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分子量线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介电弹性体及制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电弹性体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量线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介电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介电弹性体以电活性聚合物为基质,具有快速可逆大变形、机电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在机械驱动器、人工肌肉、柔性机器人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介电弹性体薄膜表面涂敷导电电极,外加电场下电极两侧产生的Maxwell作用力使得弹性体薄膜发生变形,厚度减小,面积扩大。根据Pelrine等人提出的理论,当介电弹性体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较低的弹性模量、低的介电损失以及高介电击穿强度时,介电弹性体材料能够在低电压下获得较大的驱动应变。目前常见的介电弹性体材料包括硅橡胶(SR)、丙烯酸酯(AAS)和聚氨酯(PU)等,相比于其他聚合物基弹性体,PU基介电弹性体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和耐候性。PU是一种软段和硬段交替连接的嵌段型聚合物,两相较大的热力学差异会导致材料内部出现微相分离,使材料结晶度较低,弹性较大;正是由于PU的软硬段结构的多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二异氰酸酯、多元醇和有机溶剂1搅拌共混反应制得软硬段交替的聚氨酯预聚物,然后将聚氨酯预聚物溶于有机溶剂2中并加入丙烯酸类封端剂制得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其中,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1~2.0;所述有机溶剂1为弱极性的溶剂,所述有机溶剂2为弱极性或强极性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1选自:丙酮、四氢呋喃、甲苯或二甲苯;进一步,所述有机溶剂2选自:丙酮、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N
‑
甲基吡咯烷酮、N,N
‑
二甲基甲酰胺、N,N
‑
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亚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封端剂选自: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进一步,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对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或4,4
’‑
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中的一种;进一步,所述多元醇为:聚乙二醇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分散在有机溶剂1中,搅拌共混反应生成聚氨酯预聚物;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100℃,搅拌速率控制在60~36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2~6小时;进一步,所述将聚氨酯预聚物溶于有机溶剂2中并加入丙烯酸类封端剂制得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方法为:将所得聚氨酯预聚物从有机溶剂1中分离提纯,然后溶解于有机溶剂2中,并加入丙烯酸类封端剂搅拌反应进行封端,制得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其中,反应温度控制在40℃~100℃,搅拌速率控制在60~36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2~6小时。5.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进一步,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25000g/mol;优选为14000~25000g/mol;进一步,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为线型非支化和非交联型预聚物。6.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在制备介电弹性体材料、光敏材料、自修复材料或传感材料中的应用,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为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预聚物;或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聚物。7.一种介电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原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其中,各原料的比例为: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50~80重量份,活性稀释剂10~30重量份,光引发剂1~10重量份;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为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炎昊,熊璐璐,王锋,崔旭东,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