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小椰树公司专利>正文

群游米诺拟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65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在主要以鳟鱼类为目标鱼且通过与小鱼同样的动作引诱目标鱼的咬饵的米诺型拟饵中,开发一种新颖群游米诺拟饵,其可演出复数小鱼群游的样子,并可通过与既有的米诺拟饵不同的水中动作,来吸引目标鱼。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拟饵,其是对模拟小鱼形状的饵体(2)配备用于连接线(L)的线环(3)、钩环(4)及连接于此的钩(H),通过拉动连接于所述线环(3)的线(L),在水中赋予所述饵体(2)与小鱼同样的动作,引诱目标鱼的捕食;其特征是其以配备所述线环(3)的饵体(2)为主饵体(21),并对此主饵体(21)组装模拟较此更小的小鱼形状的副饵体(22)。副饵体(22)。副饵体(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群游米诺拟饵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群游米诺拟饵(minnow),其是对模拟小鱼形状的主饵体组装模拟较此更小的小鱼形状的副饵体而成。

技术介绍

[0002]已知在拟饵钓鱼的捕鱼者常造访的地方,目标鱼会适应拟饵而不太会咬饵,也即变为所谓的滑鱼状态。
[0003]因此逐日都有新的拟饵被开发,通过展现与既有拟饵不同动作,引诱滑鱼的咬饵。
[0004]为此种拟饵之一且现在必备的复合旋转饵(spinner bait),如图7的(a)所示,其是模拟小鱼头部形状的头部D配备钩H及裙部K,连接此头部D并连接线L的臂部A则配备旋转叶片B,通过头部D与旋转叶片B,演出复数小鱼群聚游动的样子。
[0005]然而即使是上述复合旋转饵,仍无法避免终将被目标鱼适应,因而尝试更进一步改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拟饵如图7的(b)所示,其是将复合旋转饵的头部D模拟为小鱼形状,于此头部D经由连结用金属零件F垂挂第二的头部D,演出更多的小鱼群聚游动的样子。
[0007]再者如上述的复合旋转饵,与后述的通过与小鱼同样的动作引诱咬饵的米诺拟饵不同,主要是通过旋转的叶片D的闪耀发亮的闪光效果及声音来引诱咬饵。
[0008]此外第一的头部D与第二的头部D会无关联地动作,特别是使用转环(返捻环)S连结者,可充分确保相互的动作的自由度。
[0009]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中,如图7的(c)所示,公开了一种米诺型拟饵,其是对第一饵体21

,经由转环S垂挂与其几乎同形状的第二饵体22

(参照专利文献1,图15)。
[0010]这样的引用文献1所公开的拟饵,如〔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中所记载地,第一目的为提升对栖息于水底的鱼的渔获量,为第一头部不大而通过第二头部确保重量,从而可快速沉入水中的拟饵。
[0011]此外,所述复合旋转饵,虽适合以黑鲈等为目标的情况,但在以鳟鱼类为目标的钓鱼中则不适合。
[0012]将用于拟饵钓鱼的拟饵着眼于漂浮性进行分类时,从漂浮性高者开始可分类为HF(高浮水)、F(浮水)、SF(慢浮水)。此外中间型分类为SP(悬浮)、更不具有浮力的分类为SS(慢沉水)、S(沉水)、FS(快沉水)、(ES(特沉水))等。
[0013]现有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923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如此背景而成者,其技术课题特别是在主要以鳟鱼类为目标鱼且通过与小鱼同样的动作引诱目标鱼的咬饵的米诺型拟饵中,开发一种新颖群游米诺拟饵,其可演出复数小鱼群游的样子,并可通过与既有的米诺拟饵不同的水中行为,来吸引目标鱼。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9]也即方案1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是对模拟小鱼形状的饵体配备用于连接线的线环、钩环及连接于此的钩,通过拉动连接于所述线环的线,在水中赋予所述饵体与小鱼同样的动作,引诱目标鱼的捕食的拟饵;其特征是其以配备所述线环的饵体为主饵体,并对此主饵体组装模拟较此更小的小鱼形状的副饵体而成。
[0020]此外方案2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其特征是除了所述要件之外,对所述主饵体的副饵体的组装结构,会松动地限制副饵体的动作,构成为在拉动线时,通过副饵体的动作,从而对主饵体的动作赋予变化。
[0021]进一步地又方案3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其特征是除了所述要件之外,所述主饵体为浮水型。
[0022]又方案4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其特征是除了所述方案1或2所记载的要件之外,所述主饵体为悬浮型或沉水型。
[0023]此外方案5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其特征是除了所述方案3或4所记载的要件之外,所述副饵体是组装于主饵体的背部侧,且是浮水型。
[0024]此外方案6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其特征是除了所述方案3或4所记载的要件之外,所述副饵体是组装于主饵体的腹部侧,且是悬浮型或沉水型。
[0025]此外方案7所记载的群游米诺拟饵,其特征是除了所述要件之外,所述主饵体与副饵体的重量比,为3~8:1。
[0026]并且透过将此等各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结构作为手段,来解决所述课题。
[0027]专利技术效果
[0028]首先,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主饵体与对此主饵体组装的副饵体,可演出复数小鱼群游的样子。
[0029]此外根据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特别是通过将副饵体的平摆(yawing)动作传递至主饵体,可对主饵体的动作赋予前所未有的变化。
[0030]此外根据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可演出浮水型的主饵体与副饵体一同群游的样子。
[0031]此外根据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可演出悬浮型或沉水型的主饵体与副饵体一同群游的样子。
[0032]此外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组装于主饵体背部侧的副饵体为浮水型,因此可避免与主饵体的无意的相互干扰,自然呈现出复数小鱼群游的样子。
[0033]此外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组装于主饵体的腹部侧的副饵体为悬浮型或沉水型,因此可避免与主饵体的无意的相互干扰,自然呈现出复数小鱼群游的样子。
[0034]此外根据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可使主饵体的动作为群游米诺拟饵的主要动作,副饵体的动作则被固定在参与主饵体的动作的程度内。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群游米诺拟饵的立体图。
[0036]图2是图1的侧视图及将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0037]图3的(a)是表示副饵体的纵摇(pitching)范围的侧视图;图3的(b)是表示横摇(rolling)范围的前视图;图3的(c)是表示平摆范围的俯视图。
[0038]图4的(a)、(b)是表示主饵体为浮水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的(c)是表示主饵体为悬浮型或沉水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0039]图5是分段表示通过抽竿(twitch)的群游米诺拟饵的动作的俯视图。
[0040]图6是分段表示通过抽竿的群游米诺拟饵的动作的俯视图。
[0041]图7的(a)是表示既有的复合旋转饵的侧视图;图7的(b)、(c)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拟饵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群游米诺拟饵的最佳形态,但只要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范围,也可对此实施例添加适当变更。
[0043][实施例][0044]图中标示附图标记1者为本专利技术的群游米诺拟饵,其是对模拟小鱼形状的饵体2,配备用于连接线L的线环3、钩环4及连接于此的钩H而成者。且此种群游米诺拟饵1,是通过拉动连接于所述线环3的线L,在水中赋予所述饵体2与小鱼同样的动作,从而引诱目标鱼(主要为鳟鱼类)的咬饵(捕食)。
[0045]在此详细描述所述饵体2:饵体2为配备主饵体21与副饵体22而成者,以配备所述线环3的饵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群游米诺拟饵,其是对模拟小鱼形状的饵体配备用于连接线的线环、钩环及连接于此的钩,通过拉动连接于所述线环的所述线,在水中赋予所述饵体与小鱼同样的动作,引诱目标鱼的捕食的拟饵,其特征在于,其以配备所述线环的所述饵体为主饵体,并对此所述主饵体组装模拟较此更小的小鱼形状的副饵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游米诺拟饵,其中,对所述主饵体的所述副饵体的组装结构,会松动地限制所述副饵体的动作,构成为在拉动所述线时,通过所述副饵体的动作,从而对所述主饵体的动作赋予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重祐
申请(专利权)人:小椰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