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传送装置、烘干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68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5
本申请提供一种硅片传送装置、烘干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硅片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一输送带和第一顶升件,第一输送组件用于纵向传输硅片;第一输送带设于第一输送组件的一侧,并用于输送硅片,第一顶升件包括基座、与基座连接的挡板以及能够相对基座升降的顶升台,挡板设于第一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的一端,基座与第一输送组件的纵向传输的下止点具有距离;第一输送带能够将硅片传输至基座,且挡板能够阻挡硅片继续前进;顶升台能够将基座上的硅片顶升使得第一输送组件承接硅片进行纵向传输。其能够改善硅片因位置偏移向上转移时发生破碎的问题。因位置偏移向上转移时发生破碎的问题。因位置偏移向上转移时发生破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片传送装置、烘干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片传送装置、烘干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烘干炉是丝网印刷产线的主要工艺设备,每道丝网印刷后将硅片上印刷银电极在烘干炉中进行加热烘干,从而将印刷的银浆表面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常规的烘干方法是将硅片以平铺的方式进行传输,或者采用支架支撑硅片,将硅片倾斜放置进行传输。
[0003]但是采用这些方式对硅片进行传输在烘干炉中烘干时,出料时一般是硅片一排一排地出料,然后以多排的方式进行烘干,下工序印刷则需要将多排合为一排,烘干炉占用的平面位置较大,且多排传输的方式温控比较困难。
[0004]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通过两个传输设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传输硅片并在烘干炉内进行烘干,再通过搬运设备完成两个传输设备上的硅片的转移,但是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输送带直接将硅片输送至传输设备,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这样的结构设计很容易造成硅片向传输设备转运时位置偏移,而造成硅片向上传输时发生破碎。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纵向传输硅片;第一输送带,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用于输送所述硅片;以及第一顶升件,所述第一顶升件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挡板以及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升降的顶升台,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的一端,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纵向传输的下止点具有距离;所述第一输送带能够将所述硅片传输至所述基座,且所述挡板能够阻挡硅片继续前进;所述顶升台能够将所述基座上的硅片顶升使得第一输送组件承接所述硅片进行纵向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组件、搬运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一侧的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纵向传输硅片,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搬运机构用于将所述硅片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转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均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传输组件,每个所述传输组件均包括支架、链条、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驱动件,所述链条绕置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链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能够支撑所述硅片的支承件;所述第一顶升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两个所述传输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其中一个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其中一个传输组件均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另一个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另一个传输组件均位于第二侧。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现洪昀王进禹牛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