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49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包括复合纤维层,复合纤维层的下方设置有混合层,复合纤维层与混合层之间设置有上活性炭纤维层,混合层的底面设置有下活性炭纤维层,下活性炭纤维层的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防水层、基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活性炭纤维层、下活性炭纤维层,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抗菌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纤维织物,尤其涉及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

技术介绍

[0002]纺织纤维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种,亚麻、棉纱、麻绳等是从植物中获取的,属于天然纤维;羊毛和丝绸来自动物,也是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种类很多,例如尼龙、人造纤维、玻璃纤维等等,通过这些纤维作为经纬纱进行编织形成的织物称为纤维织物。
[0003]纤维织物作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物品,随处可见。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纤维各有各的优点比如韧性好,但是目前的纤维织物功能性较低,吸附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包括复合纤维层,复合纤维层的下方设置有混合层,复合纤维层与混合层之间设置有上活性炭纤维层,混合层的底面设置有下活性炭纤维层,下活性炭纤维层的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防水层、基布层。
[0006]优选的,复合纤维层包括聚酯纤维层、蚕丝棉纤维层,聚酯纤维层与蚕丝棉纤维层相接触的一面分别外凸、内陷为若干个一一对应的凹槽与凸起,凸起卡设于对应的凹槽内,凸起与凹槽相接触处均设置有镀银纤维层。
[0007]优选的,混合层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棉纤维层、中空纤维层,棉纤维层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喇叭状的一号透气孔,中空纤维层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柱状的二号透气孔。
[0008]优选的,一号透气孔开口大的一侧朝向上活性炭纤维层、开口小的一侧与二号透气孔相连通,二号透气孔的另一端朝向下活性炭纤维层。
[0009]优选的,上活性炭纤维层、下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均为0.5

2mm。
[0010]优选的,基布层的材质为粘胶基碳纤维布。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活性炭纤维层、下活性炭纤维层,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抗菌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复合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复合纤维层;2、上活性炭纤维层;3、混合层;4、下活性炭纤维层;5、防水层;6、基布层;11、聚酯纤维层;12、蚕丝棉纤维层;13、凹槽;14、凸起;15、镀银纤维层;31、棉纤维层;32、一号透气孔;33、中空纤维层;34、二号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包括复合纤维层1,复合纤维层1的下方设置有混合层3,复合纤维层1与混合层3之间设置有上活性炭纤维层2,混合层3的底面设置有下活性炭纤维层4,下活性炭纤维层4的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防水层5、基布层6。
[0017]如图2所示,复合纤维层1包括聚酯纤维层11、蚕丝棉纤维层12,聚酯纤维层11与蚕丝棉纤维层12相接触的一面分别外凸、内陷为若干个一一对应的凹槽13与凸起14,凸起14卡设于对应的凹槽13内,从而将聚酯纤维层11和蚕丝棉纤维层12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二者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二者的结合更为紧密;凸起14与凹槽13相接触处均设置有镀银纤维层15,相比较平面铺设,这样使得镀银纤维层15的表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抗菌性。
[0018]作为优选,蚕丝棉纤维层12位于聚酯纤维层11的顶部,蚕丝棉纤维层12贴近人体皮肤的一面向外突出形成若干间隔的圆弧状的按摩凸起,可以对人体进行按摩。蚕丝棉纤维层12由莫代尔纤维和蚕丝纤维缠绕而成,柔顺亲肤,穿着体验感好。采用聚酯纤维,保证了织物较低的成本,直接与皮肤接触的是蚕丝棉纤维层12,利用蚕丝棉纤维柔软、舒适、触感好的特点,带来更好的穿着体验。
[0019]作为优选,混合层3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棉纤维层31、中空纤维层33,棉纤维层31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喇叭状的一号透气孔32,中空纤维层33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柱状的二号透气孔34。通过设置一号透气孔32、二号透气孔34,增加了织物整体的透气性,提高了舒适性。中空纤维层33内填充有纳米除菌颗粒,进一步增强抗菌性。
[0020]作为优选,一号透气孔32开口大的一侧朝向上活性炭纤维层2、开口小的一侧与二号透气孔34相连通,二号透气孔34的另一端朝向下活性炭纤维层4。通过设置一号透气孔32、二号透气孔34,以增大吸附面,吸附效果更好。
[0021]作为优选,上活性炭纤维层2、下活性炭纤维层4的厚度均为0.5

2mm。上活性炭纤维层2、下活性炭纤维层4,其具有优良的结构与性能特征,直径细、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孔径小且分布窄、吸附容量大、吸脱速度快、再生容易,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当人体出汗时,汗液产生的气味从二号透气孔34穿过,上活性炭纤维层2、下活性炭纤维层4就可以非常好的吸除汗臭。
[0022]作为优选,防水层5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层,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层的设置,增强了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基布层6的材质为粘胶基碳纤维布。利用粘胶基碳纤维布形成柔软的表面,并且其空隙结构发达,能够提高织物的透气性能。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活性炭纤维层、下活性炭纤维层,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通过开设二号透气孔,改善了织物整体的透气性,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此外,本设计结构简单、吸附性强,可广泛适用于各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
[0024]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包括复合纤维层(1),所述复合纤维层(1)的下方设置有混合层(3),复合纤维层(1)与混合层(3)之间设置有上活性炭纤维层(2),所述混合层(3)的底面设置有下活性炭纤维层(4),所述下活性炭纤维层(4)的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防水层(5)、基布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活性炭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层(1)包括聚酯纤维层(11)、蚕丝棉纤维层(12),所述聚酯纤维层(11)与蚕丝棉纤维层(12)相接触的一面分别外凸、内陷为若干个一一对应的凹槽(13)与凸起(14),所述凸起(14)卡设于对应的凹槽(13)内,凸起(14)与凹槽(13)相接触处均设置有镀银纤维层(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活性炭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炜刘晟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