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27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极插头,包括有一杆状插头、一板片状插头及一绝缘塑料件,该板片状插头包含有多个端子及一胶芯,所述端子上各设有至少一小孔,该胶芯上间隔设有多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两两相对地设置于该胶芯相对两侧,两端子孔之间各设有一中间孔,该胶芯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侧向孔,所述端子固定于该胶芯相对应的端子孔内,所述端子采用背靠背的双排设计,该绝缘塑料件射出成型连接该杆状插头及板片状插头,该绝缘塑料件从板片状插头的侧向孔进入填满中间孔内,该绝缘塑料件并穿过所述端子的小孔;由此,可组成一结构简单、牢固、生产成本较低,且能提供更多可传输信号的管道而增强视听多媒体效果的多极插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多极插头,尤指一种针对杆状插头与板片状插头,以绝缘塑料件予以组配成一组合体,从而能得到一结构简单、牢固、生产成本较低的多极插头。
技术介绍
一般视听设备所使用的输出入装置(如耳机、麦克风、喇叭等)所使用的接收插头或输出插头中大多仅具有三极导电体,亦即其前端R头为一极,中段的中管为一极,后端的外管为一极,且各相邻导电体间则以射出成型或套接绝缘体方式相隔离;或甚至有四极,R头为一极、第一中管为一极、第二中管为一极、外管为一极,是以当将插头插入视听设备主机插座中而使各极与对应极片相接触后即可传输信号,然其最多也仅能传输三种或四种信号,故根本无法符合视听多媒体技术已高度发展的视听器材的需要并满足喜爱享受多媒体视听音效的消费者。然而,基本上该种三极或四极插头连同与其相搭配的主机插座的尺寸规格均有一定,且由于其各极导电体与各绝缘体的尺寸均甚为微小,组装时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且精密度要求甚高,亦即因不论是三极或四极插头其皆至少包括有五个以上的微小零组件,故须借助高度技巧、专注力、耐心才足以逐一予以组装,因此若欲采用类似的杆状层次分布形态而增加至五极或以上时,插头尺寸就得配合加长,但却因此无法与主机插座既定的规格相符,徒将失去效果,在另一方面而言,极数增加亦将伴随各极电导体与绝缘体各微小零组件的增加,故在组装上将更为繁琐麻烦,耗时费工而影响生产效率。又为克服极数的限制,相关业界量另发展出具有多极插接端子的插头结构,其各单一端子仅能传输一种信号,故若欲达到多少种信号传输功能即须装设有相当数目的端子,故其整体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相当可观,且各细径端子于冲制成型后的结构均相当脆弱,会因插入动作不当或不够深入而易于震动或摇动下轻易脱落掉出或甚至扭断。另,如中国专利号ZL 98218976.1揭示有一种多极插头,包括有R头、中管、外管、绝缘体和导电极片等,其特征是用R头、中管、外管、绝缘体组装的杆状插头以及导电极片组装的板片状插头,通过绝缘塑料射出成型并连结成一体,其优点是借助于杆状或板片状插头数目、排列形态或各导电极数的多寡变更,更而决定所增加的功能,因此可不多占空间体积、迅速量产且结构坚固,故能由此增添多个导电极而足以提供更多态样的信号传输管道,据以加强视听设备的视听效果。但是,上述的多极插头,其导电极片(端子)是采一字排开的单排设计,难以设置更多的导电极片,若设置更多的导电极片则会造成产品增大,且使与之相配的插座也相对的变大,难以达到更佳的小型化效果。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多极插头,在生产制造及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多极插头,其将杆状插头及板片状插头一同放入一成型式模具内射出成型一绝缘塑料件相连结固定成一体所组合成,如此即可在不影响杆状插头的既定尺寸、极数与结构强度下再增添多个导电极,能提供更多可传输信号的管道而增强视听多媒体效果,且能得到一组装简单方便、省工省时、可迅速量产,且结构简单、牢固、不多占空间体积、生产成本较低的多极插头。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极插头,至少包括一杆状插头;一板片状插头,其包含有多个端子及一胶芯,所述端子上各设有至少一小孔,该胶芯上间隔设有多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两两相对地设置于该胶芯相对两侧,两相对的端子孔之间各设有一中间孔,该胶芯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侧向孔,所述端子固定于该胶芯相对应的端子孔内,所述端子上的小孔与该胶芯两侧的侧向孔相对应;以及一绝缘塑料件,其连接该杆状插头及板片状插头,该绝缘塑料件从板片状插头的侧向孔进入填满中间孔内,该绝缘塑料件并穿过所述端子的小孔。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杆状插头为一种多极的立体插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杆状插头包括R头、中管、外管以及绝缘体,所述R头、中管及外管之间以绝缘体相隔离。根据本技术的构思,所述端子为矩形状金属片。根据本技术的构思,所述端子两侧各设有倒钩,所述端子的倒钩嵌入胶芯的端子孔相对两侧。根据本技术的构思,所述端子孔纵向地延伸于该胶芯相对两侧。根据本技术的构思,所述两侧向孔横向地延伸于该胶芯相对两侧。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绝缘塑料件以射出成型连接该杆状插头及板片状插头。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极插头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杆状插头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板片状插头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板片状插头杆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板片状插头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杆状插头;10-R头;11-中管;12-外管;13-第一绝缘体;14-第二绝缘体;2-板片状插头;21-端子;211-倒钩;212-小孔;22-胶芯;221-端子孔;222-中间孔;223-侧向孔;3-绝缘塑料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极插头,至少包括有一杆状插头1及一板片状插头2,并以一绝缘塑料件3射出成型而使杆状插头1与板片状插头2固定成一体而构成本技术的多极插头。该杆状插头1的组成如同传统一般三极或四极或甚至更高极数的杆状插头,在本实施例中,该杆状插头1为一种Ф径3.5规格的三极立体插头,该杆状插头1包括一R头10、一中管11、一外管12以及一第一绝缘体13、一第二绝缘体14,所述R头10、中管11及外管12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所制成,而能作为导电极,所述R头10、中管11及外管12之间则以射出成型或套接第一绝缘体13、第二绝缘体14方式相隔离,以组成该杆状插头1;因上述的杆状插头1大致与传统杆状插头结构相同,故在此不拟多作赘述。该板片状插头2为一多极插头,在本实施例中,该板片状插头2为一种六极的多极插头,该板片状插头2包含有多个端子21及一胶芯22,其中所述端子21以导电性良好的矩形状金属片(铜片)制成,可以所述端子21作为导电极片,所述端子21上各设有两倒钩211及一小孔212,所述两倒钩211为突设于端子21相对的两侧的突出体,该小孔212贯穿端子21相对的另两侧。该胶芯22以塑料材料制成,其大致呈板片状,该胶芯22上间隔设有多个方形的端子孔221,所述端子孔221纵向的延伸于胶芯22相对两侧,所述端子孔221两两相对地间隔设置于该胶芯22相对两侧,所述端子孔221的宽度大致与端子21的宽度相对应,而能用以容置所述端子21。另于两相对的端子孔221之间各设有一中间孔222,该中间孔222与两相对的端子孔221相连通,该中间孔222的宽度小于端子孔221的宽度,而使端子孔221与中间孔222之间形成阶梯状,能用以定位端子21。该胶芯22相对两侧并各设有一长条状的侧向孔223,所述两侧向孔223横向地延伸于胶芯22相对两侧,所述两侧向孔223与所述端子孔221及中间孔222相互垂直,且所述两侧向孔223与所述端子孔221相对应,使所述两侧向孔223与所述端子孔221及中间孔222相连通。所述端子21插置组合于该胶芯22相对应的端子孔221内,使所述端子21得以固定地设置于该胶芯22上,所述端子21采用3PIN与3PIN背靠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极插头,其特征是包括:    一杆状插头;    一板片状插头,其包含有多个端子及一胶芯,所述端子上各设有至少一小孔,该胶芯上间隔设有多个端子孔,所述端子孔两两相对地设置于该胶芯相对两侧,两相对的端子孔之间各设有一中间孔,该胶芯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侧向孔,所述端子固定于该胶芯相对应的端子孔内,所述端子上的小孔与该胶芯两侧的侧向孔相对应;以及    一绝缘塑料件,其连接该杆状插头及板片状插头,该绝缘塑料件从板片状插头的侧向孔进入填满中间孔内,该绝缘塑料件并穿过所述端子的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伸铭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