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08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水回收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管;沉淀池与泥水管的一端连通,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过滤池的上端;第一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池的侧面上设有出泥槽;出泥槽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泥管;第一过滤网上设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过滤池的下端设有出液口;第二过滤池下端设有排液口。将沉淀后的上层污水通入第一过滤池,在第一过滤池上进行加压过滤,提高过滤效率,对于第一过滤网上的污泥可通过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的配合将污泥推至出泥管内排出并回收,通过清除第一过滤网上的污泥后又能进行过滤。通过两级过滤后能保证最后的出水达到再次使用的标准。次使用的标准。次使用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陶瓷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修胚、精胚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泥。这些混有大量污泥的陶瓷泥水,需进行回收,否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陶瓷厂的耗水量将会不可估量。同时污泥与水分离后,污泥和水均能重新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泥水回收装置,使其实现泥水分离且能重复利用,充分利用资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水回收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管;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泥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过滤池的上端;所述过滤池的上端设有高压气接口;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边缘与所述第一过滤池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的侧面上设有出泥槽;所述出泥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外侧与所述出泥槽的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一推杆能在所述出泥槽的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推杆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出泥槽相适配的第一推板;所述出泥槽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出泥口上设有控制出泥的阀件;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下端贴合在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所述第二推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板垂直且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平行;所述第二推杆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池的池壁,且所述第二推杆能在所述第一过滤池的池壁移动,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一过滤池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环,避免污液从连接处溢出;所述过滤池的下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过滤池的上端;所述第二过滤池下端设有排液口。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杆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推板中点的两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二推板相配合后正好为出泥槽的横截面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池的上端设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过滤池密封且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池的上端设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过滤池密封且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沉淀后的上层污水通入第一过滤池,且在第一过滤池上进行加压过滤,提高过滤效率,对于第一过滤网上的污泥可通过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的配合将污泥推至出泥管内排出并回收,通过清除第一过滤网上的污泥后又能进行过滤。通过两级过滤后能保证最后的出水达到再次使用的标准。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泥水回收装置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向剖视图;
[0014]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0015]1、泥水管;2、第一过滤池;3、高压气接口;4、阀件;5、第一过滤网;6、出泥槽;7、排泥管;8、第一推杆;9、第一推板;10、第二推杆;11、第二推板;12、第二过滤池;13、排液口;14、第二过滤网;15、第一盖体;16、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一种泥水回收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管1;沉淀池与泥水管1的一端连通,泥水管1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过滤池2的上端;过滤池的上端设有高压气接口3;第一过滤池2内设有第一过滤网5;第一过滤网5的边缘与第一过滤池2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池2的侧面上设有出泥槽6;出泥槽6的一端设有第一推杆8,第一推杆8的外侧与出泥槽6的内壁贴合,且第一推杆8能在出泥槽6的内部滑动;第一推杆8的自由端设有与出泥槽6相适配的第一推板9;出泥槽6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泥管7;排泥管7的出泥口上设有控制出泥的阀件4;第一过滤网5上设有第二推板11;第二推板11的下端贴合在第一过滤网5上;第二推板11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与第二推板11垂直且第二推杆10与第一过滤网5平行;第二推杆10贯穿第一过滤池2的池壁,且第二推杆10能在第一过滤池2的池壁移动,第二推杆10与第一过滤池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环,避免污液从连接处溢出;过滤池的下端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过滤池12的上端;第二过滤池12内设有第二过滤网14;而第二过滤网14与第二过滤池12卡接;保证第二过滤网14不会往下掉,同时也便于取出第二过滤网14。第二过滤池12的下端设有排液口13。
[0021]第二推杆10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第二推板11中点的两侧。保证第二推板11在推污泥时,减小了第二推板11对第二推杆10的连接处的力矩。使得推动更加平稳。
[0022]第二推板11用于推泥的侧面的下部为弧线结构。弧线结构便于将污泥从第一过滤网5表面铲起。保证第二推板11对第一过滤网5更干净的除泥。
[0023]第一过滤网5和第二过滤网14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检测出两个过滤网两端的压力通过计算可知其压差的,通过压差值的大小来判断脏堵程度。用于判断是否需要除泥或者清洗。
[0024]第一过滤池2的上端设有第一盖体15,第一盖体15与第一过滤池2密封且螺栓连接,第二过滤池12的上端设有第二盖体16,第二盖体16与第二过滤池12密封且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便于拆卸,便于更换和清洗相应的过滤网和池体。
[0025]第一过滤网5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4的孔径。通过两级过滤,逐步的将污泥去除,保证了出水的质量和过滤效率。
[002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27]生产车间内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回收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管;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泥水管的一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过滤池的上端;所述过滤池的上端设有高压气接口;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边缘与所述第一过滤池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的侧面上设有出泥槽;所述出泥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外侧与所述出泥槽的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一推杆能在所述出泥槽的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推杆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出泥槽相适配的第一推板;所述出泥槽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出泥口上设有控制出泥的阀件;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下端贴合在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所述第二推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板垂直且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平行;所述第二推杆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池的池壁,且所述第二推杆能在所述第一过滤池的池壁移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奕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强艺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