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11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行业中的液压元件,特别涉及一种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其特点是在侧板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台阶式通油孔,通油孔为连通侧板与高压腔室二的孔道,侧板、泵盖、O型圈一、O型圈二之间形成高压腔室二。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环保减排的需求,在叶片泵设计排量减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叶片泵的容积效率,降低了能耗损失,提高了油泵总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油泵总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油泵总体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行业中的液压元件,特别涉及一种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液压领域,工程液压机械使用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高温、高压工况越来越多,传统的做法就是将油泵排量增大,满足高压力下的流量输出,但是国家的环保减排政策对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高压叶片泵无法满足汽车领域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减排增效,可以降低能耗损失的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包括泵体、泵盖,其特点是在侧板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台阶式通油孔,通油孔为连通侧板与高压腔室二的孔道,侧板、泵盖、O型圈一、O型圈二之间形成高压腔室二。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环保减排的需求,在叶片泵设计排量减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叶片泵的容积效率,降低了能耗损失,提高了油泵总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6]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0007]图1是高压高容积叶片泵外部结构图。
[0008]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09]图3是图1去掉泵盖的结构图。
[0010]图4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1]图5是叶片泵侧板形状结构图。
[0012]图6是图2的工处放大图。
[0013]图中,1

>泵体;1
‑1‑
进油口;1
‑2‑
泵腔;1
‑3‑
出油口;2

泵盖;3

侧板;3
‑1‑
通油孔;4

压力板;5

定子;6

转子;7

叶片;8

O型圈一;9

O型圈二;10

O型圈三;11

O型圈四;12

高压腔室一;13

高压腔室二;14

轴;15

容积腔;16

O型圈五。
具体实施例
[0014]实施例,参照附图1~6,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的泵盖2与泵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用O型圈五16密封,泵体1上分别设有进油口1

1和出油口1

3,泵体1的泵腔1

2内装有定子5,定子5上端的侧面装有侧板3,定子5下端的侧面装有压力板4。侧板3与泵盖2之间用O型圈一8和O型圈二9密封,在侧板3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台阶式通油孔3

1,通油孔3

1为连通侧板3与高压腔二室13的通道,侧板3、泵盖2、O型圈一

8、O型圈二9之间形成高压腔室二室13。
压力板4与泵体1的泵腔1

2之间用O形圈三10和O形圈四11密封,压力板4、泵体1、O型圈三10、O形圈四11之间形成高压腔室一室12。轴14通过滑动轴承连接一端装在泵盖2内,轴14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装在泵体1上并用油封密封、轴14分别活动穿过侧板3和压力板4,轴14通过花键连接装有转子6,转子6的叶片槽内活动插装叶片7,定子5、转子6叶片7之间形成容积腔15。
[0015]高野高容积效率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流体从进油口1

1,进入泵体1的泵腔1

2,驱动转子6旋转,叶片7跟随转子6同时旋转,并在转子6的槽内径向伸缩,使流体从出油口1

3排出至系统加压,加压后的流体从侧板3的通油孔3

1流入高压腔室二13,作用在侧板3的背面产生朝向转子6的轴向力,抵抗由定子5、转子6、叶片7构成的容积腔15内的流体产生的向外的轴向力,从而避免因侧板3的轴向变形,导致转子6端面与侧板3端面、压力板4端面间隙变大,造成容积效率降低。压力板4、泵体1、O型圈三10、O型圈四11形成的高压腔一12,高压流体在高压腔室一12内,作用在压力板4的端面,产生的轴向力通过压力板4的通油孔将压力板4、定子5、侧板3推向泵盖2侧,泵盖2与侧板3贴合,保证压力板4与定子5、定子5与侧板3的端面紧密贴合保证密封。高压腔室二13去与侧板3的受压面积小于高压腔室一12区域压力板4的受压面积,保证高压腔室一12区域产生的轴向力大于高压腔室二13区域产生的轴向力,保政侧板3与泵盖2贴合。高压腔室二13产生的轴向力达到一定值,侧板3会产生微量变形,填补定子5与转子6的轴向间隙,提高容积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高容积效率叶片泵,包括泵体(1)、泵盖(2),其特征在于,在侧板(3)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台阶式通油孔(3

1),通油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刚韩颖张志强崔楠赵娥何赛蔡燕王璐杨辉修志鹏白雪林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