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38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绝缘主体插接部内穿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并于插接部一侧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中并设有具导槽的推移块,其导槽并可供导杆于其上限位滑移,而推移块与滑动槽间设有一弹性组件;其中,该推移块一侧设有可供记忆卡的卡槽嵌设定位的定位弹片,而该定位弹片与导杆并形成一较佳配置,使定位弹片与导杆接触时的作用力小于导杆本身的承受力,当记忆卡不慎反插时,其记忆卡推入插接部,使定位弹片与导杆于退卡行径相互接触,该导杆不致因为与定位弹片的接触压迫而变形或脱离导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尤指一种防止当记忆卡反插时,使得导杆变形或脱离导槽造成一次破坏的记忆卡连接器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信息产品朝多元化发展,为了方便不同产品间的数据传输,储存式的记忆卡已成为数字相机、Notebook、PDA与卡片阅读机等产品的必要配件,因应此类产品所开发出来的读卡连接器,已朝多卡合用的趋势发展。而在读卡连接器中,因记忆卡的规格已统一化,使得卡连接器无法做大幅度的更动,而控制记忆卡在插入时固定与退出时释放的推退卡机构,已成为各家生产厂商努力研发的项目。于推退卡机构有关的技术在早期所发展的技术,大多是运用杠杆原理来实现,该机构包括组设于记忆卡连接器一侧的推杆,与组设于连接器另侧的顶杆,及于顶杆一端设置的推顶件所构成,为了便于操作顶杆通常在连接器的横侧部连贯设置,藉由杠杆作用在退卡时推顶件的一端可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和位移以便使记忆卡退出。因顶杆必须横向式设计,且杠杆设计必须提供一定点位置作为支点,造成连接器组件过多,且有些还必须外露于连接器上,如此将不利于缩减产品的整体高度,同时又与电子组件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相违背。而近年来记忆卡连接器的小型化,特别是运用于小型的3C产品,例如PDA、行动电话等产品,该记忆卡的形式如图1所示,是于记忆卡3的前端侧插入端的宽度略小于记忆卡3后端宽度,且于记忆卡3两侧设有供定位弹片嵌合的卡槽32,故当将记忆卡3插入连接器时,该连接器的定位弹片嵌合于卡槽32,插入端的接点31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而导通,另外有一可以按压记忆卡的方式推动的退卡机构,以形成退卡状态,其退卡机构包括有推移块、导槽、导杆及弹性组件,其导杆一端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另端则于推移块上的导槽中限位滑移,而记忆卡定位于绝缘本体的插接部后,可按压记忆卡推动推移块,以形成退卡状态。为配合小型化的设计,故部份机构会将其连接器的进、退卡装置与定位弹片配置于连接器的同一侧,以形成较佳的空间配置,但由于使用者使用不当,而将该记忆卡3反向插入连接器时,记忆卡3的侧端强迫定位弹片向另一侧横移推抵,以致造成机构零件的损毁。再者,该定位弹片更因为会受记忆卡3边侧的推顶,往外横移且会压迫于导杆上,使导杆受记忆卡3以及定位弹片的压迫而形成变形弯曲,即使记忆卡3取出后,该导杆因为形成永久变形,而无法达到进退卡的功能,甚至使导杆因而脱离该进卡的轨道而造成一次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定位弹片与导杆形成一较佳配置,使定位弹片与导杆接触时的作用力小于导杆本身的承受力,当记忆卡不慎反插时,其记忆卡推入插接部,使定位弹片与导杆相互接触,该导杆不致因为与定位弹片的接触压迫而变形。本技术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改良的另一目的,该导槽设有一卡扣槽及环绕于卡扣槽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及第五位置,该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及卡扣槽可形成阶梯形式,其导杆延着导槽由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至卡扣槽而定位;而欲退卡时,即按压记忆卡使导杆由卡扣槽至第四位置,由复位组件的弹力推抵使导杆退由第五位置至第一位置,而可将记忆卡退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习知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推移块与定位弹片结构示意图;图5A至D为本技术中记忆卡连接器与记忆卡插接的插接状态示意图;图6A至B为本技术中记忆卡由记忆卡连接器退出的插接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记忆卡反插于记忆卡连接器的插接状态结构剖视图。图号说明1绝缘本体 225 第四位置11 插接部226 第五位置12 导电端子 23 导杆13 滑动槽24 弹性组件2退卡机构 25 定位槽21 推移块26 推抵部22 导槽 3记忆卡221 卡扣槽31 接点222 第一位置 32 卡槽223 第二位置 4定位弹片224 第三位置 41 卡掣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整个连接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是于绝缘主体1的插接部11内穿设有复数导电端子12,并于插接部11一侧设有滑动槽13,滑动槽13中并设有退卡机构2,其退卡机构2包括一具导槽22的推移块21,其导槽22并可供导杆23于其上限位滑移,而推移块21与滑动槽13间设有一弹性组件24(其弹性组件可以为压缩弹簧),其推移块21并设有一受记忆卡3触动的推抵部26,而导槽22中设有一卡扣槽221及环绕于卡扣槽221的第一位置222、第二位置223、第三位置224、第四位置225及第五位置226,该第一位置222、第二位置223、第三位置224及卡扣槽224可形成阶梯形式。其中,该推移块21靠近插接部11一侧设有可供记忆卡3的卡槽32嵌设定位的定位弹片4,其定位弹片4一端卡置于推移块21上的定位槽25中,另端则形成有一朝卡槽32弯折的卡掣部41,其定位弹片4与导杆23间形成一较佳配置。当使用者欲插入记忆卡3时,如图5A至图5D所示,将记忆卡3推入绝缘本体1的插接部11后,定位弹片4的卡掣部41嵌合于于记忆卡3的卡槽32中,且记忆卡3的肩部触动推抵部26而推动推移块21并压缩弹性组件24,使导杆23依序延着导槽22由第一位置222、第二位置223、第三位置224至卡扣槽221而定位,同时使记忆卡3上的复数个接点31与插接部11内相对应的复数导电端子12形成电性连接。欲退卡时,如图6A至图6B所示,即按压记忆卡3使导杆23由卡扣槽221至第四位置225,由复位组件24的弹力推抵使导杆23退由第五位置226至第一位置222,而可将记忆卡3退出。而当记忆卡3不慎反插时,如图7所示,其记忆卡3推入插接部11,由于使用者使用不当,而将该记忆卡3反向插入连接器时,记忆卡3的侧端强迫使定位弹片4往外横移推抵,并向导杆23方向移动。且当要退卡时,导杆23亦位移至第二位置223与定位弹片4最靠近的位置相互接触,因定位弹片4与导杆23间形成一较佳配置,使定位弹片4与导杆23的接触作用力小于导杆23本身的承受力,使导杆不会脱离轨道或变形而造成一次破坏。当然,该定位弹片与导杆间的较佳配置,亦可使定位弹片4与导杆23于最靠近位置形成一适当间距,亦可调整为使记忆卡推顶定位弹片使其向外横移时,不会与导杆接触,而使导杆不致因为与定位弹片的接触压迫而变形。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较佳可行的记忆卡连接器结构改良,于是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的内。权利要求1.一种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改良,是于绝缘主体的插接部内穿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并于插接部一侧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中并设有具导槽的推移块,其导槽并可供导杆于其上限位滑移,而推移块与滑动槽间设有一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推移块靠近插接部的横向一侧设有可供记忆卡的卡槽嵌设定位的定位弹片。2.一种记忆卡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忆卡连接器的结构改良,是于绝缘主体的插接部内穿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并于插接部一侧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中并设有具导槽的推移块,其导槽并可供导杆于其上限位滑移,而推移块与滑动槽间设有一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推移块靠近插接部的横向一侧设有可供记忆卡的卡槽嵌设定位的定位弹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坤铭游达智陈柏苍
申请(专利权)人: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