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09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包括电能传输部、转接部和线缆,电能传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拔端和连接端,线缆包括内部的导芯和包裹所述导芯的绝缘层,转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弯折部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连接端电性连接,第二端与线缆一端的导芯电性连接,弯折部包含至少一个弯折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能够实现端子与线缆不同轴或成角度连接,并且,能够节省端子使用的铜材料,降低端子的成本。降低端子的成本。降低端子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能传输领域,有很多需要导通大电流的场合,需要使用到截面积较大的线缆和连接端子,从而导致用电装置机构体积增大。例如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系统,为了减少充电时间,增大了充电电流,从而也使充电线缆和充电端子的有效导电截面积达到了95mm2到160mm2,从而使充电插座或充电枪的体积也变得庞大而沉重,使用不方便。
[0003]由于部分用电装置机构的体积限制,用电装置机构中用来进行插拔连接的端子,与用来传输电能的线缆不同轴,不能直接连接,或者线缆引出的方向与端子轴向的方向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因此需要有相应的转接机构进行连接。
[0004]另外,由于导通大电流的端子都是铜材料作为基材,铜的导电性好,电阻率低,并且延展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因此一般端子都采用铜材料进行车削、锻造、冲压等方法加工成型。当用电装置机构中,线缆的连接位置与端子的位置较远时,端子全部采用铜材料进行加工,铜材料耗费用量大,浪费严重,端子的成本无法降低。
[0005]因此,电能传输领域急需一种连接端子与线缆之间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能够实现端子与线缆不同轴或成角度连接,并且,能够节省端子使用的铜材料,降低端子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实现端子与线缆不同轴或成角度连接,并且,能够节省端子使用的铜材料,降低端子的成本。可解决用电装置机构体积庞大;以及端子与线缆无法形成不同轴连接或成角度连接;还有端子铜材料耗费用量大,端子的成本无法降低等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包括电能传输部、转接部和线缆,所述电能传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拔端和连接端,所述线缆包括内部的导芯和包裹所述导芯的绝缘层,所述转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弯折部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线缆一端的所述导芯电性连接,所述弯折部包含至少一个弯折区。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端的至少部分接触连接。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端至少部分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磁感应焊接、螺接、卡接、拼接、压接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上包含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第一端的接
触区域面积占所述连接面面积的5%以上。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为片状,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上表面、第一下表面和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上表面或所述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端的形状为片状,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上表面或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或所述第二下表面重叠后接触连接。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为柱状,所述连接端包括侧面和端面,所述连接面设置在所述端面上,所述第一端的形状为片状,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或所述第二下表面接触连接。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传输转接机构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二上表面设置贯穿到所述第二下表面的通孔,所述端面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接的扭矩范围为0.1N
·
m
ꢀ‑
30N
·
m。
[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为筒状,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所述连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表面或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端的形状为筒状,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或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内表面重叠后接触连接。
[00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或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001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为平板形、碗形、U形、V形或筒形。
[001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部分接触连接。
[002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芯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端至少部分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磁感应焊接、螺接、卡接、拼接、压接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
[002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上包含连接面,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面至少部分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端上包含接线面,所述接线面与所述导芯的接触区域面积占所述接线面面积的5%以上。
[00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部利用板材冲压或切割折弯或机加工而成。
[002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弯折部和第二端的厚度,相差不超过35%。
[002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区相邻两个平面的夹角为0
°‑
180
°

[002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区的弯折处为圆弧状,所述弯折处的内部半径,不小于所述转接部厚度的三分之一。
[002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弯折区切线方向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所述弯折区外部材料向内部凹陷形成。
[002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区为扭曲状,所述第一端的平面或纵向中心对称面,与所述第二端的平面或纵向中心对称面的夹角为0
°‑
90
°

[002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部的材质含有镍、镉、锆、铬、钴、锰、铝、锡、钛、锌、铜、银、金、磷、碲、铍、铅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部材质中含有碲铜合金,所述碲铜合金中碲的含
量为0.1%~5%。
[003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部材质中含有铍铜合金,所述铍铜合金中铍的含量为0.05%~5%。
[00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部材质中含有磷青铜合金,所述磷青铜合金中磷的含量为0.01%~1.5%。
[003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部材质中含有铅黄铜合金,所述铅黄铜合金加中铅的含量为0.1%~5%。
[003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传输部、所述导芯和所述转接部上至少部分设置镀层。
[003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面上不设置所述镀层。
[003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所述镀层,所述连接面上的所述镀层为第一镀层。
[003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上至少与所述连接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包括电能传输部、转接部和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拔端和连接端,所述线缆包括内部的导芯和包裹所述导芯的绝缘层,所述转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弯折部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线缆一端的所述导芯电性连接,所述弯折部包含至少一个弯折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端的至少部分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端的至少部分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磁感应焊接、螺接、卡接、拼接、压接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上包含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第一端的接触区域面积占所述连接面面积的5%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为片状,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上表面、第一下表面和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上表面或所述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端的形状为片状,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上表面或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或所述第二下表面重叠后接触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为柱状,所述连接端包括侧面和端面,所述连接面设置在所述端面上,所述第一端的形状为片状,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或所述第二下表面接触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转接机构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二上表面设置贯穿到所述第二下表面的通孔,所述端面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接的扭矩范围为0.1N
·
m

30N
·
m。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为筒状,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所述连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表面或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端的形状为筒状,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或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内表面重叠后接触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或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为平板形、碗形、U形、V形或筒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部分接触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部分通过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磁感应焊接、螺接、卡接、拼接、压接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上包含连接面,
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面至少部分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端上包含接线面,所述接线面与所述导芯的接触区域面积占所述接线面面积的5%以上。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利用板材冲压或切割折弯或机加工而成。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弯折部和第二端的厚度,相差不超过35%。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相邻两个平面的夹角为0
°‑
180
°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的弯折处为圆弧状,所述弯折处的内部半径,不小于所述转接部厚度的三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毕海波苗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