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927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调节池、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第一中间池、碳氧化滤池、第二中间池、反硝化滤池、第三中间池、硝化滤池和清水池;调节池、第一中间池、第二中间池和第三中间池设置在地下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和清水池设置在地上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和清水池设置在同一侧,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设置在另一侧,第一中间池、第二中间池和第三中间池设置在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滤池运行过程中通过反冲洗去除滤层中截留的污染物和脱落的生物膜,无需二沉池,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厂异味,无污泥膨胀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浓度的氨氮废水通常是指氨氮浓度大于500mg/L的废水,水质具有氨氮浓度高和碳源成分复杂等特点;其主要来源有钢铁、石化、焦化、玻璃制造、制药、化肥、饲料、养殖和肉类加工等行业的生产排放,以及日常生活排放、动物排泄、垃圾渗滤液及农业生产排放等。
[0003]氨氮作为藻类的营养源,过量含氨氮废水排入自然水体会滋生水草和藻类等,容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从而破坏自然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1mg氨氮氧化约需4.6mg溶解氧,水体中溶解氧被过量消耗,将引发水体黑臭;另外,氨氮产生的游离氨具有生物毒性,会毒害鱼类及水生生物。
[0004]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的脱氮方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折点加氯、气提吹脱和离子交换法等,存在以下缺点:投资成本大、结构复杂、二次污染严重,尤其当废水中氨氮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生物处理方法会由于高浓度的游离氨氮对生物的抑制作用而失效,常规的物理化学处理效果差、运行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调节池、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第一中间池、碳氧化滤池、第二中间池、反硝化滤池、第三中间池、硝化滤池和清水池;所述调节池、第一中间池、第二中间池和第三中间池设置在地下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和清水池设置在地上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和清水池设置在同一侧,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第一中间池、第二中间池和第三中间池设置在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的下方;
[0008]所述调节池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一中间池,所述第一中间池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碳氧化滤池,所述碳氧化滤池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二中间池,所述第二中间池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反硝化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三中间池,所述第三中间池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硝化滤池,所述硝化滤池通过管道连接一侧的清水池。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包括反应罐和设置在反应罐内的固定床,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有罐体基座,所述罐体基座的上方设有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上方设有布水装置,布水装置的上方为固定床;所述反应罐的顶部设有沼气管,沼气管的下方为聚气室,所述反应罐的一侧罐体上设有出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排泥管一端设置在罐体基座最低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聚气室下方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渣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碳氧化滤池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一侧设有污水进口,污水进口连接布水装置,布水装置下方设有滤料,滤料的下方设有承托层,承托层内设有一根空气管通入空气;所述承托层下方设有一排滤头,滤头下方设有反冲洗管,反冲洗管通过冲洗管连接冲洗水泵,形成反冲洗系统。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滤料采用粒状填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层采用卵石。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采用和碳氧化滤池结构相同的曝气生物滤池。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的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将厌氧生物反应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段,利用厌氧或兼性菌在水解和酸化阶段的作用,将污水中悬浮性有机固体和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脂类等)水解成溶解性有机物和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小分子有机物再在酸化菌作用下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同时通过沉淀装置将大量的活性污泥截流下来,增加活性污泥浓度,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0018]本技术的碳氧化滤池、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均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粗糙多孔的小颗粒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可在填料表面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可达10~15 g/L) ,易于挂膜且运行稳定;在去除BOD、氨氮时需进行曝气,粒状填料层具有较高的氧转移效率,曝气量低,运行能耗较低,硝化和反硝化效率高;反应器内具有明显的空间梯度特征, 能耐受较高的有机和水力冲击负荷,不同的污染物可以在同一反应器被渐次去除,同步发挥生物氧化作用、生物吸附絮凝和物理截留作用,出水水质好,可满足回用要求;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增大了BAF的容积负荷,进而降低了池容积和占地面积,使基建费用大大降低;滤池运行过程中通过反冲洗去除滤层中截留的污染物和脱落的生物膜,无需二沉池,简化了工艺流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使运行管理更加方便;减少了污水厂异味,无污泥膨胀问题,无需污泥回流。
[0019]本技术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省工程费用,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避免二次污染,有可靠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
[0025]调节池1、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反应罐21、罐体基座22、排泥装置23、布水装置24、固定床25、聚气室26、出水口27、沼气管28、挡渣板29、第一中间池3、碳氧化滤池4、池体41、污水进口42、布水装置43、滤料44、承托层45、空气管46、滤头47、反冲气管48、冲洗水泵49、第二中间池5、反硝化滤池6、第三中间池7、硝化滤池8、清水池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参见图1

4,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调节池1、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第一中间池3、碳氧化滤池4、第二中间池5、反硝化滤池6、第三中间池7、硝化滤池8和清水池9。
[0028]所述调节池1、第一中间池3、第二中间池5和第三中间池7设置在地下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碳氧化滤池4、反硝化滤池6、硝化滤池8和清水池9设置在地上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和清水池9设置在同一侧,碳氧化滤池4、反硝化滤池6和硝化滤池8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第一中间池3、第二中间池5和第三中间池7设置在碳氧化滤池4、反硝化滤池6和硝化滤池8的下方。
[0029]所述调节池1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调节池1均质、均量后,经提升泵泵入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进行水解酸化反应;
[0030]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一中间池3,废水经过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进行水解酸化反应,然后自流进入第一中间池3里暂存;
[0031]所述第一中间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池(1)、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第一中间池(3)、碳氧化滤池(4)、第二中间池(5)、反硝化滤池(6)、第三中间池(7)、硝化滤池(8)和清水池(9);所述调节池(1)、第一中间池(3)、第二中间池(5)和第三中间池(7)设置在地下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碳氧化滤池(4)、反硝化滤池(6)、硝化滤池(8)和清水池(9)设置在地上一层,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和清水池(9)设置在同一侧,碳氧化滤池(4)、反硝化滤池(6)和硝化滤池(8)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第一中间池(3)、第二中间池(5)和第三中间池(7)设置在碳氧化滤池(4)、反硝化滤池(6)和硝化滤池(8)的下方;所述调节池(1)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一中间池(3),所述第一中间池(3)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碳氧化滤池(4),所述碳氧化滤池(4)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二中间池(5),所述第二中间池(5)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反硝化滤池(6),所述反硝化滤池(6)通过管道连接下方的第三中间池(7),所述第三中间池(7)经过提升泵连接上方的硝化滤池(8),所述硝化滤池(8)通过管道连接一侧的清水池(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沉淀床(2)包括反应罐(21)和设置在反应罐(21)内的固定床(25),所述反应罐(21)底部设有罐体基座(22),所述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罗文刚殷宇鹏黄丽钱武朱方凯范宗明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晔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