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05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包括反应床、进水池、出水池、基质、挺水植物、进水管和布水管道,所述基质由下至上为素土夯实层、防水层、碎石层、生物介质层,所述反应床的深度大于2米,所述进水池的深度大于2米,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进水池的底部,所述进水管连接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有进水阀门,所述布水管道设置于碎石层中,所述布水管道的外表面开设有向上的出水孔,所述布水管道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水体流向为自下而上,可调节出水管的出水高度,使水面位于冻土层以下。水面位于冻土层以下。水面位于冻土层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0002]潜流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污水在填料的下层流动,与空气不进行接触,在湿地内部与填料基质的微生物、植物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进行反应,反应过后经出水管排出。潜流湿地可以充分利用到植物根系以及富集在基质表面的生物膜进行高效处理废水,具有水力负荷高、工艺先进、使用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情况与温度密切相关,微生物活性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污水处理中几种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见表1。
[0003]温度℃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黄杆菌属球衣细菌大肠杆菌最低10101410最适2635253037最高3760373745
[0004]表1
[0005]由上表可知,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均在25℃以上,当温度低于4℃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几乎停止。由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的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温度为

2~

4℃,东北地区可达

20℃左右,对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影响,潜流人工湿地效率降低,甚至完全无法运行。目前为保持潜流人工湿地冬季正常运行,采用有地膜覆盖、植物覆盖、冰雪覆盖、温室大棚等保温措施方式。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好,但运营费较高,容易破裂造成白色污染;植物覆盖,隔热效果良好,运行简单,但气温高时易腐烂,释放氮磷污染源;冰雪覆盖,不存在污染,但保温效果一般,操作复杂,透气性差;温室大棚,保温效果好,但造价高,夏季效果差,需拆除。
[0006]以上方式无法做到高效、操作简单且无污染的保证湿地冬季正常运行;同时冬季时节,因为潜流人工湿地本身的结构特点,湿地内溶解氧浓度进一步降低,导致硝化、反硝化反应不充分,脱氮效果差;进水池表层结冰,封闭水面;反应池内水流缓慢,进一步影响人工湿地在北方地区冬季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耐严寒型人工湿地系统,以高效、操作简单且无污染的解决北方地区在寒冷时节人工湿地系统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以及因溶解氧浓度较低导致硝化、反硝化反应不充分、水层封冻、流速减缓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包括反应床、进水池、出水池、基质、挺水植物、进水管和布水管道,所述基质由下至上为素土夯实层、防水层、碎石层、生物介质层,所述反应床的深度大于2米,所述进水池的深度大于2米,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进水池的底部,所述进水管连
接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有进水阀门,所述布水管道设置于碎石层中,所述布水管道的外表面开设有向上的出水孔,所述布水管道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于出水池侧壁的中上部,所述第一出水管为可调节高度式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于出水池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一端设置出水阀门,所述进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生物介质层内设置有耐低温菌种。
[0010]优选的,所述反应床的深度为2.5米,所述进水池的深度为2.5米。
[0011]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西伯利亚鸢尾、花叶芦竹、水葱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由弯头和竖直管道组成,所述弯头的入水口设置于出水池侧壁,所述弯头的出水口开口朝上,所述竖直管道与弯头相套接连通,所述弯头的上部可套接至少一个竖直管道,以组成不同高度的第一出水管。
[0013]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由风机和连通至进水池底部的曝气管组成。
[0014]优选的,所述出水阀门的另一端设置有抽水水泵。
[0015]优选的,所述进水池内设置有进水水泵,所述进水管连接有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进水水泵的出水端相联通。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水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和搅拌叉组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反应床加深,整体运行于更深的地表下,提高运行环境温度,进水管布置于进水池的底部,布水管道设置于碎石层,设置向上的出水孔,改变布水方式,使得水体流向为自下而上,同时可调节出水管的出水高度,使水面位于冻土层以下,避免水温过低,使得床体内微生物得以较好的存活,发挥处理污水的作用,低成本、操作简单且无污染。
[0019]2、本技术,通过在进水池进行曝气,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改善湿地底层区域的缺氧环境,增强微生物活性,提升湿地的去除效率。
[0020]3、本技术,通过在生物介质层内设置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耐低温菌种,具备良好的耐低温生存、繁殖能力,在低温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污染物降解能力。
[0021]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抽水水泵、进水水泵,可加快反应床内流速,避免水流过低引起阻塞和反应迟缓。
[0022]5、本技术,通过搅拌装置,可在进水池表面结冰时,破碎冰层,避免因冰层封闭水面导致无法运行。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反应床;2、进水池;3、出水池;4、基质;401、素土夯实层;402、防水层;403、碎石层;404、生物介质层;5、挺水植物;6、进水管;601、第一进水口;6011、进水阀门;602、第二进水口;7、布水管道;8、第一出水管;801、弯头;802、竖直管道;9、第二出水管;10、曝气装置;1001、风机;1002、曝气管;11、出水阀门;12、抽水水泵;13、进水水泵;14、搅拌装置;
1401、搅拌电机;1402、搅拌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参照图1

2,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包括反应床1、进水池2、出水池3、基质4、挺水植物5、进水管6和布水管道7,基质4由下至上为素土夯实层401、防水层402、碎石层403、生物介质层404;反应床1的深度大于2米,进水池2的深度大于2米,反应床1的深度加深,整体运行于更深的地表下,提高运行环境温度;进水管6连接有第一进水口601,第一进水口601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包括反应床(1)、进水池(2)、出水池(3)、基质(4)、挺水植物(5)、进水管(6)和布水管道(7),所述基质(4)由下至上为素土夯实层(401)、防水层(402)、碎石层(403)、生物介质层(40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床(1)的深度大于2米,所述进水池(2)的深度大于2米,所述进水管(6)设置于进水池(2)的底部,所述进水管(6)连接有第一进水口(601),所述第一进水口(601)连接有进水阀门(6011),所述布水管道(7)设置于碎石层(403)中,所述布水管道(7)的外表面开设有向上的出水孔,所述布水管道(7)与进水管(6)相连通,所述出水池(3)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所述第一出水管(8)设置于出水池(3)侧壁的中上部,所述第一出水管(8)为可调节高度式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9)设置于出水池(3)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管(9)的出水口一端设置出水阀门(11),所述进水池(2)的内部设置有曝气装置(10),所述生物介质层(404)内设置有耐低温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性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床(1)的深度为2.5米,所述进水池(2)的深度为2.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凤禧张沛李文强宋金红倪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宜居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