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0190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它包括收集管、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结构相同,所述收集管将废气收集通过离心风机连接总进气管,总进气管通过风管将废气分别输送至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所述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包括预洗池、生物降解池和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所述预洗池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上方为微纳米气泡接触室,所述微纳米气泡接触室的顶部设有多个纳米喷头,纳米喷头通过管道连接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废气在布气室内分散更均匀,上升至填料层时更有利于与填料发生充分反应,提高除臭效率和效果。提高除臭效率和效果。提高除臭效率和效果。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deodorization treatment system for industrial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除臭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工业废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气体并有刺鼻的异味以及粉尘,现有技术中在除臭的过程中,废气在除臭设备中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反应不彻底不充分,来不及充分反应便排放到大气中去,进而造成环境污染,部分企业通过延长反应线解决,导致除臭设备占地面积大,反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反应充分,高效环保,提高效率,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它包括收集管、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结构相同,所述收集管将废气收集通过离心风机连接总进气管,总进气管通过风管将废气分别输送至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所述第一生物降解装置包括预洗池、生物降解池和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所述预洗池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上方为微纳米气泡接触室,所述预洗池的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在第一隔板上,进气口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口朝向预洗池的底部;所述微纳米气泡接触室的顶部设有多个纳米喷头,纳米喷头通过管道连接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向微纳米气泡接触室内释放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接触室的顶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生物降解池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上方为填料层,下方为布气室;所述生物降解池的顶部一侧通过排气管连接预洗池的出气口,将经预洗池处理的废气传输至生物降解池,所述排气管通向布气室。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在布气室内与第二隔板平行横置,且在布气室内的排气管的两端分别到达生物降解池的池壁,底部设有多个均布的布气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布气口上设有一个布气罩。
[0008]进一步地,所述布气罩的形状为正六棱柱型,内部设有一个倒置的漏斗状的中心通孔,在布气罩的内部形成一个以中心通孔为中心的圆锥面,圆锥面上设有一圈边部通孔,边部通孔围绕中心通孔均匀布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的顶部设有一排喷淋管,喷淋管上均布有多个喷淋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降解池的顶面设有一个排气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预洗池顶部设有多个纳米喷头,连接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在对臭气进行除臭时,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对臭气与爆破的微纳米气泡接触以反应,从而完成对臭气的预处理,提高了净化效果和效率;而生物降解池的布气管上设置多个均布的布气口,布气口上设置布气罩,布气罩内部设有漏斗形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周围均布一圈边部通孔,减少废气的气流阻力,排气更流畅,也使得废气在布气室内分散更均匀,上升至填料层时更有利于与填料发生充分反应,减少反应时间,提高除臭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生物降解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布气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
[0019]收集管1、离心风机2、总进气管3、风管4、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预洗池7、进气口71、进气管72、第一隔板73、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纳米喷头75、生物降解池8、排气管81、第二隔板82、填料层83、喷淋管84、喷淋头85、布气室86、布气罩87、中心通孔871、边部通孔872、圆锥面873、排气口88、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参见图1

5,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它包括收集管1、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结构相同,所述收集管1将废气收集通过离心风机连接总进气管3,总进气管3通过风管4将废气分别输送至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废气经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处理后引至绿地排放。
[0022]所述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包括预洗池7、生物降解池8和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9,所述预洗池7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一隔板73,第一隔板73的上方为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所述预洗池7的一侧设有进气口71,进气口71设置在第一隔板73上,进气口71连接进气管72,所述进气管72的出口朝向预洗池7的底部,使得废气从预洗池7的底部上升;所述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的顶部设有多个纳米喷头75,纳米喷头75通过管道连接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9,向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内释放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的顶部一侧设有出气口。
[0023]所述生物降解池8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二隔板82,第二隔板82的上方为填料层83,下方为布气室86;所述生物降解池8的顶部一侧通过排气管81连接预洗池7的出气口,将经预洗池7处理的废气传输至生物降解池8,所述排气管81通向布气室86,排气管81在布
气室86内与第二隔板82平行横置,且在布气室86内的排气管81的两端分别到达生物降解池8的池壁,底部设有多个均布的布气口,所述布气口上设有一个布气罩87。
[0024]所述填料层83的顶部设有一排喷淋管84,喷淋管84上均布有多个喷淋头85;所述生物降解池8的顶面设有一个排气口88。
[0025]参见图5,所述布气罩87的形状为正六棱柱型,内部设有一个倒置的漏斗状的中心通孔871,在布气罩87的内部形成一个以中心通孔871为中心的圆锥面873,圆锥面873上设有一圈边部通孔872,边部通孔872围绕中心通孔871均匀布置;所述布气罩87的正六棱柱的每个棱角处均设有与相邻侧面相切的过渡圆弧面。
[0026]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除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收集管(1)、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结构相同,所述收集管(1)将废气收集通过离心风机连接总进气管(3),总进气管(3)通过风管(4)将废气分别输送至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和第二生物降解装置(6);所述第一生物降解装置(5)包括预洗池(7)、生物降解池(8)和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9),所述预洗池(7)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一隔板(73),第一隔板(73)的上方为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所述预洗池(7)的一侧设有进气口(71),进气口(71)设置在第一隔板(73)上,进气口(71)连接进气管(72),所述进气管(72)的出口朝向预洗池(7)的底部;所述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的顶部设有多个纳米喷头(75),纳米喷头(75)通过管道连接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9),向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内释放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接触室(74)的顶部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生物降解池(8)的下部设有一块横置的第二隔板(82),第二隔板(82)的上方为填料层(83),下方为布气室(86);所述生物降解池(8)的顶部一侧通过排气管(81)连接预洗池(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宇鹏朱方凯刘飞黄丽钱武罗文刚李明范宗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晔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