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93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涉及生态污水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浮箱主体,所述浮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栽种箱,所述栽种箱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过滤介质,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介质,所述浮箱主体的底端固定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顶端贯穿至浮箱主体的顶端安装有喷洒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动组件、喷洒组件、浮箱主体,便于对河流污水快速高效的净化,且净化方法生态环保,通过栽种箱对污水进行第一次进化,然后依次通过第一过滤介质、第二过滤介质、第三过滤介质对污水进行再次净化,然后再通过浮箱主体底端的滤孔将进化后的污水排出。浮箱主体底端的滤孔将进化后的污水排出。浮箱主体底端的滤孔将进化后的污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污水治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过来为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目前,由于长期的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大类别,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水污染的整治也逐渐的重视起来河流污染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强,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由于世界上许多大工业区和城市都建立在滨河地区,大量排放废水入河,致使大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0003]但是传统的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河流污水进行处理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且在节能环保方面有所欠缺,不便于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的长期有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浮箱主体,所述浮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栽种箱,所述栽种箱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过滤介质,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介质,所述浮箱主体的底端固定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顶端贯穿至浮箱主体的顶端安装有喷洒组件。
[0006]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弧形板、转动杆、翻转叶片,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有翻转叶片。
[0007]优选地,所述喷洒组件包括有转动环、升降杆、活塞板、活塞箱、吸水管、喷水管、喷头,所述转动环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外壁安装有活塞箱,所述活塞箱的一侧设置有吸水管,所述活塞箱的顶端固定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顶端安装有喷头。
[0008]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外壁设置有三组凸起弯环,三组所述凸起弯环之间均匀环形分布有四组翻转叶片。
[0009]优选地,所述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与转动杆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箱的底端设置有与升降杆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板的外壁与活塞箱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吸水管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吸水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喷水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升降杆分为两节,两节所述升降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栽种箱的内部栽种有绿植,所述栽种箱底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浮箱
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过滤介质相匹配的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二过滤介质相匹配的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三过滤介质相匹配的第三收纳槽,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第二过滤介质、第三过滤介质远离浮箱主体的一端均固定有环形把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组件、喷洒组件、栽种箱、第一过滤介质、第二过滤介质、第三过滤介质,便于对河流污水快速高效的净化,且净化方法生态环保,具体操作如下,工作人员将装置主体固定在污染较为严重的河岸边,当污水流过浮箱主体的底端时,污水带动翻转叶片转动,翻转叶片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转动带动升降杆移动,升降杆移动带动活塞板移动,活塞板向下移动通过吸水管带动污水进入活塞箱内部,活塞板向上移动带动活塞箱内部污水通过喷水管与喷头喷洒至栽种箱的顶端,通过栽种箱对污水进行第一次进化,然后依次通过第一过滤介质、第二过滤介质、第三过滤介质对污水进行再次净化,然后再通过浮箱主体底端的滤孔将进化后的污水排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喷洒组件与转动组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喷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浮箱主体;2、栽种箱;3、第一过滤介质;4、第二过滤介质;5、第三过滤介质;6、转动组件;601、弧形板;602、转动杆;603、翻转叶片;7、喷洒组件;701、转动环;702、升降杆;703、活塞板;704、活塞箱;705、吸水管;706、喷水管;707、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浮箱主体1,浮箱主体1的内部
设置有栽种箱2,栽种箱2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过滤介质3,第一过滤介质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过滤介质4,第二过滤介质4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介质5,浮箱主体1的底端固定有转动组件6,转动组件6的顶端贯穿至浮箱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喷洒组件7;
[0021]转动组件6包括有弧形板601、转动杆602、翻转叶片603,弧形板601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杆602,转动杆602的外壁固定有翻转叶片603;
[0022]喷洒组件7包括有转动环701、升降杆702、活塞板703、活塞箱704、吸水管705、喷水管706、喷头707,转动环701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杆702,升降杆702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板703,活塞板703的外壁安装有活塞箱704,活塞箱704的一侧设置有吸水管705,活塞箱704的顶端固定有喷水管706,喷水管706的顶端安装有喷头707;
[0023]上述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转动组件6、喷洒组件7、栽种箱2、第一过滤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浮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栽种箱(2),所述栽种箱(2)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过滤介质(3),所述第一过滤介质(3)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过滤介质(4),所述第二过滤介质(4)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过滤介质(5),所述浮箱主体(1)的底端固定有转动组件(6),所述转动组件(6)的顶端贯穿至浮箱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喷洒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6)包括有弧形板(601)、转动杆(602)、翻转叶片(603),所述弧形板(601)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杆(602),所述转动杆(602)的外壁固定有翻转叶片(6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组件(7)包括有转动环(701)、升降杆(702)、活塞板(703)、活塞箱(704)、吸水管(705)、喷水管(706)、喷头(707),所述转动环(701)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杆(702),所述升降杆(702)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板(703),所述活塞板(703)的外壁安装有活塞箱(704),所述活塞箱(704)的一侧设置有吸水管(705),所述活塞箱(704)的顶端固定有喷水管(706),所述喷水管(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郭亚波王闯宋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鹏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