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939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具有布置在充电站中的站端回路以及布置在车辆中的车端回路,在所述站端回路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头,在所述车端回路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座,所述冷却液插头与所述冷却液插座配合用于传递冷却液。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足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足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热管理系统不能满足超级快充(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限制了充电功率故充电时间长,不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尤其高温快充时,车辆在停止状态,现有热管理系统制冷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池和乘员舱的制冷需求,用户体验差。
[0003]为了满足超级快充需求,有些现有热管理系统中的压缩机、换热器等硬件做大,不具备成本优势,且在超级快充时,车内压缩机等部件大负荷运行,会有一系列噪声、震动等问题,用户体验不好;同时,大功率系统在非超级快充阶段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整个系统能量效率、成本效率、重量空间等均不具优势。
[0004]所以,很有必要针对包括上述这些情况在内的现有问题或弊端进行充分研究,以便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其能够满足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
[0006]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具有布置在充电站中的站端回路以及布置在车辆中的车端回路,在所述站端回路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头,在所述车端回路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座,所述冷却液插头与所述冷却液插座配合用于传递冷却液。
[0007]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所述冷却液插头与充电站中的充电插头集成,并且所述冷却液插座与车辆中的充电插座集成。
[0008]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站端回路具有第一制冷支路、第一冷却支路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与所述冷却液插头连通。
[0009]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中连通有第一压缩机、第一干燥器、第一阀以及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第一干燥器用于干燥制冷剂,所述第一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通断和节流程度。
[0010]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连通有第一泵和第一膨胀水壶。
[0011]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所述车端回路具有第二制冷支路、第二冷却支路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与电池冷却系统连通,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与所述冷却液插座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在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中连通有第二压缩机、第二干燥器、第二阀以及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第二干燥器用于干燥制冷剂,所述第二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的通断和节流程度。
[0013]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在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中连通有第二泵和第二膨胀水壶。
[0014]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所述车端回路具有第三换热器,用于与车辆的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三换热器能够与所述第二冷却支路连通使得电池冷却系统能够与车辆的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
[0015]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具有与电池冷却系统并联的冷却补偿器,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能够与所述冷却补偿器连通以进行热量交换。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所述站端回路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头以及在所述车端回路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座,所述冷却液插头与所述冷却液插座配合用于传递冷却液,使得可以采用充电站中的制冷量来对充电过程中需要冷却的部件进行冷却,从而满足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18]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热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示出,其中可看出: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布置在充电站中的站端回路11(图中虚线框所示)以及布置在车辆中的车端回路10(图中实线框所示)。在所述站端回路11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头42,在所述车端回路10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座41。所述冷却液插头42与所述冷却液插座41配合用于传递冷却液,使得在充电站中的站端回路11中的冷却液能够传递到车辆中的车端回路10。
[0021]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通过在所述站端回路11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头42以及在所述车端回路10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座41,所述冷却液插头42与所述冷却液插座41配合用于传递冷却液,使得可以采用充电站中的制冷量来对充电过程中需要冷却的部件(例如充电插头52、充电插座51、充电电缆以及电池)进行冷却,从而满足大功率充电情况下的冷却需求。在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充电站中的制热量来对需要加热的部件进行加热。
[0022]示例性地,所述冷却液插头42与充电站中的充电插头52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充电站中的充电冷却插头(又可称为充电冷却枪)中;所述冷却液插座41与车辆中的充电插座51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车辆的充电冷却插座(又可称为充电冷却座)中。一方面,充电站中的充电插头52与车辆中的充电插座51形成充电接口;另一方面,站端回路11中的冷却液插头42与车端回路10中的冷却液插座41形成冷却液接口。换言之,车辆与充电站之间的充电接口与冷却液接口可以集成在一起。
[0023]具体地,所述站端回路11具有第一制冷支路、第一冷却支路以及第一换热器173,所述第一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换热器17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冷却支路可以与所述冷却液插头42连通。通过这样的方式,由第一制冷支路产生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通过第一换热器173传递(以及存储)在第一冷却支路中,并且通过第一冷却支路传递至冷却液插头42以及冷却液插座41。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中连通有第一压缩机142、第一干燥器152、第一阀163以及第一冷凝器122,所述第一压缩机142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第一干燥器152用于干燥制冷剂,所述第一阀16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通断和节流程度,所述第一冷凝器122用于将气态的制冷剂冷凝成液态的制冷剂。
[0025]此外,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还可以连通有第一泵182和第一膨胀水壶32,所述第一泵182用于为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的冷却液提供流动动力,所述第一膨胀水壶32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的冷却液的膨胀量同时能够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布置在充电站中的站端回路(11)以及布置在车辆中的车端回路(10),在所述站端回路(11)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头(42),在所述车端回路(10)中连通有冷却液插座(41),所述冷却液插头(42)与所述冷却液插座(41)配合用于传递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插头(42)与充电站中的充电插头(52)集成,并且所述冷却液插座(41)与车辆中的充电插座(51)集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端回路(11)具有第一制冷支路、第一冷却支路以及第一换热器(173),所述第一制冷支路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换热器(17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与所述冷却液插头(4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中连通有第一压缩机(142)、第一干燥器(152)、第一阀(163)以及第一冷凝器(122),所述第一压缩机(142)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第一干燥器(152)用于干燥制冷剂,所述第一阀(16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通断和节流程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中连通有第一泵(182)和第一膨胀水壶(32)。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曾方姜利民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