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元素奇螺旋模型、元素棋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础化学
,尤其涉及元素奇螺旋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元素棋及其制作方法、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1789年出版的《化学大纲》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专利技术了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把当时已知的33种元素分为了4类。1863年,英国化学家欧德林发表了《原子量和元素符号表》,共列出49个元素,并留有9个空位。1858年,凯库勒观察到碳通常和其他元素以1比4的比例结合,如拥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的甲烷,这一概念后被称为化合价;1865年,英国化学家约翰纽兰兹将56种元素按照性质区分为11族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发现每隔8个元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会重复出现,他将这一规律称为“八音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以原子量横向或竖向排列元素,并在元素特性重复时另开行,由此专利技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到1905年维尔纳制成了现代形式的元素周期表,而当时还不知道原子序数的实在物理意义。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斯莱发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元素奇螺旋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一组区块G(x,y),对区块G(x,y)进行排列获得模型体;其中,正整数x为主层轨道序号;正整数y为亚层轨道序号;所述区块G(x,y),包括元素区块;所述设置一组区块G(x,y),包括设置元素区块G
R
(x,y);所述设置元素区块G
R
(x,y)的方法包括:将符合第一条件R的区块G(x,y)设置为元素区块G
R
(x,y);其中,所述元素区块G
R
(x,y)用于提供符合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分布特征的元素活跃轨道;所述第一条件R为{ x=[1,N],y=[1,CEIL(x/2)] };CEIL为向上取整函数;N为4、5、6、7、8、9或10,代表主层轨道序号最大值;在所述元素区块上设置化学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G(x,y),还包括对标区块;所述设置一组区块G(x,y),还包括设置对标区块G
r
(x,y);所述设置对标区块G
r
(x,y)的方法包括,将符合第二条件r的区块G(x,y)设置为对标区块G
r
(x,y);其中,所述对标区块G
r
(x,y),用于提供与所述元素活跃轨道对应的对标轨道;所述第二条件r为{ x=[1,N
‑
2],y=( CEIL(x/2),CEIL(N/2)] };所述对区块G(x,y)进行排列获得模型体,包括:将主层轨道序号x相同的区块,按y序号递增的顺序排列,获得扇区S(x);基于 x=[1,N],获得扇区S(1)至S(N);所述扇区S(x)的俯视轮廓,包括:两条侧边和一条底边,和,一个顶点或一条顶边;其中,所述底边为直线或弧线;所述顶边为直线或弧线;所述两条侧边的夹角,或两条侧边延长线的夹角,为360/N度;将扇区S(1)至S(N)同向逆时针依次排列,获得模型体,或,将扇区S(1)至S(N)同向顺时针依次排列,获得模型体;进一步地,所述模型体的俯视轮廓的外轮廓为正N边形或圆形,优选为正N边形;进一步地,所述主层轨道序号最大值N优选为8;进一步地,所述设置一组区块G(x,y),还包括:在所述区块G(x,y)上设置2y
‑
1个基格或2
×
(2y
‑
1)个小基格,优选在所述区块G(x,y)上设置2y
‑
1个基格;所述基格,用于提供区块G(x,y)上的电子轨道位置,2y
‑
1个基格的数量等于区块G(x,y)上的电子轨道的数量;所述2
×
(2y
‑
1)个小基格的数量等于区块G(x,y)上的电子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元素区块上设置化学参数,包括:在所述元素区块G
R
(x,y)上,设置2
×
(2y
‑
1)种化学元素的化学元素标记;其中,所述化学元素标记用于提供符合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征的活跃元素,包括化学元素的名称、物态图、原子序号和/或电子轨道参数;所述2
×
(2y
‑
1)种化学元素的原子序号是连续的;在所述元素区块G
R
(x,y)上,设置以Z
R
(x,y)为起始原子序号的2
×
(2y
‑
1)种化学元素的
化学元素标记;其中,元素区块G
R
(x,y)的起始原子序号Z
R
(x,y)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元素区块上设置化学参数,包括:在所述元素区块G
R
(x,y)上,设置活跃轨道码;其中,所述活跃轨道码,用于提供与所述元素活跃轨道对应的核外电子活跃轨道位置;所述活跃轨道码为U
R
(x,y):U
R
(x,y)=strval(x
‑
y+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