产中,起到固定作用的口罩鼻夹的生产过程较为繁琐,但市面上对口罩鼻夹回收的相关装置还不多,因此就会直接浪费掉大量的可回收的口罩鼻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以解决目前口罩回收时缺乏鼻夹与面罩分离装置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其中第一箱体的底板一与第二箱体和顶板二固定连接,并通过底板一后腔底面的半圆孔与顶板二上的半圆孔相通,第二箱体的底板二与第三箱体的顶板三固定连接,第一翻转隔板和第二翻转隔板下方的顶板三上有对应的方孔,第三箱体的底板三与第四箱体的顶板四固定连接,底板三上前后的开口分别与顶板四上前后的开口相联通。
[0005]所述第一箱体包括投递口、投递口隔板、底板一、光电传感器、第一电机、紫外线灯、中央挡板、半圆挡板、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垂直锥齿轮一、垂直锥齿轮二、第二电机、二维码、第一层固定平台,水平锥齿轮一和水平锥齿轮二,其中投递口和投递口隔板设置在第一箱体的顶部,二维码粘贴在投递口上,第一层固定平台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光电传感器、上表面后部固定连接紫外线灯,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一层固定平台上表面中央,第一电机输出轴和垂直锥齿轮一固定连接,水平锥齿轮一与垂直锥齿轮一啮合,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固定连接在前腔中部,中央挡板顶部与水平锥齿轮一固定连接、底部与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转动连接,半圆挡板上部与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转动连接、下部和水平锥齿轮二固定连接,底板一前腔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和垂直锥齿轮二固定连接,水平锥齿轮二和垂直锥齿轮二啮合,底板一后腔底面有半圆孔。
[0006]所述第二箱体包括旋转棒、粉碎头、第一翻转隔板、一号转动电机、承重肋、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齿轮七、第一舵机、第二舵机、中央承重板、顶板二、底板二和第二翻转隔板,其中顶板二和底板二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承重肋和中央承重板,四根旋转棒后端分别与承重肋转动连接,前部分别穿过中央承重板、并与其转动连接、且其前端分别与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固连,粉碎头分别与四根旋转棒棒身固定连接,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分别与齿轮七啮合,一号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七固定连接,第一翻转隔板和第二翻转隔板位于底板二后部,且对称设置,分别通过齿轮五、齿轮六与固定连接在底板二上的第二舵机、第一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7]所述第三箱体包括电风扇、第三翻转隔板、液压装置、第三舵机、二号转动电机、底板三和顶板三,其中电风扇与箱体后壁固定连接,二号转动电机与风扇固定连接,控制风扇的转动时间与转动速度,第三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三上,呈倾斜状的翻转隔板与第三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控制翻转隔板的旋转时间与角度,第三翻转隔板下方底板三有开口,底板三前部顶板三下方固定连接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下方底板三有通孔与第四箱体联通。
[0008]所述第四箱体包括可移动鼻夹回收箱、可移动面罩碎料回收箱、中层隔板、导轨、前侧手柄、后侧手柄、滚轮一、滚轮二,顶板四底板四,其中中层隔板固定连接在顶板四和底板四之间,导轨固定连接在底板四上,可移动鼻夹回收箱位于箱体后腔、并通过滚轮一与导轨滑动连接,后侧手柄与可移动鼻夹回收箱后部固定连接,可移动面罩碎料回收箱位于箱体前腔、并通过滚轮二与导轨滑动连接,前侧手柄与可移动面罩碎料回收箱前部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将废弃口罩的收集、消毒、鼻夹与面罩分离等功能融于一体,可以一次投放一个或者多个口罩且可计数,口罩通过投放口进入收集腔,计数到达一定数量后进入预处理腔,进行紫外线灯消毒后,进入粉碎腔进行粉碎,之后进入分离腔气流进行分离,最终进入收集腔进行压缩储存,口罩主体进入口罩存储腔,口罩鼻夹进入鼻夹储存腔,方便进一步对口罩进行高效处理及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第一箱体去掉中下部前箱壁、及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去掉前箱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0014]图5是图2的C部放大图;
[0015]图6是图2的D

D剖视图;
[0016]图7是本技术第一翻转隔板、一号转动电机、齿轮六、齿轮七、第一舵机、第二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本技术第二箱体内传动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第四箱体4,其中第一箱体1的底板一1.3与第二箱体2和顶板二2.16固定连接,并通过底板一1.3后腔底面的半圆孔与顶板二2.16上的半圆孔相通,第二箱体2的底板二2.17与第三箱体3的顶板三3.7固定连接,第一翻转隔板2.3和第二翻转隔板2.18下方的顶板三3.7上有对应的方孔,第三箱体3的底板三3.6与第四箱体4的顶板四4.9固定连接,底板三3.6上前后的开口分别与顶板四4.9上前后的开口相联通。
[0019]所述第一箱体1包括投递口1.1、投递口隔板1.2、底板一1.3、光电传感器1.4、第一电机1.5、紫外线灯1.6、中央挡板1.7、半圆挡板1.8、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1.9、垂直锥齿轮一1.10、垂直锥齿轮二1.11、第二电机1.12、二维码1.13、第一层固定平台1.14,水平锥齿轮一1.15和水平锥齿轮二1.16,其中投递口1.1和投递口隔板1.2设置在第一箱体1的顶部,二
维码1.13粘贴在投递口1.1上,第一层固定平台1.14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光电传感器1.4、上表面后部固定连接紫外线灯1.6,第一电机1.5固定连接在第一层固定平台1.14上表面中央,第一电机1.5输出轴和垂直锥齿轮一1.10固定连接,水平锥齿轮一1.15与垂直锥齿轮一1.10啮合,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1.9固定连接在前腔中部,中央挡板1.7顶部与水平锥齿轮一1.15固定连接、底部与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1.9转动连接,半圆挡板1.8上部与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1.9转动连接、下部和水平锥齿轮二1.16固定连接,底板一1.3前腔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12,第二电机1.12输出轴和垂直锥齿轮二1.11固定连接,水平锥齿轮二1.16和垂直锥齿轮二1.11啮合,底板一1.3后腔底面有半圆孔。
[0020]所述第二箱体2包括旋转棒2.1、粉碎头2.2、第一翻转隔板2.3、一号转动电机2.4、承重肋2.5、齿轮一2.6、齿轮二2.7、齿轮三2.8、齿轮四2.9、齿轮五2.10、齿轮六2.11、齿轮七2.12、第一舵机2.13、第二舵机2.14、中央承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其中第一箱体的底板一与第二箱体和顶板二固定连接,并通过底板一后腔底面的半圆孔与顶板二上的半圆孔相通,第二箱体的底板二与第三箱体的顶板三固定连接,第一翻转隔板和第二翻转隔板下方的顶板三上有对应的方孔,第三箱体的底板三与第四箱体的顶板四固定连接,底板三上前后的开口分别与顶板四上前后的开口相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包括投递口、投递口隔板、底板一、光电传感器、第一电机、紫外线灯、中央挡板、半圆挡板、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垂直锥齿轮一、垂直锥齿轮二、第二电机、二维码、第一层固定平台,水平锥齿轮一和水平锥齿轮二,其中投递口和投递口隔板设置在第一箱体的顶部,二维码粘贴在投递口上,第一层固定平台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光电传感器、上表面后部固定连接紫外线灯,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一层固定平台上表面中央,第一电机输出轴和垂直锥齿轮一固定连接,水平锥齿轮一与垂直锥齿轮一啮合,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固定连接在前腔中部,中央挡板顶部与水平锥齿轮一固定连接、底部与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转动连接,半圆挡板上部与第二层固定半圆平台转动连接、下部和水平锥齿轮二固定连接,底板一前腔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和垂直锥齿轮二固定连接,水平锥齿轮二和垂直锥齿轮二啮合,底板一后腔底面有半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口罩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包括旋转棒、粉碎头、第一翻转隔板、一号转动电机、承重肋、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齿轮七、第一舵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谭铃川袁理陈思州赵壮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