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80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和集流构件。电极组件具有极耳。壳体具有开口,壳体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端盖用于盖合开口并与壳体密封连接。集流构件位于壳体内,集流构件用于连接极耳和壳体,以实现极耳与壳体电连接。其中,壳体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部,集流构件抵接于第一限位部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第一限位部对集流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集流构件对电极组件的移动起到限制作用,减少电极组件在壳体内沿端盖的方向移动的位移量,降低电极组件因位移量过大而造成极耳与集流构件连接失效的风险,从而降低电池组件与壳体电连接失效的风险。件与壳体电连接失效的风险。件与壳体电连接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使用较多的电池一般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
[0003]电池单体一般包括壳体和电极组件,壳体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通过金属离子(如锂离子)在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产生电能。对于一般的电池单体而言,电极组件需要与壳体电连接,以使壳体作为电池单体的正输出极或负输出极。目前,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的电连接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能够降低电池组件与壳体电连接失效的风险。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具有极耳;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端盖,用于盖合于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集流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端盖的一侧,所述集流构件用于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具有极耳;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端盖,用于盖合于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集流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端盖的一侧,所述集流构件用于连接所述极耳和所述壳体,以实现所述极耳与所述壳体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端盖向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集流构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包括: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本体部用于连接所述极耳;弹性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所述弹性部用于沿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弯折布置于所述本体部的弹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第一弯折部,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弯折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本体部;其中,在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弹性层,所述弹性层支撑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边缘,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向靠近所述本体部的方向弯折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面向所述端盖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的至少一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具有面向所述端盖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抵靠面与所述外表面平齐。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区域设置有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有沿所述本体部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弹性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焊接区,所述焊接区用于与所述极耳焊接,在所述本体部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焊接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堃郭志君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