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246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包括若干排水底板单元一及若干排水底板单元二,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之间、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以及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相互拼接,从而构成地下室排水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既可以通过排水槽排除竖向方向的涌水,也可以通过预制排水底板上的地漏排除水平方向上的渗水,提高了地下室的排水效率,达到防排结合的效果,增加地下室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底板施工
,具体涉及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地下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加大。由于混凝土热胀冷缩产生的裂纹、防水材料搭接处的处理不当、室外水侵入地下室侧墙外的土壤以及地下水压高低不同的影响,造成地下室底板发生渗透水现象,渗漏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凝土底板、侧墙开裂现象;2)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3)防水设计、施工不到位、防水材料不符合标准;4)混凝土底板上部碎石混凝土垫层开裂空鼓,形成水通路而造成窜水现象。地下室渗漏会影响地下室结构使用功能。相对传统的地下室底板防水方法都是用堵的方法,而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易于老化,并不能永久性解决渗漏水问题,导致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渗漏依旧是个难题。而以往的底板疏水层施工方法虽然考虑排堵结合,然施工完毕后的级配碎石疏水层存在填充不密实现象,当地下室面层承受车辆荷载或软地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易造成疏水层碎石挤密及面层下陷开裂等问题,进而引起地下室渗漏。针对现有底板疏水层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装置及方法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结构设计合理、施工快速便捷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及其干湿结合施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包括若干排水底板单元一及若干排水底板单元二,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之间、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以及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相互拼接,从而构成地下室排水底板。
[0005]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包括单元主体、支撑凸起及第一排水槽,所述支撑凸起间隔设置在单元主体底面,所述单元主体底面在位于相邻两支撑凸起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所述单元主体的两端位置中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搭接凸起。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包括单元主体、支撑凸起及第二排水槽,所述支撑凸起起间隔设置在单元主体底面,所述单元主体底面在位于相邻两支撑凸起之间形成第二排水槽;所述单元主体的两端位置中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搭接凸起。
[0007]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之间、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以及排水底板单元一与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条。
[0008]所述第一搭接凸起与第二搭接凸起搭接配合,并在连接处形成连续折弯防水结构;所述第二搭接凸起上表面与排水底板单元一上表面平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与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在位于第一搭接凸起下方
形成第三排水槽,其所述第三排水槽与第一排水槽及第二排水槽分别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及排水底板单元二的支撑凸起底面设有至少一个条形凹槽,有利于提高排水底板单元与结合层之间的结合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及排水底板单元二两端的支撑凸起与排水底板单元一、排水底板单元二端面齐平。
[0012]排水底板单元一和/或排水底板单元二上设有贯穿单元主体的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上螺纹连接反渗流地漏。
[0013]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的干湿结合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定位放线:在地下室底板的原始混凝土地面上对预制排水底板进行测量放线,定位出预制排水底板铺设的具体位置;2)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拼装:2.1)排水底板单元一及排水底板单元二预先倒置,即带有支撑凸起的一面朝上;并在支撑凸起上铺设一层高出支撑凸起底面8

12mm的防水砂浆;2.2)通过吊装设备将排水底板单元一及排水底板单元二摆正,根据地面放线位置进行依次拼装;2.3)相邻排水底板单元一之间以及相邻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对齐设置,并通过密封胶条密封连接;排水底板单元一与排水底板单元二之间通过第一搭接凸起与第二搭接凸起搭接连接,并通过密封胶条密封连接;3)排水系统设置:3.1)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拼装好后,在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外侧设置与地下集水井相连通的排水沟一;3.2)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上设置反渗流地漏,反渗流地漏标高通过螺纹进行调整;3.3)根据地下室排水需要,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拼装前可在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中部预留排水沟二,并在排水沟二上铺设排水篦子;4)地下室地面施工:对反渗流地漏进行封口处理,并在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上铺设25

35mm细石混凝土层,最后在细石混凝土层上施工自流平环氧树脂层;地下室地面施工完成后保证反渗流地漏顶面与自流平环氧树脂层平齐。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干湿结合施工方法,即将预制排水底板底部涂抹防水砂浆的结合层,可以使成品的预制底板与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高强度结合,同时也可以通过结合层进行各个预制排水底板的初步调平,使相邻排水底板之间可以进行高效连接。
[0015]2)该技术包含排水底板单元一与排水底板单元二两种预制形式,通过预制排水底板能够实现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快速安装,成品质量统一得到保证,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预制排水底板,通过自流式的排水解决了核心的结构问题,既可以通过排水槽排除地下的涌水,也可以通过预制排水底板上的反渗流地漏排除地面上的渗水,提高了地下室的排水效率,达到“防排结合”的效果,增加地下室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
[0017]4)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预制排水底板的纵横方向连接节点可以实现高效防水,连接快速、方便的效果。平行于条形凹槽的方向连接时,通过两块预制排水底板直接进行侧面拼接,两块预制排水底板其底部防水砂浆结合层进行第一道防水,再通过中间的密封胶条进行第二道防水,最后通过两块预制排水底板上部接缝通过细石混凝土进行第三道防水。垂直于条形凹槽的方向连接时,通过搭接凸起进行拼接,同样可以实现中间的密封胶条进行第一道防水,再通过两块预制排水底板上部接缝通过细石混凝土进行第二道防水。
[0018]5)本专利技术预制排水底板采用条形的支撑凸起,类似条形基础结构,使预制排水底板上部受力可以有效的传递到底板混凝土上,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同时预制排水底板上部的3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层可以有效防止预制地下室底板之间的拼缝处开裂,实现预制与现浇的高强度结合,整体安全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端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水底板单元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水底板单元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水底板单元一、二拼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相邻排水底板二拼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图7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反渗流地漏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底板单元一;2、排水底板单元二;3、排水沟一;4、反渗流地漏;5、单元主体;6、第一搭接凸起;7、第一排水槽;8、支撑凸起;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排水底板单元一(1)及若干排水底板单元二(2),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1)之间、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2)之间以及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1)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2)之间相互拼接,从而构成整体地下室排水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1)包括单元主体(5)、支撑凸起(8)及第一排水槽(7),所述支撑凸起(8)间隔设置在单元主体(5)底面,所述单元主体(5)底面在位于相邻两支撑凸起(8)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7),所述单元主体(5)的两端位置中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搭接凸起(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2)包括单元主体(5)、支撑凸起(8)及第二排水槽(18),所述支撑凸起(8)起间隔设置在单元主体(5)底面,所述单元主体(5)底面在位于相邻两支撑凸起(8)之间形成第二排水槽(18);所述单元主体(5)的两端位置中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搭接凸起(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1)之间、相邻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二(2)之间以及排水底板单元一(1)与排水底板单元二(2)之间分别设有密封胶条(1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凸起(6)与第二搭接凸起(11)搭接配合,并在连接处形成连续折弯防水结构;所述第二搭接凸起(11)上表面与排水底板单元一(1)上表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1)与排水底板单元二(2)之间在位于第一搭接凸起(6)下方形成第三排水槽(19),且所述第三排水槽(19)与第一排水槽(7)及第二排水槽(18)分别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流式预制地下室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底板单元一(1)及排水底板单元二(2)的支撑凸起(8)底面设有至少一个条形凹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玉吴刚何晓峰王伟周钰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歌山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