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志来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52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1
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包括拟饵本体以及安装在拟饵本体上的鱼钩,所述拟饵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翼片和后翼片,该前翼片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前侧底端上,该前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前张开口;所述后翼片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该后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后张开口。本拟饵结构设计理想和巧妙,采用前、后翼片夹设在拟饵本体的前、后两侧上,并且前、后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分别形成前、后张开口的设计,使得拟饵在水中拖动时颤动幅度大,频率高而且颤动摆动更加均匀和平稳,增强了拟饵在水中泳姿的稳定性,使得拟饵在水中的泳姿会更好,仿真效果佳,对鱼群的吸引力强。吸引力强。吸引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诱捕工具领域,具体地是指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

技术介绍

[0002]拟饵又叫假饵,翻译名字叫路亚,拟饵能招引鱼,实际上是一种人工仿生物学饵料。将鱼钩设在拟饵上,该拟饵在水流以及浮力作用下产生类似小鱼游动的动作,可以诱导大型鱼类更加容易将拟饵当作捕食对象而咬钩。
[0003]目前市面上的拟饵大多采用单一鱼体结构或片状结构,在水中只能做简单呆板的摆动,平衡摆动度不够,仿真效果不佳,并且制造出的颤动和水花也较小,往往不能给大型鱼类形成足够的捕食诱惑,效果不佳,对鱼群的吸引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其目的在于主要克服现有拟饵结构设计不够理想,颤动幅度不够,仿真效果不佳,对鱼群的吸引力有限等缺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包括拟饵本体以及安装在拟饵本体上的鱼钩,所述拟饵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翼片和后翼片,该前翼片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前侧底端上,该前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前张开口;所述后翼片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该后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后张开口。
[0007]进一步地说,所述鱼钩包括第一鱼钩,所述拟饵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接口,其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鱼钩的下钩接口。
[0008]进一步地说,所述前、后翼片的底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
[0009]进一步地说,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的背面均设有闪烁图案层。
[0010]进一步地说,所述拟饵本体上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并用于改变拟饵本体游走角度的多个备选接口,该多个备选接口和第一接口供鱼线择一选择连接。
[0011]进一步地说,所述鱼钩还包括第二鱼钩,所述拟饵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第二鱼钩的侧钩接口。
[0012]进一步地说,所述拟饵本体的顶部设有与其连接的八字环,该八字环用于连接鱼线。
[0013]进一步地说,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均包括呈内外布置的至少二个翼片,并且每个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
[0014]进一步地说,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均包括呈内外布置的二个翼片,一个翼片为内翼片,另一个翼片为外翼片,并且该内翼片的长度大于外翼片的长度。
[0015]进一步地说,所述拟饵本体呈椭圆形。
[0016]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拟
饵结构设计理想和巧妙,采用前、后翼片夹设在拟饵本体的前、后两侧上,并且前、后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分别形成前、后张开口的设计,使得拟饵在水中拖动时颤动幅度大,频率高而且颤动摆动更加均匀和平稳,增强了拟饵在水中泳姿的稳定性,使得拟饵在水中的泳姿会更好,仿真效果佳;本拟饵在水中拖动时能制造出高颤动的摆动和较大的水花,往往能给大型鱼类形成足够的捕食诱惑,捕食诱惑效果佳,对鱼群的吸引力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一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拟饵本体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各个构件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施例一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施例二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施例二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施例三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施例三中拟饵本体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实施例四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实施例五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实施例五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1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一
[0030]参照附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包括拟饵本体1以及安装在拟饵本体1上的鱼钩,所述拟饵本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翼片2和后翼片3,该前翼片2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1的前侧底端上,该前翼片2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前张开口20;所述后翼片3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1的后侧底端上,该后翼片3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后张开口30。所述拟饵本体1呈椭圆形,所述前翼片2和后翼片3大体也呈椭圆形,并且它们均与所述拟饵本体1的造型相匹配,所述拟饵本体1、前翼片2和后翼片3均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如不锈钢材料)制成。
[0031]参照附图1、图3和图4。所述鱼钩包括第一鱼钩4,所述拟饵本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鱼线5的第一接口10,其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第一鱼钩4的下钩接口11。所述前翼片2和后翼片3的底端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
[0032]另外,所述前翼片2和后翼片3的底端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如注塑一次成型)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所述拟饵本体1、前翼片2和后翼片3均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如塑料、陶瓷等材料)制成。
[0033]实施例二
[0034]参照附图5和图6。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翼片2和后翼片3的背面均设有闪烁图案层6。该闪烁图案层6为镭射贴纸,采用闪烁图案层6的设计,使得本拟饵产品从视觉上具有闪烁感,使得对鱼群的更加具有吸引力强。
[0035]实施例三
[0036]参照附图7和图8。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拟饵本体1上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并用于改变拟饵本体游走角度的多个备选接口12,该多个备选接口12和第一接口10供鱼线择一选择连接。采用多个备选接口12的设计,鱼线5可以择一选择地固定在其上,这样可以改变拟饵本体游走角度。所述鱼钩还包括第二鱼钩7,所述拟饵本体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第二鱼钩7的侧钩接口13。
[0037]实施例四
[0038]参照附图9。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拟饵本体1的顶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八字环8,该八字环8用于连接鱼线。该八字环8是直接焊接在拟饵本体1的顶部上,采用八字环8的设计,使得本拟饵产品具有能释放掉鱼对鱼线的拉力,防止大鱼挣扎把鱼线扯断的功能。在钓鱼时,不需要另外单独购买八字环装在鱼线上而带来的成本问题,而且也有效地避免了组装时带来的繁琐或松动问题。
[0039]实施例五
[0040]参照附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均包括呈内外布置的至少二个翼片,并且每个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均包括呈内外布置的二个翼片,一个翼片为内翼片91,另一个翼片为外翼片92,并且该内翼片91的长度大于外翼片92的长度。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均包括呈内外布置的二个翼片的设计,进一步地使得本拟饵产品在水中拖动时能制造出较高颤动的摆动和较大的水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包括拟饵本体以及安装在拟饵本体上的鱼钩,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拟饵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翼片和后翼片,该前翼片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前侧底端上,该前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前张开口;所述后翼片的底端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该后翼片的顶端向外张开形成后张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包括第一鱼钩,所述拟饵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接口,其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鱼钩的下钩接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翼片的底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拟饵本体的后侧底端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片和后翼片的背面均设有闪烁图案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新颖且高颤动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饵本体上还设有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志来
申请(专利权)人:涂志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