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54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其是包含一绝缘座、一端子、以及一导电外壳。绝缘座包含贯穿其中的一通孔以及接续于通孔的一端子容置部。端子位于端子容置部内,并与一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导电外壳包含包覆于绝缘座侧面外缘的一本体;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上,且覆盖于绝缘座的表面形成一绝缘层的一覆盖部。其中,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借由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避免导电外壳与端子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线缆连接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式通讯产品已受到广泛的应用,其 中同轴线缆连接器是通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之一。图1是例举一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如中国台湾第M318262号专利揭露的一种微小 型同轴线缆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含导电外壳100,、绝缘座200' 以及端子300'。导电外壳100'包覆于绝缘座200'夕卜。绝缘座200' 具有一绝缘压条290,设置于其上。端子300,设置于绝缘座200,内。 当一同轴线缆900,被设置于此同轴线缆连接器内,此同轴线缆900, 由内至外依序包含一中心导体940'及一金属屏蔽层920',中心导体 940'位于端子300,上方,接着弯折导电外壳100'并将其覆盖于绝 缘座200'上方时,导电外壳100'与金属屏蔽层920'接触,并且借 由导电外壳100'压迫绝缘压条290',间接将中心导体940'压迫向 端子300',使端子300'与中心导体940,紧密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并且借由绝缘压条290'隔绝于导电外壳100'与端子300'之间,避 免二者形成电性连接。根据上述之同轴线缆连接器,可使端子300'与中心导体940'稳 固地形成电性连接,亦可以降低中心导体940'发生不规则塑性变形甚 至断裂的机率。上述同轴线缆连接器于组装加工时,需施力压抵绝缘压条290', 使绝缘压条290'弯折变形进而压抵同轴线缆900'的中心导体 940'。然而绝缘压条290'是由塑胶材料所形成之细小条状构件,即 使事先考虑到强度的问题,亦难确保加工中或者成品的使用中,此一细小条状构件的绝缘压条290'不发生破损而影响成品的良率或使用 寿命。另外,因绝缘压条290'的设置,使得绝缘座200'整体的厚度 增加,进而使得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厚度增加,难以满足现今对于各 种电子产品体小轻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利用薄 的绝缘层代替上述绝缘压条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提高成品良 率与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利用薄的绝 缘层代替上述绝缘压条,縮小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的厚度。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座、 一端子以及一导电外壳。绝缘座包含贯穿绝缘座的一通孔;以及接续 于通孔的一端子容置部。端子位于端子容置部内,与一同轴线缆的中 心导体形成电性连接。导电外壳包含包覆于绝缘座侧面外缘的一本体; 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上,且覆盖于绝缘座上的表面形成一绝缘层的一覆 盖部,其中,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借由绝缘层隔绝于导 电外壳与端子之间,避免导电外壳与端子形成电性连接。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覆盖部具有至少一第一指部设 置于其上,用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金属屏蔽层,另外,覆盖部亦具有 至少一第二指部位于其上,用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绝缘外层为较佳。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覆盖部是可一体延伸地连接于 本体,并弯折覆盖于绝缘座上,或者,以其他部件组合地连接于本体, 并覆盖于绝缘座上。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绝缘座还包含接续于端子容置 部且位于绝缘座边端的一接头容置槽。端子具有设置于其上的至少一 接头。接头是被设置于接头容置槽内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形成电性 连接为较佳。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接头外型是呈与同轴线缆的中 心导体略等径的圆筒状为较佳。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端子具有至少一接触臂设置于其上,接触臂朝通孔的方向延伸,用以与一对接的端子匹配,另外, 端子具有至少一干涉部设置于其上,干涉部朝端子的侧边外围方向延 伸,用以与绝缘座卡合为较佳。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其是可 与一绝缘座以及一端子组成一同轴线缆连接器。此导电外壳是包含包覆于绝缘座侧面外缘的一本体;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上,且覆盖于绝缘座上的表面形成一绝缘层的一覆盖部,其中,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 料所形成。组成同轴线缆连接器时,借由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 子之间,避免导电外壳与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由上述可知,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 利用较薄的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提高电性表现、 成品良率与使用寿命。2、 利用较薄的绝缘层縮小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的厚度(与体积)。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 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例举一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2是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导电外壳制程 示意图及其展开与侧视的扩大图4是依图3的制程制作的导电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采用图4导电外壳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导电外壳 120:覆盖部 130:第一指部 200:绝缘座 220:接头容置4 300:端子110:本体121: 140:第二指部210:通孔 230:端子容置部 310:320:接头330:干涉部900:同轴线缆910:绝缘外层920:金属屏蔽层930:绝缘层940:中心导体100,:导电外壳200':绝缘座290,:绝缘压条300,:端子900,:同轴线缆910,绝缘外层920,:金属屏蔽层930,绝缘层940,:中心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技术的精神,如熟悉此 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 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现有部分的同轴线缆连接器是利用绝缘压条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 子之间,避免二者形成电性连接,但因此有成品的良率较低或使用寿 命较短,以及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厚度较厚的问题。依照本新型较佳 实施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是利用较薄的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 子之间。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同轴线缆连接器成品良率与使用寿命, 而且可以縮小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的厚度。图2是本技术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如 图2所示,同轴线缆连接器包含导电外壳100、绝缘座200以及端子 300。绝缘座200的材质例如是塑胶等绝缘材质,导电外壳100与端子 300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等导电材质。同轴线缆连接器可与一外部的同轴 线缆900匹配,此同轴线缆900由外而内包括一绝缘外层910、 一金属 屏蔽层920、 一绝缘层930以及一中心导体940,绝缘外层910与绝缘 层930的材质例如是塑胶等绝缘材质,金属屏蔽层920与中心导体940 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等导电材质。导电外壳100包含本体110以及覆盖部120。本体110大致包覆于 绝缘座200侧面外缘,覆盖部120连接于本体110,组装后覆盖部120 是覆盖于绝缘座200上。其中,覆盖部120可一体延伸地连接于本体110,并于被弯折后覆盖于绝缘座200上,或者,可先以其他部件形成 覆盖部120,再组合地连接于本体110,接着再覆盖于绝缘座200上。 为顾及加工性,上述覆盖部120以一体延伸地连接于本体110的实施 方式为较佳。因此,本技术说明书中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座,包含:    一通孔,贯穿该绝缘座;以及    一端子容置部,接续于该通孔;    一端子,位于该端子容置部内,以与一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以及    一导电外壳,包含:    一本体,包覆于该绝缘座侧面外缘;以及    一覆盖部,覆盖于该绝缘座上,且该覆盖部覆盖于该绝缘座上的表面是形成一绝缘层,该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借由该绝缘层隔绝于该导电外壳与该端子之间,避免该导电外壳与该端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生廖炎璋谢发元
申请(专利权)人: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