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58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介电层和过渡层。其中,所述过渡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过渡层。所述第二电极板设置在所述介电层的上方,与所述介电层形成气流通道,用于导入氧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一个是接高压电,另一个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介电层和所述第一电极板之间设置过渡层,且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能够产生更大的电场强度,因而氧气更容易电离,且电离程度更高,形成臭氧的机率更大,产生的臭氧浓度更高,保证形成高浓度臭氧地情况下,可减少电能的损耗。可减少电能的损耗。可减少电能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
,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板式臭氧发生器中的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都是平面结构。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氧气在高频高压电的作用下能发生电离,生成臭氧。
[0003]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对其表面的平整度和精度要求较高,导致成品率底,所以臭氧发生器的统一性不好。另外,为了得到高浓度臭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提高平面结构之间的电压,但该方法能耗比较高。又或者尽量缩小平面结构之间放电间隙、用超窄间隙代替普通间隙去提高放电电场场强,但超窄间隙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放电区域被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提高了电场场强,降低了形成高浓度臭氧的电能损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介电层和过渡层。其中,所述过渡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过渡层。所述第二电极板设置在所述介电层的上方,与所述介电层形成气流通道,用于导入氧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一个是接高压电,另一个接地。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所述介电层和所述第一电极板之间设置过渡层,且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从而在相同的电压下,网格状结构能够产生更大的电场强度,因而氧气更容易电离,且电离程度更高,氧气在流道内流动时,经过多次高强度的电场的作用,形成臭氧的机率更大,最终产生的臭氧浓度更高。另外,由于凸起的网格状结构形成局域强电场,可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气体流道间隙做得更大,可以在保证得到高浓度臭氧的情况下提升臭氧的流量。因为局域强电场的存在,所以可适当降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保证形成高浓度臭氧地情况下,可减少电能的损耗。
[0007]可选的,所述网格状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网格单元,相邻所述网格单元的间隔为0.1
‑5㎜
,所述网格单元的深度为0.1
‑3㎜
,所述网格单元的壁厚为0.05
‑1㎜
。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网格状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网格单元,并将相邻所述网格单元的间隔设置在0.1
‑5㎜
,所述网格单元的深度为0.1
‑3㎜
,所述网格单元的壁厚为0.05
‑1㎜
,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该结构,提高了在相同电压下产生的电场强度,提高了生产高浓度臭氧的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为方形。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方形,提高产生电场的强度。
[0009]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为菱形。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菱形,提高产生电场的强度。
[0010]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为条形。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条形,提高产生电场的强度。
[0011]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为蜂窝形。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蜂窝形,提高产生电场的强度。
[0012]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为不规则图形。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不规则图形,提高产生电场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过渡层的表面结构为方形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过渡层的表面结构为菱形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过渡层的表面结构为条形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过渡层的表面结构不规则图形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介电层3、过渡层4、气流通道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2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参考图1所示,该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介电层和过渡层。其中,所述过渡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过渡层,所述第二电极板与所述介电层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0022]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电极板接通高压电,将所述第二电极板接地,从而形成电场。
[0023]在有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电极板接通高压电,将所述第一电极板接地,从而形成电场。
[00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介电层和所述第一电极板之间设置过渡层,且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从而在相同的电压下,网格状结构能够产生更大的电场强度,因而氧气更容易电离,且电离程度更高,氧气在流道内流动时,经过多次高强度的电场的作用,形成臭氧的机率更大,最终产生的臭氧浓度更高。另外,由于凸起的网格状结构
形成局域强电场,可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气体流道间隙做得更大,可以在保证得到高浓度臭氧的情况下提升臭氧的流量。因为局域强电场的存在,所以可适当降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保证形成高浓度臭氧地情况下,可减少电能的损耗。
[0025]可选的,所述网格状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网格单元,相邻所述网格单元的间隔为0.1
‑5㎜
,所述网格单元的深度为0.1
‑3㎜
,所述网格单元的壁厚为0.05
‑1㎜

[0026]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网格单元的间隔为2.5

,所述网格单元的深度为1.5

,所述网格单元的壁厚为0.5

。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该结构,提高了在相同电压下产生的电场强度,提高了生产高浓度臭氧的效率。
[0027]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所述网格单元为方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方形,提高产生局域电场的强度,从而形成臭氧的机率更大,最终产生的臭氧浓度更高。
[0028]可选的,参考图3所示,所述网格单元为菱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网格单元设置为菱形,提高产生局域电场的强度,从而形成臭氧的机率更大,最终产生的臭氧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介电层和过渡层;所述过渡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过渡层的表面为凸起的网格状结构;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过渡层;所述第二电极板与所述介电层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其中一个通电,另一个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结构为阵列排布的若干网格单元,相邻所述网格单元的间隔为0.1
‑5㎜
,所述网格单元的深度为0.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培丁刘运宇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