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48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零件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通过通过驱动驱动部然后驱动部驱动第二夹持部向第一夹持部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相互夹持,从而实现零件的夹持,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夹装置中的让位空间解决了一次装夹完成两个加工面特征的加工,限位部与定向部的结合降低了定位难度,提高了装夹精度,通过弹性部控制零件压紧力,减少因压紧力导致零件发生变形,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加工成本低。加工成本低。加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零件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零件加工中,经常会接触到高精度关节壳体零件的加工,其加工制造精度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因为该类零件不仅两个面的加工特征自身加工精度高,而且两个面的加工特征相对位置精度也高,因此需要一次装夹完成两个面的特征加工。且该类零件外形尺寸较小,结构刚性差,装夹比较困难,一般在数控设备加工时零件的装夹装置不能对其精确装夹或者需要多次装夹才能完成加工,这样不仅加工效率低,且加工精度不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0003]为了使零件的加工满足设计要求、除了要有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具有良好切削性能的刀具、正确的加工程序和稳定的机床设备条件外,关键要解决的是关节壳体零件加工中因为装夹对零件尺寸精度造成的影响。本技术专利技术通过对关节壳体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设计出合理、高效、方便操作的装夹装置,为此类零件今后的机械加工装夹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和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零件加工装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基座(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驱动部(4)和弹性部(5),所述第一夹持部(2)位于基座(1)的上部,所述第二夹持部(3)通过驱动部(4)插接在第一夹持部(2)内,所述弹性部(5)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与第一夹持部(2)的插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零件加工装夹装置还包括限位部(6),所述限位部(6)位于第一夹持部(2)与第二夹持部(3)之间,所述限位部(6)设置在第一夹持部(2)和/或第二夹持部(3)的夹持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夹持部(2)夹持端面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让位空间,所述第一让位空间底部在第一夹持部(2)夹持端面的另一端面形成让位斜面(7),所述第一夹持部(2)夹持端面的一侧面还设置有第二让位空间,所述第二让位空间底部为一水平平台,所述水平平台与让位斜面(7)的最高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水平平台位于第一夹持部(2)夹持端面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伸台面,所述延伸台面上设置有定向部(8),所述延伸台面与第一夹持部(2)的夹持端面之间形成内凹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3)位于内凹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夹持部(2)上设置有连接孔(14)和第一连接通孔(15),所述连接孔(14)与第一连接通孔(15)连通,且连接孔(14)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通孔(15)的孔径,所述第二夹持部(3)通过驱动部(4)连接在第一连接通孔(15)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夹持部(3)包括施压部(11)和连接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斌杨威程会民施军良李群许亚娥刘涛马涛王恺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北方光电科技防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