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静雄专利>正文

组合式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83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插头,包括外壳及插入外壳中的插头基座,以及设置于插头基座中的电线,其特征在于: 外壳两端形成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外壳中形成空室,空室前端形成两穿孔贯穿出第一端部、空室后端贯穿出第二端部,空室上侧形成导槽,导槽前端贯穿出第一端部,导槽中设置有盖板,空室后端周缘形成凹室,空室后端下侧形成窝槽,以及外壳上侧靠近第一端部处设置一开口贯穿导槽而进入空室中; 插头基座具有夹壳,夹壳中设置有中隔板分隔出两容室,两容室中设置有内隔板,内隔板与中隔板间设置有抵靠部,两容室中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上侧设置有保险丝,内隔板与中隔板间设置有金属夹片,金属夹片具有匚形夹持段,夹持段后端形成锐利的切割边,夹持段处设置缺口,并于金属夹片侧端设置有朝前的延伸段,插头基座后端形成后板,后板中设置穿孔,夹壳与后板下侧形成向下延伸的凸部,凸部中设置有两道平行的限位槽,限位槽向下贯穿出凸部底端,两电线端部可分别插入限位槽中,一定位块由后板穿孔插入夹壳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插头。(2)
技术介绍
电线传送电力,可提供电器产品所需要的电源能量,一般的电器产品即是通过电线及插头的插设,使电力能进入电器产品中加以使用,另外,一般电器产品电线的插头结构,是如图6所示的传统型的插头70,具有可相对盖合的底座71、外壳72,且于其中设置导电片73,并以螺丝74锁设电线75的裸线76,使电线75与导电片73形成接续,而可将插头70插设在电源供应的插座,使电源能提供电器产品加以使用。上述插头70使用时,因为电线76与导电片73的接续设置,是以螺丝74锁设电线75的裸线76,而电线75进入插头70中并没有任何的夹持定位,所以,当电线75遭到外力拉址,尤其在插头70插设于插座,而仅用手捉住电线75拔出插头70时,最容易造成电线75的裸线76与导电片73锁设处脱落、断裂,造成电源无法连通。(3)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插头,使电线置入插头基座及插入外壳后,可以定位块推抵,使电线形成转折抵压而能有效的抵减外力拉址作用,加上金属夹片后端具刺穿电线表皮的切割边插入电线,使金属夹片夹持段的缺口可扣住裸线,而让电线能被稳固的夹持定位,可达到确保电线稳定接续的绝佳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组合式插头,它包括外壳及插入外壳中的插头基座,以及设置于插头基座中的电线,其特点是外壳两端形成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外壳中形成空室,空室前端形成两穿孔贯穿出第一端部、空室后端贯穿出第二端部,空室上侧形成导槽,导槽前端贯穿出第一端部,导槽中设置盖板,空室后端周缘形成凹室,空室后端下侧形成窝槽,以及外壳上侧靠近第一端部处设置一开口贯穿导槽而进入空室中;插头基座具有夹壳,夹壳中设置中隔板分隔出两容室,两容室中设置内隔板,内隔板与中隔板间设置抵靠部,两容室中设置导电片,导电片上侧设置保险丝,内隔板与中隔板间设置金属夹片,金属夹片具有匚形夹持段,夹持段后端形成锐利的切割边,夹持段处设置缺口,并于金属夹片侧端设置朝前的延伸段,插头基座后端形成后板,后板中设置穿孔,夹壳与后板下侧形成向下延伸的凸部,凸部中设置两道平行的限位槽,限位槽向下贯穿出凸部底端,两电线端部可分别插入限位槽中,一定位块由后板穿孔插入夹壳中。根据本技术,外壳的导槽内侧壁形成滑道,以及盖板后端缘上方设置凸缘边,凸缘边前缘设置凹槽,盖板两侧可由外壳空室的后端上侧插入滑道。根据本技术,导电片中间部位形成扣部,扣部扣结在内隔板前端,而设置在导电片上方的保险丝一接点与导电片的扣部接触,且保险丝另端接点与金属夹片的延伸段接触。根据本技术,定位块中设置纵向且朝前贯穿的切槽,定位块两侧形成卡钩,以及定位块后端形成封板。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4)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纵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横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组装电线的使用实例的俯视图。图6是传统型插头的立体分解图。(5)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它们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纵剖视图,本技术包括外壳10、插头基座20、盖板30、定位块40及设置于插头基座20的保险丝50,其中外壳10两端形成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外壳10中形成空室13,空室13具有两道穿孔贯穿出第一端部11、空室13后端贯穿出第二端部12,空室13上侧形成导槽14,空室13下侧具有前斜状的卡合凸部131,导槽14前端贯穿出第一端部11,以及导槽14内侧壁形成滑道15。所述的空室13后端周缘形成凹室16,空室13后端下侧形成窝槽17,以及外壳10上侧靠近第一端部11处设置一开口18贯穿导槽14而进入空室13中。插头基座20具有夹壳22,夹壳22中设置中隔板23分隔出两容室24,夹壳22底端一体形成弹性扣片201,两容室24中设置内隔板25,内隔板25与中隔板23间设置抵靠部26,两容室24可分别提供导电片27设置其中,导电片27中间部位形成扣部271,扣部271可扣结在内隔板25前端,内隔板25与中隔板23间设置金属夹片28,金属夹片28具有匚形的夹持段281,夹持段281后端形成锐利的切割边282,而在夹持段281处设置缺口283,并于金属夹片28侧端设置朝前的延伸段284,金属夹片28的夹持段281可扣结在抵靠部26,且切割边282朝向后端。所述的插头基座20后端形成后板21,后板21中设置穿孔211,夹壳22与后板21下侧形成向下延伸的凸部29,凸部29中设置两道平行的限位槽291,限位槽291向下贯穿出凸部29底端。上述夹壳22内部的中隔板23与内隔板25间设置保险丝50,保险丝50一接点与导电片27的扣部271接触,保险丝50另端接点与金属夹片28的延伸段284接触,使该处的电路形成连通状。前述盖板30后端缘上方设置凸缘边31,凸缘边31前缘设置凹槽32,盖板30两侧可由外壳10空室13的后端上侧所设置的滑道15插入并朝前推动而封闭在开口18处。前述定位块40中设置纵向且朝前贯穿的切槽41,定位块40两侧形成卡钩42,以及定位块40后端形成封板43。上述插头基座20的夹壳22宽度略小于外壳10的空室13宽度,插头基座20可由外壳10的空室13后方朝前插入空室13中,使插头基座20夹壳22底端的弹性扣片201可通过空室13下侧前斜状的卡合凸部131,而可以卡合凸部131卡掣弹性扣片201加以抵固,使插头基座20的夹壳22能固设于空室13中,且导电片27可由空室13所设置的两道穿孔贯穿出第一端部11,以及插头基座20的凸部29可位于窝槽17,且后板21进入凹室16中。前述定位块40则可由插头基座20后板21的穿孔211后方插入穿孔211,中隔板23位于切槽41中,以及定位块40两侧卡钩42因具有内缩弹性,而可以滑过穿孔211,并于经过穿孔211后弹性回复成卡钩42扣结在穿孔211两侧内壁加以定位,而如图3所示那样。于组装电线时,可配合参看图1、图4及图5所示,当插头基座20插入外壳10后,可将电线60前端由下往上插入插头基座20的凸部29限位槽291中,并将定位块40朝插头基座20后板21的穿孔211朝前插入,使定位块40可向前推动电线60,且电线60表面可抵靠到夹壳22内底板后端加以转折,以及,定位块40持续推动电线60,使电线60表面可被金属夹片28后端的锐利切割282所插入,而让电线60的裸线61能进入夹持段281的缺口283加以抵靠接触,且当定位块40的卡钩42扣结在穿孔211两侧内壁后完成组装。本技术使用一段时间后,若保险丝50断线,可用手指伸入盖板30凹槽32向前推动盖板30,打开外壳10的开口18,而可由此处取出保险丝50进行更换。因此,经由上述结构特点及操作使用上的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使电线60置入插头基座20凸部29后,可以定位块40的插入推移,使电线60形成转折抵压,而能有效的抵减外力拉址作用,以及金属夹片28后端具有刺穿电线60表皮的切割边282插入电线60,而让金属夹片28夹持段281的缺口283可扣住电线60的裸线61,使电线60能被稳固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静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