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22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为提供一种降低成本、利于全自动化生产、提高组装效率及质量的线路连接器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主体、与主体套接的金属壳体及设置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插接元件;主体上端形成插接端;主体两侧设有通孔及嵌入槽,嵌入槽设有凹口;金属壳体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插接端插置套合孔的围口,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主体的通孔位置形成内牙管,内牙管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于主体嵌入槽位置设有与嵌入槽上凹口以压扣方式扣固的扣接板;插接元件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底板上扣接板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插接元件下端形成端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线路连接器部件,特别是一种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
技术介绍
已有的D形连接器在插接结构外围,为了达成防磁效应,在主体插接端外围覆套有阻隔磁波的金属外套;以及连接器必须与电路板或机体外壳达成固定实施,才能提供稳固插拔操作。为此需设有固定的插接元件及锁固的锁螺部件。如图1所示,已有的D形连接器10包含为塑胶射出成形的主体1及盖封于主体1上方的金属壳体2。主体1上端形成插接端14,主体1两侧设有压接槽11,压接槽11朝向电路板组合方向设有穿槽12。插接端14里部排列有数个植入槽141,以供数个导接端子(图中未示)植入。导接端子的端脚13可由主体1的一侧朝向结合电路板的方向穿出。金属壳体2接设于主体1的上方,形成于主体1上端的插接端14穿置组合于金属壳体2上方所形成的围口20规范的内部套合孔23,金属壳体2的底板21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与主体1压接槽11的通孔16为同轴对称。金属壳体2与主体1之间相对组合,利用螺母110结合插接元件120,螺母110设有内螺纹111,提供与主机壳体(图中未示)的螺丝连接锁固。插接元件120设有里部穿设穿孔123的平板121,插接元件120朝前延伸设有插接脚122。组合时,先将螺母110置入主体1的压接槽11内,并相对压接槽11上的通孔16插置,再穿过叠置的插接元件120上的穿孔123并置入金属壳体2上的通孔211内,借以将金属壳体2与由金属壳体2套合的主体1进一步予以固定。上述结合关系,螺母110必须以五金零件单体制成,且不易手持操作及由两台具夹持,于组装及结合过程当中,会容易受外力碰触而偏移正确结合角位,存在有诸多不便,不但增加单一元件的生产成本,且耗费人工组装,更不利于全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成本、利于全自动化生产、提高组装效率及质量的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本技术包括主体、与主体套接的金属壳体及设置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插接元件;主体上端形成插接端;主体两侧设有通孔及嵌入槽,嵌入槽设有凹口;金属壳体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插接端插置套合孔的围口,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主体的通孔位置形成内牙管,内牙管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于主体嵌入槽位置设有与嵌入槽上凹口以压扣方式扣固的扣接板;插接元件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底板上扣接板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插接元件下端形成端脚。其中主体上嵌入槽两侧设有供插接元件相对侧边穿置的滑槽。由于本技术包括主体、与主体套接的金属壳体及设置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插接元件;主体上端形成插接端;主体两侧设有通孔及嵌入槽,嵌入槽设有凹口;金属壳体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插接端插置套合孔的围口,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主体的通孔位置形成内牙管,内牙管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于主体嵌入槽位置设有与嵌入槽上凹口以压扣方式扣固的扣接板;插接元件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底板上扣接板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插接元件下端形成端脚。组装时,金属壳体套合主体之后,借由扣接板钧扣组合于插接元件上扣纳孔,插接元件的端脚得形成水平延伸以供插置在电路板,而内牙管穿过主体上通孔;插接元件两侧面与嵌入槽两侧边缘切扣达成轴向的定位,借以获得全方位固定。不仅降低成本,而且利于全自动化生产、提高组装效率及质量,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的D形连接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4、为图3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插接元件与主体组合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10包括主体1、与主体1套接的金属壳体2及插接元件3。主体1两侧设有通孔16,主体1上端形成插接端14。主体1设有嵌入槽17,并于嵌入槽17设有凹口171,并于嵌入槽17两侧设有滑槽172、173。金属壳体2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1插接端14插置套合孔23的围口20,金属壳体2两侧底板21相对主体1的通孔16位置形成内牙管25,内牙管25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内牙管25内圆表面形成内螺纹251,内螺纹251供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10可经由螺丝相对锁固在主机壳体(图中未示)。并于金属壳体2底板21设有扣接板24。插接元件3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2底板21上扣接板24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31,并于插接元件3下端形成端脚22。由于插接元件3作为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10与电路板的结合的桥梁,因此插接元件3必须与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10形成固定的结构,插接元件3固定方式是以其上端的扣纳孔31与金属壳体2上扣接板24钩扣,扣接板24钩扣过扣纳孔41之后,得以压扣在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10位于嵌入槽17所设的凹口171,进一步将插接元件3有效固定。如图3、图4所示,金属壳体2套合主体1之后,借由扣接板24以钩扣组合方式结合插接元件3,插接元件3的端脚22得形成水平延伸以供插置在电路板,而内牙管25的设置是穿过主体1,并据内螺纹251提供与主机壳体(图中未示)作为锁固依据,扣接板24为以金属材质形成,因此可接受因应外力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借以取得变形应力而有效扣接插接元件3。再者,扣接板24由插接元件3上所设扣纳孔31钩扣,据以得到轴向固定;另一轴向的固定则借由插接元件3两侧面与嵌入槽17两侧边缘切扣达成轴向的定位,借以获得全方位固定。如图5所示,插接元件3的两侧形成侧边331、332是以穿置方式穿入主体1上的嵌入槽17的滑槽172、173,于是插接元件3的纵向力量,可借由滑槽172、173固定,从而使插接元件3可有效定位在嵌入槽17,如此,借由扣接板24扣接插接元件3之后,可使插接元件3得到全方位的固定。并借由插接元件3的端脚22与电路板同步过锡,以达到焊接固定的目的,以将D形连接器连结在电路板(图中未示)后形成电性导通。权利要求1.一种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它包括主体、与主体套接的金属壳体及设置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插接元件;主体上端形成插接端;主体两侧设有通孔及嵌入槽;金属壳体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插接端插置套合孔的围口;插接元件下端形成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上嵌入槽设有凹口;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主体的通孔位置形成内牙管,内牙管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于主体嵌入槽位置设有与嵌入槽上凹口以压扣方式扣固的扣接板;插接元件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底板上扣接板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上嵌入槽两侧设有供插接元件相对侧边穿置的滑槽。专利摘要一种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为提供一种降低成本、利于全自动化生产、提高组装效率及质量的线路连接器部件,提出本技术,它包括主体、与主体套接的金属壳体及设置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插接元件;主体上端形成插接端;主体两侧设有通孔及嵌入槽,嵌入槽设有凹口;金属壳体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插接端插置套合孔的围口,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主体的通孔位置形成内牙管,内牙管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于主体嵌入槽位置设有与嵌入槽上凹口以压扣方式扣固的扣接板;插接元件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底板上扣接板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插接元件下端形成端脚。文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接式D形连接器壳体,它包括主体、与主体套接的金属壳体及设置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插接元件;主体上端形成插接端;主体两侧设有通孔及嵌入槽;金属壳体上方形成规范出供主体插接端插置套合孔的围口;插接元件下端形成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上嵌入槽设有凹口;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主体的通孔位置形成内牙管,内牙管以抽置方式一体成形制作;金属壳体底板相对于主体嵌入槽位置设有与嵌入槽上凹口以压扣方式扣固的扣接板;插接元件上端设有对应并与金属壳体底板上扣接板相对应并钩扣的扣纳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锡如
申请(专利权)人:首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