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63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涉及到反无人机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载有雷达发射结构的发射管,所述发射管的下侧安装有把柄,所述把柄上设置有按压开关,所述发射管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管口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动铰链,两个所述转动铰链上转动安装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呈对称结构状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牵引机构,所述防护管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插接口,两个所述插接口内均插接安装有连接弧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让发射管在误触后启动,发生出的电磁波也不会直接照射到人的身体上,从而降低雷达对人身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反无人机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雷达的意思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高度等信息。
[0003]现有技术中,雷达产生的电磁波可以用于干扰无人机的遥控信号,因此常被用于制成干扰无人机的装置,大型集会时常需要对无人机进行管控,然后雷达使用时直接朝向人体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危害,但是大部分的干扰装置没有设置对人的保护结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失误的风险,从而对人产生一定的辐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能够让发射管在误触后启动,发生出的电磁波也不会直接照射到人的身体上,从而降低雷达对人身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包括装载有雷达发射结构的发射管,所述发射管的下侧安装有把柄,所述把柄上设置有按压开关,所述发射管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管口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动铰链,两个所述转动铰链上转动安装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呈对称结构状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牵引机构,所述防护管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插接口,两个所述插接口内均插接安装有连接弧管,所述连接弧管内安装有用于开启防护板的自动推动机构,两个所述牵引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自动推动机构上。
[0006]优选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连接拉杆,所述第一转动件安装在所述防护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件安装在自动推动机构上,所述连接拉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件上。
[0007]优选地,所述自动推动机构包括弧形推动块和压缩弹簧,所述弧形推动块滑动安装在连接弧管内,所述弧形推动块的一侧与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推动块上位于第二转动件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弧管的底端侧壁上。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弧管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卡接安装在所述连接弧管的底部。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底板上。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弧管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导向条,所述弧形推动块的下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条与导向槽相匹配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防护管的一端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发射管的一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所述连接螺管螺接安装在防护管内。
[0011]优选地,所述发射管的底端外侧壁上设置有旋转调节开关,所述旋转调节开关与发射管之间电性连接设置。
[0012]优选地,两个所述防护板呈半圆状结构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与所述防护管之间相配合设置。
[0013]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中,通过在发射管的管口位置设置防护管和防护板,可以对发射管起到限制作用,这样在发射管没有朝向天空时,两个防护板会贴合关闭防护管,这样即使发射管在误触后启动,发生出的电磁波也不会直接照射到人的身体上,从而降低雷达对人身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0015]2、本技术中,当发射管的管口朝向天空时,两个连接弧管内的弧形推动块会由于重力挤压压缩弹簧,然后弧形推动块会滑入到连接孤管内,并且弧形推动块会带动连接拉杆移动,然后通过连接拉杆拉动两个防护板通过转动铰链转动,这样可以使得防护板自动打开,使得发射管发生出的电磁波能够对非法的无人机进行干扰,从而在重要集会或者会议上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信息外泄或者发生其他由无人机引发的危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施例中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中防护管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弧管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发射管;2、把柄;3、旋转调节开关;4、按压开关;5、防护管;6、连接弧管;7、插接口;8、支撑底板;9、弧形导向条;10、连接螺管;11、弧形推动块;12、压缩弹簧;13、防护板;14、转动铰链;15、第一转动件;16、连接拉杆;17、第二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参考图1

5所示的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包括装载有雷达发射结构的发射管1,发射管1为现有技术,并且发射管1内搭载有移动电源,发射管1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把柄2,把柄2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为常见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手枪把柄结构,把柄2上设置有按压开关4,按压开关4是用于控制发射管1的开启和关闭的,发射管1的底端外侧壁上设置有旋转调节开关3,旋转调节开关3与发射管1之间电性连接设置,旋转调节开关3设置为可以调节发射管1的发射功率,从而能够根据无人机机型选择发生功率,从而起到节省能源和提高续航能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发射管1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管5,防护管5的一端
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发射管1的一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10,连接螺管10螺接安装在防护管5内,该种结构设计,通过设置的连接螺管10可以便于防护管5与发射管1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防护管5的管口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动铰链14,两个转动铰链14上转动安装有防护板13,防护板13和防护管5均采用能够隔绝或者削弱辐射的材料,两个防护板13呈半圆状结构设置,两个防护板13与防护管5之间相配合设置,两个防护板13呈对称结构状设置,在发射管1没有朝向天空时,两个防护板13会贴合关闭防护管5,这样即使发射管1在误触后启动,发生出的电磁波也不会直接照射到人的身体上,从而降低雷达对人身体产生的辐射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参考图4和图5所示,防护管5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插接口7,两个插接口7内均插接安装有连接弧管6,连接弧管6内安装有用于开启防护板13的自动推动机构,自动推动机构包括弧形推动块11和压缩弹簧12,弧形推动块11滑动安装在连接弧管6内,连接弧管6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导向条9,弧形推动块11的下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弧形导向条9与导向槽相匹配设置,通过在连接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包括装载有雷达发射结构的发射管(1),所述发射管(1)的下侧安装有把柄(2),所述把柄(2)上设置有按压开关(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1)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管(5),所述防护管(5)的管口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动铰链(14),两个所述转动铰链(14)上转动安装有防护板(13),两个所述防护板(13)呈对称结构状设置,两个所述防护板(13)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牵引机构,所述防护管(5)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插接口(7),两个所述插接口(7)内均插接安装有连接弧管(6),所述连接弧管(6)内安装有用于开启防护板(13)的自动推动机构,两个所述牵引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自动推动机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15)、第二转动件(17)和连接拉杆(16),所述第一转动件(15)安装在所述防护板(13)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件(17)安装在自动推动机构上,所述连接拉杆(16)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5)上,所述连接拉杆(16)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件(1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反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推动机构包括弧形推动块(11)和压缩弹簧(12),所述弧形推动块(11)滑动安装在连接弧管(6)内,所述弧形推动块(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梅陈胜兰林静李东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青白江区技工学校成都市技师学院青白江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