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132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涵洞支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字型结构的支撑柱,所述的两个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柱上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设在支撑柱的两端上,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牢固,避免对涵洞造成二次伤害,调节方便,稳定性强的涵洞支撑加固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有技术中缺陷。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涵洞支撑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涵洞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而设于路基下或者修筑于路面以下的过水通道结构。当涵洞在道路超载或者使用时间过久时,涵洞结构会产生破坏,为延长涵洞的使用寿命,需对涵洞进行修补和加固,然而修补过程比较繁琐,导致修补的时间比较长,为了确保公路的使用以及修补的安全,一般需要在涵洞内搭建脚手架或者设计单独的加固装置,技术专利CN201821248690.2公开了一种涵洞加固器,该加固器整体为等腰三角形,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两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涵洞的两侧壁上,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抵接在涵洞的顶壁上,从而通过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配合使得涵洞顶壁与侧壁均得到稳定加固,以提高涵洞结构的强度;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膨胀螺对涵洞本身造成二次破坏且安装较为麻烦,不利于修补的进行;另外,加固器需要安装在涵洞的中上部,使得安装过程中需要举着加固器进行安装,不便于安装人员进行安装作业。
[0003]因此,生产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牢固,避免对涵洞造成二次伤害,调节方便,稳定性强的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牢固,避免对涵洞造成二次伤害,调节方便,稳定性强的涵洞支撑加固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字型结构的支撑柱,所述的两个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柱上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设在支撑柱的两端上,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调节装置。
[0006]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外侧面分别粘接在两个支撑板上,两个支撑块分别套装在支撑柱的两端内,支撑柱的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支撑块上分别套装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螺杆套装在滑槽内,调节螺栓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栓的螺帽和调节螺母分别与支撑柱的外壁相接触,支撑块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夹紧在支撑块上,两个支撑块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杆,两个调节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铰接在两个支撑块上,两个调节杆之间设有双向套筒。
[0007]所述的双向套筒包括两端开口的调节筒和两个调节螺管,该调节筒的两端分别卡扣在两个调节螺管上,该调节筒的内径和两个调节螺栓的内径分别与调节杆的直径相吻合,两个调节螺管与该调节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08]所述的两个支撑块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支撑孔和调节槽,调节槽与支撑孔相连通,调节螺栓套装在支撑孔内,两个调节杆的外侧分别设有调节环,调节杆的一端粘接在调节
环的外壁上,调节环套装在调节槽内,调节环套装在调节螺栓上,调节环的内径和支撑孔的孔径分别与调节螺栓的直径相吻合,支撑柱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辅助槽,辅助槽套装在调节杆上。
[0009]所述的两个支撑柱对称设在连接块的两侧,支撑柱的横杆设在支撑柱的竖杆外侧,所述的连接块不少于两个,连接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支撑柱的横杆分别套装粘接在该安装槽内。
[0010]所述的连接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连接杆套装在螺纹孔内,连接杆与螺纹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杆的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杆的顶端粘接在连接板的底面中部。
[0011]所述的支撑座包括支撑轴和支撑圆盘,该支撑轴的底端粘接在该支撑圆盘的底面中部,该支撑轴上套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侧设有夹紧螺栓,连接管通过夹紧螺栓夹紧在该支撑轴上,连接管的侧壁底部开设有连接孔,夹紧螺栓套装在该连接孔上,夹紧螺栓与该连接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的连接杆套装在连接管上,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两个L字型结构的支撑柱,所述的两个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柱上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设在支撑柱的两端上,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支撑座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支撑,使得本技术固定牢固,通过支撑柱与调节装置组成直角三角形,提高本技术固定的稳定性;其次,本技术通过双向套筒控制调节杆的伸出量,从而便于调节支撑块的伸出量,使得支撑柱两端的支撑板分别抵在涵洞的顶壁和涵洞侧壁,便于对涵洞进行支撑及加固,并通过支撑柱上开设辅助槽,避免调节杆碰撞在支撑柱,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使用的稳定性;再次,本技术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便于调节连接块相对连接杆伸出量,从而连接杆抵在涵洞的顶壁上,从而便于对本技术进行安装,并通过设有的连接管和夹紧螺栓,便于调节支撑座相对连接管的伸出量,通过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便于对连接杆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本技术稳定性,使得本技术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板与两个调节杆的组装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杆与双向套筒的连接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杆与支撑座的连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2、3、4所示,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字型结构的支撑柱1,所述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固定有连接块2,连接块2上设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4,从而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支撑,所述的支撑柱1上设有两个支撑板5,两个支撑板5分别设在支撑柱1的两端上,两个支撑板5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支撑柱1与调节装置组成直角三角形,提高本技术固定的稳定性。
[0018]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块6,两个支撑块6的外侧面分别粘接在两个支撑板5上,两个支撑块6分别套装在支撑柱1的两端内,支撑柱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限制槽,支撑块6套装在该限制槽内,支撑块6的截面形状与该限制槽的截面形状相吻合,支撑柱1的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槽宽不大于该限制槽的槽宽,两个支撑块6上分别套装有调节螺栓8,调节螺栓8的螺杆套装在滑槽7内,调节螺栓8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9,调节螺栓8的螺帽和调节螺母9分别与支撑柱1的外壁相接触,支撑块6通过调节螺栓8和调节螺母9夹紧在支撑块6上,支撑块6沿着滑槽7进行滑动,两个支撑块6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杆10,两个调节杆10的一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8铰接在两个支撑块6上,两个调节杆10之间设有双向套筒11,从而通过双向套筒11控制调节杆10的伸出量,便于调节支撑块6的伸出量,即便于本技术抵在涵洞的顶壁和侧壁上;所述的双向套筒11包括两端开口的调节筒和两个调节螺管,该调节筒的两端分别卡扣在两个调节螺管上,该调节筒两端分别设有卡环,两个调节螺管的内侧分别开设有卡槽,该卡环套装在卡槽内,该卡环的形状与该卡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字型结构的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固定有连接块(2),连接块(2)上设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下方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的支撑柱(1)上设有两个支撑板(5),两个支撑板(5)分别设在支撑柱(1)的两端上,两个支撑板(5)之间设有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块(6),两个支撑块(6)的外侧面分别粘接在两个支撑板(5)上,两个支撑块(6)分别套装在支撑柱(1)的两端内,支撑柱(1)的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滑槽(7),两个支撑块(6)上分别套装有调节螺栓(8),调节螺栓(8)的螺杆套装在滑槽(7)内,调节螺栓(8)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9),调节螺栓(8)的螺帽和调节螺母(9)分别与支撑柱(1)的外壁相接触,支撑块(6)通过调节螺栓(8)和调节螺母(9)夹紧在支撑块(6)上,两个支撑块(6)之间设有两个调节杆(10),两个调节杆(10)的一端分别通过调节螺栓(8)铰接在两个支撑块(6)上,两个调节杆(10)之间设有双向套筒(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套筒(11)包括两端开口的调节筒和两个调节螺管,该调节筒的两端分别卡扣在两个调节螺管上,该调节筒的内径和两个调节螺栓的内径分别与调节杆(10)的直径相吻合,两个调节螺管与该调节杆(1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块(6)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支撑孔(12)和调节槽(13),调节槽(13)与支撑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陈建伟马贤尚王二兵李响杜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