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及合模组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14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及合模组装工艺,合模组装机包括注塑机、机械手以及合模机;注塑机设有出料口以及待捡区,待捡区位于出料口前方;机械手设有取料器;合模机分为上料合模区以及控制卸货区,上料合模区在上,控制卸货区在下,上料合模区设有输送机构、合模左机、合模右机、与输送机构配合的料盘、上料到位传感器,输送机构位于合模左机以及合模右机的下方,合模左机以及合模右机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柱对称吊装,控制卸货区设有卸料箱,卸料箱为漏斗形,合模左机位于卸料箱的正上方,上料到位传感器位于输送机构的起始端。上料到位传感器位于输送机构的起始端。上料到位传感器位于输送机构的起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及合模组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模
,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及合模组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合模机的运行过程中,输送机构主要负责输送注塑产品,由于从输送起点到输送终点,存在一定距离,输送机构运输的距离越长,其产生的误差累积也越大,这种误差,将会导致最终的上料位置出现一定的偏差,注塑产品的抓取点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合模精度降低,产品合格率下降;此外现有的合模组装机无法批量输送批量合模、且自动化程度较低,拉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及合模组装工艺。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包括注塑机、机械手以及合模机;所述注塑机设有出料口以及待捡区,所述待捡区位于出料口前方;
[0006]所述机械手设有取料器;
[0007]所述合模机分为上料合模区以及控制卸货区,所述上料合模区在上,所述控制卸货区在下,所述上料合模区设有输送机构、合模左机、合模右机、与输送机构配合的料盘、上料到位传感器,所述输送机构位于合模左机以及合模右机的下方,所述合模左机以及合模右机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柱对称吊装,所述控制卸货区设有卸料箱,所述卸料箱为漏斗形,所述合模左机位于卸料箱的正上方,所述上料到位传感器位于输送机构的起始端;
[0008]所述合模左机与合模右机结构相同,所述合模左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顶板、中板、下板,所述顶板上方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中板连接,所述顶板两侧设有连接座,一侧所述的连接座连接有电机,另一侧所述的连接座与横向支撑柱铰接,所述顶板和中板之间连接有导向杆,所述中板四角的上方安装有导向套筒,所述下板的四角设有可与导向套筒相匹配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伸入导向套筒内部,所述导向柱的外圈连接有弹簧,所述下板设有若干吸料槽以及气路,所述气路与吸料槽相通;
[0009]所述输送机构设有起点感应器、终点感应器、中段传感器,所述起点感应器位置对应输送起点,所述终点感应器位置对应输送终点,所述中段传感器位置对应误差清零点,所述误差清零点和输送终点之间设有物料二次终点,所述物料二次终点位于合模右机的正下方;
[0010]所述料盘与输送机构相匹配,所述料盘中下方设有挡片,所述料盘上方设有球托,所述球托的数量是合模左机中吸料槽数量的两倍。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注塑机、合模机呈L形布置,所述机械手位于注塑机和合模机的上方,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注塑、取料、合模的工作空间分布更为合理,节省生产用地的同
时,也缩短了物料的运输距离。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机械手为四自由度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具备X轴、Y轴、Z轴以及关于X轴旋转的自由度,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机械手X轴、Y轴、Z轴的自由度,来定位到空间的某一点,通过X轴旋转的自由度来便于取料器取料和上料。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料合模区设有若干铝合金支柱,所述铝合金支柱之间连接有透明防护玻璃,所述铝合金支柱以及透明防护玻璃合围形成了合模工作空间,所述输送机构、合模左机、合模右机、料盘均位于合模工作空间内部,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铝合金支柱以及透明防护玻璃来提供保护,同时通过透明防护玻璃便于操作者观察。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卸货区包括仪器柜、急停按钮以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位于卸料箱和仪器柜之间,所述卸料箱外侧设有透明防护玻璃,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仪器柜来安装各种电气元件,通过控制箱来提供自动控制功能,通过急停按钮紧急停止合模组装机,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时,机器持续运转。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的合模组装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0016]S1:注塑机生产注塑产品,并批量出料,注塑产品由出料口完成批量出料;
[0017]S2:机械手在待捡区等待出料完成;
[0018]S3:机械手运动至出料口,取料器批量取料;
[0019]S4:取料完成后,机械手按预定路线运动,到达预定位置后,取料器松开产品,对料盘上料;
[0020]S5:料盘上料完成后,输送机构由输送起点向输送终点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料盘到达误差清零点时,输送机构停顿时间P后,再次启动,将料盘输送到输送终点;
[0021]S6:料盘到达输送终点后,合模左机通过气缸下移,吸料槽通过气路将内部气体排出,从而吸起注塑产品,合模左机所吸取的产品数量为上料总数的一半;
[0022]S7:合模左机取料完成后,开始上移,并相对于合模右机翻转九十度,输送机反向运动,带动料盘到达物料二次终点,合模右机下移,重复与合模左机相同的取料操作;
[0023]S8:当合模左机与合模右机均完成取料后,气缸再次启动,使合模左机与合模右机相互压紧,进而使注塑产品相互压紧合模,构成一体;
[0024]S9:合模完成后,气缸复位,电机回位,输送机构带动料盘重新回到输送起点,等待下一次上料,合模右机的气路再次充满气体,合模左机的气路依然保持真空状态,一体化的合模产品全部被合模左机吸附,并随合模左机运动到卸料箱的正上方;
[0025]S10:合模左机通过气路使吸料槽内充满空气,合模产品由于自重下落到卸料箱内。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1.在合模过程中,由于输送机构在误差清零点,重新清零计数,去除了输送起点到误差清零点这一段行程所累积的误差,进而提高了输送机构的运输精度,以及料盘的到位精度,使得注塑产品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完成上料位置的确定,最终提高了合模精度,以及产品合格率;
[0028]2.合模组装机自动化程度较高,不需要人工上下料,为全自动产品,一次上料,能够进行批量合模,提高了合模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9]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料盘在两极限位置的状态);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实施例的位置分布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实施例中合模左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和料盘的配合示意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实施例中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7]注塑机1、出料口11、待捡区12;
[0038]机械手2、取料器21;
[0039]合模机3;
[0040]仪器柜301、控制箱302、卸料箱303、透明防护玻璃304、铝合金支柱305、合模工作空间306;
[0041]合模左机307、气缸3071、顶板3072、连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合模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机(1)、机械手(2)以及合模机(3);所述注塑机(1)设有出料口(11)以及待捡区(12),所述待捡区(12)位于出料口(11)前方;所述机械手(2)设有取料器(21);所述合模机(3)分为上料合模区以及控制卸货区,所述上料合模区在上,所述控制卸货区在下,所述上料合模区设有输送机构(310)、合模左机(307)、合模右机(308)、与输送机构(310)配合的料盘(311)、上料到位传感器(316),所述输送机构(310)位于合模左机(307)以及合模右机(308)的下方,所述合模左机(307)以及合模右机(308)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柱(312)对称吊装,所述控制卸货区设有卸料箱(303),所述卸料箱(303)为漏斗形,所述合模左机(307)位于卸料箱(303)的正上方,所述上料到位传感器(316)位于输送机构(310)的起始端;所述合模左机(307)与合模右机(308)结构相同,所述合模左机(307)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顶板(3072)、中板(3076)、下板(3080),所述顶板(3072)上方安装有气缸(3071),所述气缸(3071)的输出端与中板(3076)连接,所述顶板(3072)两侧设有连接座(3073),一侧所述的连接座(3073)连接有电机(3074),另一侧所述的连接座(3073)与横向支撑柱(312)铰接,所述顶板(3072)和中板(3076)之间连接有导向杆(3075),所述中板(3076)四角的上方安装有导向套筒(3077),所述下板(3080)的四角设有可与导向套筒(3077)相匹配的导向柱(3078),所述导向柱(3078)伸入导向套筒(3077)内部,所述导向柱(3078)的外圈连接有弹簧(3079),所述下板(3080)设有若干吸料槽(3081)以及气路(3082),所述气路(3082)与吸料槽(3081)相通;所述输送机构(310)设有起点感应器(314)、终点感应器(313)、中段传感器(315),所述起点感应器(314)位置对应输送起点(S),所述终点感应器(313)位置对应输送终点(E),所述中段传感器(315)位置对应误差清零点(RS),所述误差清零点(RS)和输送终点(E)之间设有物料二次终点(M),所述物料二次终点(M)位于合模右机(308)的正下方;所述料盘(311)与输送机构(310)相匹配,所述料盘(311)中下方设有挡片(3114),所述料盘(311)上方设有球托(3112),所述球托(3112)的数量是合模左机(307)中吸料槽(3081)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奇毅
申请(专利权)人: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