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7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鱼壳、支撑板、主动转轴、从动摆柱、弧段摆叶和鱼钩;仿生鱼壳头部、两侧腮部和背鳍部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调节孔,支撑板安装在仿生鱼壳前下端;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套,且固定套轴线与仿生鱼壳头部进水口相对,主动转轴穿插在固定套内并可旋转,从动摆柱穿插在支撑板底部并可旋转,从动摆柱与支撑板之间设有C形卡扣;弧段摆叶前上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腰形摆架,弧段摆叶前下端套在从动摆柱上并可旋转摆动;主动转轴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动扇叶和从动转轴,从动转轴插在腰形摆架内,主动转轴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卷簧;所述鱼钩穿过仿生鱼壳与弧段摆叶尾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用便捷。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面清洁
,特指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0002]路亚,起初源于欧美,到90年代末才传入我国,路亚钓法也被称为仿生钓法,也就是通过操作仿生的鱼饵受惊吓或是受伤的小鱼的游动姿势来吸引肉食鱼类袭击。
[0003]路亚有很多种仿生鱼饵,每种仿生鱼饵发挥的效果都不一样,主要分为水面系浮水型鱼饵和沉水型鱼饵。
[0004]在实际垂钓的时候还要根据钓场的水情鱼情来选择合适的仿生鱼饵来发挥,因此需要设计一款仿生鱼饵可调节沉入水中还是浮于水面,从而根据不同的沉水深度,来吸引不同水层的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以仿生鱼壳、支撑板、主动转轴、从动摆柱、弧段摆叶和鱼钩为主体;所述仿生鱼壳头部、两侧腮部和背鳍部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调节孔,支撑板固定安装在仿生鱼壳前下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套,且固定套轴线与仿生鱼壳头部进水口相对,主动转轴穿插在固定套内并可旋转转动,从动摆柱穿插在支撑板底部并可旋转转动,且从动摆柱与支撑板之间设有C形卡扣,通过C形卡扣来限制从动摆柱在支撑板底部转动的过程中与支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弧段摆叶前上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腰形摆架,弧段摆叶前下端套在从动摆柱上并可旋转摆动;所述主动转轴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转动扇叶和从动转轴,从动转轴插在腰形摆架内,且从动转轴通过旋转在腰形摆架内作滑动运动,所述主动转轴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卷簧,卷簧套在主动转轴上,且卷簧两端分别与主动转轴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鱼钩穿过仿生鱼壳与弧段摆叶尾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孔为内部镂空的圆柱状,调节孔为三个呈并排状排布在仿生鱼壳背鳍部,且调节孔内设有与之通过螺纹配合的调节塞,通过调节塞与调节孔的配合来调节调节塞与调节孔之间的空气,从而调节仿生鱼壳在水内的沉浮状态。
[0008]优选的,所述从动转轴远离主动转轴尾部,且从动转轴与主动转轴轴线呈30
°‑
60
°
夹角。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扇叶为多片呈环状均匀排布在主动转轴上,当转动扇叶划过水流时,通过转动扇叶带动主动转轴作旋转运动。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挂线孔,且挂线孔延伸出仿生鱼壳外,从而便于鱼线系在挂线孔上端。
[0011]优选的,所述弧段摆叶尾端设有镂空槽,从而使弧段摆叶在摆动的过程中将摆动的力传递到弧段摆叶尾端时逐渐减弱,且弧段摆叶向远离仿生鱼壳下表面一端弯曲,从而
使仿生鱼壳呈弓起的弯曲状。
[0012]优选的,所述鱼钩为两个,从而使鱼钩勾住鱼后不易脱落。
[0013]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调节仿生鱼饵的沉水深度,可来搜索不同水层的鱼,适用范围广;且在此过程中,拉动鱼线即使仿生鱼饵可模拟出鱼儿逃窜的游泳姿态,仿生鱼饵在不拉动鱼线的情况下依然可通过卷簧弹力的释放模仿出小鱼自然的游泳姿态,多种颤沉式游泳姿态,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的立体图。
[0015]图2为图1中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的主视图。
[0017]图4为图3中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A

A处剖切后的立体图。
[0018]图5为图4中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6为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剖开仿生壳后的立体图。
[0020]图7为图6中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8为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剖开仿生壳后的轴测图。
[0022]图9为图8中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的E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仿生鱼壳,12、出水口,13、进水口,14、调节孔,15、挂线孔;2、调节塞;3、鱼钩;4、弧段摆叶,41、镂空槽;5、支撑板,51、固定套;6、卷簧;7、主动转轴,71、转动扇叶,72、从动转轴;8、腰形摆架;9、从动摆柱,91、C形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5]如图1

9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其特征是:以仿生鱼壳1、支撑板5、主动转轴7、从动摆柱9、弧段摆叶4和鱼钩3为主体;所述仿生鱼壳1头部、两侧腮部和背鳍部分别设有进水口13、出水口12和调节孔14,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仿生鱼壳1前下端;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套51,且固定套51轴线与仿生鱼壳1头部进水口13相对,主动转轴7穿插在固定套51内并可旋转转动,从动摆柱9穿插在支撑板5底部并可旋转转动,且从动摆柱9与支撑板5之间设有C形卡扣91,通过C形卡扣91来限制从动摆柱9在支撑板5底部转动的过程中与支撑板5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弧段摆叶4前上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腰形摆架8,弧段摆叶4前下端套在从动摆柱9上并可旋转摆动;所述主动转轴7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转动扇叶71和从动转轴72,从动转轴72插在腰形摆架8内,且从动转轴72通过旋转在腰形摆架8内作滑动运动,所述主动转轴7与支撑板5之间设有卷簧6,卷簧6套在主动转轴7上,且卷簧6两端分别与主动转轴7和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鱼钩3穿过仿生鱼壳1与弧段摆叶4尾端固定连接。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14为内部镂空的圆柱状,调节孔14为三个呈并排状排布在仿生鱼壳1背鳍部,且调节孔14内设有与之通过螺纹配合的调节塞2,通过调节塞2与调
节孔14的配合来调节调节塞2与调节孔14之间的空气,从而调节仿生鱼壳1在水内的沉浮状态。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转轴72远离主动转轴7尾部,且从动转轴72与主动转轴7轴线呈30
°‑
60
°
夹角。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扇叶71为多片呈环状均匀排布在主动转轴7上,当转动扇叶71划过水流时,通过转动扇叶71带动主动转轴7作旋转运动。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51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挂线孔15,且挂线孔15延伸出仿生鱼壳1外,从而便于鱼线系在挂线孔15上端。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段摆叶4尾端设有镂空槽41,从而使弧段摆叶4在摆动的过程中将摆动的力传递到弧段摆叶4尾端时逐渐减弱,且弧段摆叶4向远离仿生鱼壳1下表面一端弯曲,从而使仿生鱼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其特征是:该可调型颤沉式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鱼壳、支撑板、主动转轴、从动摆柱、弧段摆叶和鱼钩;所述仿生鱼壳头部、两侧腮部和背鳍部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调节孔,支撑板固定安装在仿生鱼壳前下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套,且固定套轴线与仿生鱼壳头部进水口相对,主动转轴穿插在固定套内并可旋转转动,从动摆柱穿插在支撑板底部并可旋转转动,且从动摆柱与支撑板之间设有C形卡扣,通过C形卡扣来限制从动摆柱在支撑板底部转动的过程中与支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弧段摆叶前上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腰形摆架,弧段摆叶前下端套在从动摆柱上并可旋转摆动;所述主动转轴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转动扇叶和从动转轴,从动转轴插在腰形摆架内,且从动转轴通过旋转在腰形摆架内作滑动运动,所述主动转轴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卷簧,卷簧套在主动转轴上,且卷簧两端分别与主动转轴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鱼钩穿过仿生鱼壳与弧段摆叶尾端固定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平吴敬诚刘婷季鑫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