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507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包括辊轮轴体,所述辊轮轴体内部开设有空腔辊轮轴体外圈缠绕连接有面料,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空腔内活动套接有底盘,且底盘两端部固定连接有凸块一,并且凸块一与滑槽活动连接;限位部,所述底盘顶部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外圈活动套设有拨板,所述拨板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可匹配;防松组件;夹紧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向拨动两块拨板,同时相分离拨动两根套筒,此时方便将安装组件以及防松组件安装在辊轮轴体空腔内,这样在弹簧作用力下套筒始终与绕卷的面料外表面相接触,对绕卷的面料进行紧固处理,避免绕卷的面料松散展开,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纤维编织布、碳纤维加固布等,其中碳纤维加固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通常采用12k碳纤维丝织造,碳纤维布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材料与配套浸渍胶共同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构成完整的性能卓越的碳纤维布片材增强体系,适用于处理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工程使用功能改变、材料老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结构裂缝处理、恶劣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的加固工程,同时还可用于适用面广,广泛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的加固修复和抗震加固及节点的结构加固。

2、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5401958a,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包括面料层和内衬层;所述的面料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材料:活性炭纤维30-40份,竹纤维5-10份,涤纶纤维10-15份,超细海岛纤维3-10份;所述的内衬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材料:棉纤维30-40份,麻纤维10-15份,玉石纤维5-10份。制备工艺包括:制作面料层:按重量份数,将各纤维混纺编织成面料一;通过表面处理装置将防护液涂覆在面料一的两表面上,涂覆好的面料一即为面料层;制作内衬层:按重量份数将各纤维混纺编织成面料二,编织好的面料二即为内衬层;贴合:通过贴合机将面料层和内衬层进行贴合,制得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该专利技术的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贴合度高,制作效率快,且织造的面料轻薄,手感柔软,透气性好,防水性能高。

3、上述的碳纤维面料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市面上的碳纤维面料均是成卷售卖,这样在需要使用炭纤维面料时通常在一卷面料上抽拽裁剪出一部分,但是有的面料在绕卷过程中并不紧固贴合在一起,这样后续抽拽面料时容易导致整卷面料的松散,不便于后续对面料的收卷。

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面上的碳纤维面料均是成卷售卖,这样在需要使用炭纤维面料时通常在一卷面料上抽拽裁剪出一部分,但是有的面料在绕卷过程中并不紧固贴合在一起,这样后续抽拽面料时容易导致整卷面料的松散,不便于后续对面料的收卷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包括辊轮轴体,所述辊轮轴体内部开设有空腔辊轮轴体外圈缠绕连接有面料,还包括:

3、安装组件,所述空腔内活动套接有底盘,且底盘两端部固定连接有凸块一,并且凸块一与滑槽活动连接;

4、限位部,所述底盘顶部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外圈活动套设有拨板,所述拨板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可匹配;

5、防松组件,所述拨板外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且安装框内开设有活动腔,并且活动腔内活动套接有活动块;

6、夹紧部,所述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长杆,且长杆外圈活动套接有套筒。

7、优选的,所述底盘外圈为光滑面,且底盘外圈与辊轮轴体内部空腔内壁相贴合且上下滑动连接;

8、所述底盘侧壁固定连接有两块相对称的凸块一,且凸块一与辊轮轴体内部预设的两条敞口状竖向滑槽的内壁相贴合且上下滑动连接,并且凸块一与滑槽相连通的环形活动槽内壁相贴合且活动连接;

9、所述底盘底部与整个辊轮轴体底部相齐平。

10、优选的,所述底盘内部开设有敞口状的方形缺口,且方形缺口内壁固定连接有两根相对称的固定杆,并且两根固定杆外圈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块相对称的拨板;

11、所述固定杆外圈活动套接有扭簧,且扭簧的两端部分别与拨板侧壁以及缺口内壁固定连接;

12、两块所述拨板靠近辊轮轴体内部柱状空腔内壁的一端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与辊轮轴体内部预设的卡槽相匹配,并且卡槽呈环形,卡槽与竖向的滑槽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框在数量上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框分别固定在两块拨板上,安装框与卡块同向设置,并且安装框底部与缠绕完成的面料的顶部相接触;

14、所述安装框内部开设有活动腔,安装框底部还开设有上下贯通式的与活动腔相连通的槽道,且活动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光杆,并且光杆外圈活动套接有活动块,活动块外壁与活动腔内壁相贴合且滑动连接;

15、所述活动块端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外一端部与活动腔内壁固定连接,同时弹簧活动套接在光杆外圈。

16、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柱状长杆,长杆穿过安装框底部开设的上下贯通式的槽道,且长杆外圈转动套设有套筒,并且套筒外圈与面料表面相接触;

17、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柱状敞口式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壁与长杆外壁相贴合且转动连接,并且安装槽顶部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有两块相对称的凸块二,凸块二与预设在长杆内部的环形滑槽滑动连接。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一、预处理氧化,将塑料纤维投放进250℃的高温氧化炉中,吸收氧分子重新排列纤维的原子结构,增强热稳定,氧化时间为1-1.5小时;

20、步骤二、碳化处理,将氧化过的纤维丝送进碳化处理器中进行高温碳化处理,驱离出纤维中的非碳原子,生成碳纤维丝,将涂有树脂的碳纤维丝绕卷收集;

21、步骤三、编织,将步骤二中涂有树脂的炭纤维丝经过机器编织成碳纤维布;

22、步骤四、包装,工作人员将编织生产完成的碳纤维面料绕卷在辊轮轴体外圈,并按批次打包装箱。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4、1、通过相向拨动两块拨板,同时相分离拨动两根套筒,此时方便将安装组件以及防松组件安装在辊轮轴体空腔内,这样在弹簧作用力下使得套筒始终与绕卷的面料外表面相接触,对绕卷的面料进行紧固处理,避免绕卷的面料松散展开,影响后续使用;

25、2、同时在抽拽面料时,抽拽的力会带动面料以及面料内圈固定的辊轮轴体随之转动,辊轮轴体内部预设的环形活动槽以及环形的卡槽与卡块和凸块一转动连接,使得辊轮轴体转动过程中不受影响,同时对面料转动时的拉拽也更方便对面料的取用,两组套筒对整卷面料两侧进行夹持限位,避免面料在使用后松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包括辊轮轴体(1),所述辊轮轴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11)辊轮轴体(1)外圈缠绕连接有面料(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1)外圈为光滑面,且底盘(31)外圈与辊轮轴体(1)内部空腔(11)内壁相贴合且上下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1)内部开设有敞口状的方形缺口(341),且方形缺口(341)内壁固定连接有两根相对称的固定杆(342),并且两根固定杆(342)外圈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块相对称的拨板(3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41)在数量上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框(41)分别固定在两块拨板(343)上,安装框(41)与卡块(344)同向设置,并且安装框(41)底部与缠绕完成的面料(2)的顶部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44)底部固定连接有柱状长杆(461),长杆(461)穿过安装框(41)底部开设的上下贯通式的槽道,且长杆(461)外圈转动套设有套筒(462),并且套筒(462)外圈与面料(2)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包括辊轮轴体(1),所述辊轮轴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11)辊轮轴体(1)外圈缠绕连接有面料(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1)外圈为光滑面,且底盘(31)外圈与辊轮轴体(1)内部空腔(11)内壁相贴合且上下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1)内部开设有敞口状的方形缺口(341),且方形缺口(341)内壁固定连接有两根相对称的固定杆(342),并且两根固定杆(342)外圈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块相对称的拨板(343);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炜刘晟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