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0287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解决了在现在的原位热脱附的过程中不能实现加热气体的多级利用,实现对热量的回收利用、以及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和发散的有机气体进行回收处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土壤基地,土壤基地上置有支撑座,支撑座内可拆卸连接有通热管,通热管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的加热器相连,通热管置于开设在土壤基地上的主加热孔内,主加热孔和通热管间隙配合,通热管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热量回收套,热量回收套上端固定连通有导热管,导热管上端和通热管连通,主加热孔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抽取孔,抽取孔同轴固定连接有抽取管,抽取管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支护管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具有极高的普适性。极高的普适性。极高的普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是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脱附法是通过给土壤直接或间接加热,促使有机污染物挥发并收集去除的技术。对于土壤中含有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农药、石油烃、多氯联苯,热脱附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技术,其对砷或硒等挥发性的无机污染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热脱附技术分为原位热脱附和异位热脱附。与异位热脱附相比,原位热脱附占据土地少,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但反应过程难以控制,处理时间较长。
[0003]但是现有的对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的过程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热脱附大多数采用通过加热井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热量只能单次利用,热量利用率低,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扩大;
[0005]2、在对土壤进行热脱附的过程中,加热分离出来的有机物会从地面挥发,直接挥发至外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不能对散发出的有机物进行收集和处理,保证排出气体符合环保要求;
[0006]3、在对污染土壤进行加热的过程,不能对外界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加热土壤的能量,同时在对太阳能利用的过程不能根据时段的不同使太阳能电池板均正对太阳。
[0007]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在现在的原位热脱附的过程中不能实现加热气体的多级利用,实现对热量的回收利用、以及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和发散的有机气体进行回收处理的问题。
[0009]本技术包括土壤基地,所述的土壤基地上置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内可拆卸连接有通热管,所述的通热管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上的加热器相连,所述的通热管置于开设在所述的土壤基地上的主加热孔内,所述的主加热孔和所述的通热管间隙配合,所述的通热管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热量回收套,所述的热量回收套上端固定连通有导热管,所述的导热管上端和所述的通热管连通;
[0010]所述的主加热孔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抽取孔,所述的抽取孔同轴固定连接有抽取管,所述的抽取管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的抽取管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支护管架,所述的支护管架外壁和所述的抽取孔内壁相贴;
[0011]两个所述的抽取管上端分别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上的导流管左右端相连,所述的导流管下端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内的储液仓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的主加热孔和左侧所述的抽取孔之间开设有副加热孔,所述的副加热孔内固定连接有副加热管,所述的副加热管和所述的副加热孔间隙配合;
[0013]所述的导热管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弯管,所述的导流弯管另一端置于所述的副加热管内。
[0014]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热管和副加热管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圆锥。
[0015]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仓内固定连接气体导向架,所述的气体导向架呈“Z”字状,所述的储液仓上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和所述的加热器相连,所述的连接管内同轴固定连接有储物管。
[0016]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座上端连接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上的蓄电池相连,所述的加热器和所述的蓄电池相连。
[0017]优选的,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的驱动齿轮和所述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齿轮旁均啮合有调节齿条,若干所述的调节齿条和前后滑动在所述的支撑座上的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动板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上的驱动螺纹杆螺纹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的通热管和副加热管内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
[0019]本技术针对现有的得原地热脱附装置进行改进,通过设置通热管、加热器、热量回收套、导热管有效的解决了对加热后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保证加热后的气体热量循环利用的问题;通过设置储液仓和抽取管以及支护管架有效的解决了对加热后土壤内的有机气体进行回收处理的问题;通过增设副加热管、副加热孔和导流弯管有效的解决了在对主加热孔附近土壤加热的同时实现对其他位置的土壤预加热的问题;通过设置固定圆锥有效的解决了对所述的通热管、副加热管有效固定的问题;通过设置气体导向架和连接管有效的解决了对有机气体充分反应处理以及对处理后的气体进行再利用的问题;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支撑座、驱动齿轮、调节齿条和驱动螺纹杆有效的解决了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的问题;通过设置螺旋导流板有效的解决了热量在土壤中滞留时间短,加热效果差的问题;且结构简洁稳定,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通热管和抽取管剖视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气体回收处理装置剖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底座架及其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6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27]实施例一,本技术为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包括土壤基
地1,所述的土壤基地1为污染后待修复的土壤,所述的土壤基地1上置有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为后续结构提供固定支撑基础,同时所述的支撑座2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轮,便于对所述的支撑座2的移动,所述的支撑座2内可拆卸连接有通热管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的通热管3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2上的加热器4相连,所述的加热器4为气体加热器4,通过所述的加热器4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所述的通热管3内,所述的通热管3置于开设在所述的土壤基地1上的主加热孔5内,所述的主加热孔5和所述的通热管3间隙配合,使加热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的通热管3进入所述的主加热孔5,同时保证所述的主加热孔5内滞留一定的高温气体,实现对所述的主加热孔5附近的土壤进行持续加热,实现对附近土壤的热脱附,所述的通热管3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热量回收套6,所述的热量回收管和所述的通热管3的下端固定连通,在对所述的通热管3通热气的同时,通过所述的热量回收套6对充斥在所述的通热管3下端的热气进入所述的热量回收套6内,避免了大量高温气体在所述的主加热孔5下端汇集,造成热量的浪费,所述的热量回收套6上端固定连通有导热管7,所述的导热管7上端和所述的通热管3连通,使热量通过所述的导热管7再次进入所述的通热管3内,实现对高温气体的循环高效利用;
[0028]为了避免土壤加热后分离出来的有机气体不会直接排向外界,出现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所述的主加热孔5左右两侧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包括土壤基地(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基地(1)上置有支撑座(2),所述的支撑座(2)内可拆卸连接有通热管(3),所述的通热管(3)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2)上的加热器(4)相连,所述的通热管(3)置于开设在所述的土壤基地(1)上的主加热孔(5)内,所述的主加热孔(5)和所述的通热管(3)间隙配合,所述的通热管(3)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热量回收套(6),所述的热量回收套(6)上端固定连通有导热管(7),所述的导热管(7)上端和所述的通热管(3)连通;所述的主加热孔(5)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抽取孔(8),所述的抽取孔(8)同轴固定连接有抽取管(9),所述的抽取管(9)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10),所述的抽取管(9)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支护管架(11),所述的支护管架(11)外壁和所述的抽取孔(8)内壁相贴;两个所述的抽取管(9)上端分别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2)上的导流管(12)左右端相连,所述的导流管(12)下端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座(2)内的储液仓(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型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加热孔(5)和左侧所述的抽取孔(8)之间开设有副加热孔(14),所述的副加热孔(14)内固定连接有副加热管(15),所述的副加热管(15)和所述的副加热孔(14)间隙配合;所述的导热管(7)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弯管(16),所述的导流弯管(16)另一端置于所述的副加热管(15)内。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凤禧倪海亮宋金红李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宜居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