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21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包括输水管道、换热组件、弹簧组件和浸镀防腐涂层膜,输水管道包括进水盘管、换热管和出水接管,换热管内置于换热组件中,弹簧组件内置于换热管内,换热管的输入端与进水盘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与出水接管连通,浸镀防腐涂层膜设于输水管道的管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实现了提高热交换器的耐氧化腐蚀性,避免热交换器因氧化而导致的漏水,避免热交换器漏水而导致的无法使用和维修,降低维修成本的效果。降低维修成本的效果。降低维修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产品上,由于热交换器很多都是采用铜管和铜片做的,铜管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其外表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腐蚀。铜管的内表面由于使用过程中一直有水,水对铜管的内表面也是会腐蚀,导致铜管腐蚀后出现漏水现象。产品漏水就无法使用和维修,需要整个热交换器更换,这个是行业中遇到的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实现了提高热交换器的耐氧化腐蚀性,避免热交换器因氧化而导致的漏水,避免热交换器漏水而导致的无法使用和维修,降低维修成本的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包括输水管道、换热组件、弹簧组件和浸镀防腐涂层膜,所述输水管道包括进水盘管、换热管和出水接管,所述换热管内置于所述换热组件中,所述弹簧组件内置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盘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接管连通,所述浸镀防腐涂层膜设于所述输水管道的管壁上。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换热直管和多个连接弯头,多个所述换热直管均内置于所述换热组件内,多个所述换热直管互相串联连通,所述连接弯头设于两两所述换热直管之间。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温控板和第二温控板,所述第一温控板设于所述换热直管和进水盘管之间,所述第二温控板设于靠近所述出水接管的所述连接弯头上。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盘管的管内壁、所述进水盘管的管外壁、所述换热管的管内壁、所述换热管的管外壁、所述出水接管的管内壁和所述出水接管的管外壁均设有所述浸镀防腐涂层膜。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片换热片和换热箱体,多片所述换热片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换热箱体内。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换热片设有焊接孔,所述换热直管与所述焊接孔钎焊连接。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水盘管,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水接管,所述旁通管与所述换热管并联。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还包括容纳箱,所述换热管和所述换热组件均设于所述容纳箱内,所述进水盘管与所述容纳箱的内箱壁贴合连接,所述进水盘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容纳箱的箱壁。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固定于所述容纳箱底部,所述换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顶部,所述进水盘管环绕于所述固定架上。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还包括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盘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接头连接,所述进水盘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接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水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接头连接。
[0014]本技术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浸镀防腐涂层膜防止水和空气直接接触到输水管道和换热组件,初步避免输水管道和换热组件的氧化腐蚀,再利用弹簧组件避免换热管会有杂质堆积或者铜锈堆积,既保证输水管道的输水正常,又进一步避免输水管道的氧化腐蚀,也进一步避免换热组件的氧化腐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的装置图;
[0016]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7]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18]图4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有:1、输水管道;11、进水盘管;12、换热管;121、换热直管;122、连接弯头;13、出水接管;2、换热组件;21、换热片;22、换热箱体;3、弹簧组件;4、第一温控板;5、第二温控板;6、旁通管;7、固定架;8、进水接头;9、出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制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图1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如图1至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输水管道1、换热组件2、弹簧组件3和浸镀防腐涂层膜(图中未标示),浸镀防腐涂层膜为是指涂敷在输水管道1上使之与周围介质隔离,以控制输水管道1腐蚀的一种覆盖层,属于现有的防腐涂层膜,所述输水管道1包括进水盘管11、换热管12和出水接管13,所述换热管12内置于所述换热组件2中,所述弹簧组件3内置于所述换热管12内,所述换热管12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盘管11连通,所述换热管12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接管13连通,所述浸镀防腐涂层膜设于所述输水管道1的管壁上;利用浸镀防腐涂层膜防止水和空气直接接触到输水管道1和换热组件2,初步避免输水管道1和换热组件2的氧化腐蚀,再利用弹簧组件3避免换热管12会有杂质堆积或者铜锈堆积,既保证输水
管道1的输水正常,又进一步避免输水管道1的氧化腐蚀,也进一步避免换热组件2的氧化腐蚀。
[0023]参考图1至图4,所述换热管12包括多个换热直管121和多个连接弯头122,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21均内置于所述换热组件2内,多个所述换热直管121互相串联连通,所述连接弯头122设于两两所述换热直管121之间;增大换热管12的换热面积,提高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0024]参考图1至图2,所述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温控板4和第二温控板5,所述第一温控板4设于所述换热直管121和进水盘管11之间,所述第二温控板5设于靠近所述出水接管13的所述连接弯头122上;利用第一温控板4检测进水盘管11向换热直管121输入的水的温度,便于调节换热组件2的换热功率,再利用第二温控板5检测准备向出水接管13输出的水的温度,方便得知输出水的温度是否指定的换热温度,方便再调节换热组件2进一步调节输出水的温度。
[0025]参考图1至图4,所述进水盘管11的管内壁、所述进水盘管11的管外壁、所述换热管12的管内壁、所述换热管12的管外壁、所述出水接管13的管内壁和所述出水接管13的管外壁均设有所述浸镀防腐涂层膜,避免输水管道1发生氧化腐蚀。
[0026]参考图1至图4,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多片换热片21和换热箱体22,多片所述换热片21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换热箱体22内;提高换热组件2的换热效率。
[0027]参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管道、换热组件、弹簧组件和浸镀防腐涂层膜,所述输水管道包括进水盘管、换热管和出水接管,所述换热管内置于所述换热组件中,所述弹簧组件内置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盘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接管连通,所述浸镀防腐涂层膜设于所述输水管道的管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换热直管和多个连接弯头,多个所述换热直管均内置于所述换热组件内,多个所述换热直管互相串联连通,所述连接弯头设于两两所述换热直管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控板和第二温控板,所述第一温控板设于所述换热直管和进水盘管之间,所述第二温控板设于靠近所述出水接管的所述连接弯头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盘管的管内壁、所述进水盘管的管外壁、所述换热管的管内壁、所述换热管的管外壁、所述出水接管的管内壁和所述出水接管的管外壁均设有所述浸镀防腐涂层膜。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路镀防腐蚀涂层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艾森曼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