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595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相连的线缆,连接器的壳体内固定有绝缘体,绝缘体上装有接触件,壳体上设有用于供线缆穿入壳体内的穿线孔和用于供绝缘体从壳体内腔露出的避让口,穿线孔和避让口的朝向垂直,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避让口设置在下壳体上,穿线孔设置在下壳体上或者上、下壳体扣合围成穿线孔,绝缘体固定安装在下壳体上,接触件具有裸露于壳体内腔中的接线端,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对扣在一起,在上壳体打开后使绝缘体以及接触件的接线端露出,这样将线缆的端部置于绝缘体的上方,即可方便的实现做线。可方便的实现做线。可方便的实现做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伺服电机通过电缆插头与电机上的插座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目前为适应更狭小的安装空间,多数要求插头90
°
出线,即线缆的出线方向与插头的用于与插座配合的插接端的朝向相垂直,以降低伺服电机总高度。伺服电机信号带屏蔽,插头做线时,需同时处理屏蔽,而插头壳体一般为一体结构,插头壳体上设有供线缆穿入的穿线口和用于供壳体内的绝缘体从壳体内露出的避让口,同时接触件从壳体的避让口内露出,即壳体上只有穿线孔和避让口两处有开口的地方,做线时,需要将电缆穿过穿线孔进入壳体内腔中,再将电缆端头从壳体上的避让口穿出,使电缆在避让口外伸出足够长度以实现做线和处理屏蔽,使电缆与接触件固定连接并将接触件安装到绝缘体上,电缆屏蔽与屏蔽片连接,做完线、处理屏蔽后再回退电缆,将接触件、绝缘体、屏蔽片安装到插头壳体的腔体内,整个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目前的连接器做线不方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目前的连接器连接器做线不方便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有绝缘体,绝缘体上装有接触件,壳体上设有用于供线缆穿入壳体内的穿线孔和用于供绝缘体从壳体内腔露出的避让口,穿线孔和避让口的朝向垂直,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避让口设置在下壳体上,穿线孔设置在下壳体上或者上、下壳体扣合围成穿线孔,绝缘体固定安装在下壳体上,接触件具有裸露于壳体内腔中的接线端,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对扣在一起,在上壳体打开后使绝缘体以及接触件的接线端露出。
[0006]有益效果:通过将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壳体,将上壳体打开后能够在下壳体的上侧形成朝上的开口,能够在绝缘体以及接触件安装到下壳体内后,将接触件的接线端从打开上壳体所形成的开口处露出,这样将线缆的端部置于绝缘体的上方,即可方便的实现做线,在做线完成后,将上壳体密封扣装在下壳体上,完成连接器的做线以及密封装配,由于这种结构形式避免了线缆在避让口处的穿出和退回,大大降低了做线装配的操作难度和复杂程度,提高了做线效率。
[0007]进一步地,接触件成排设置且有两排以上,至少有相邻的两排接触件包括功率接触件,接触件排成的各排在穿线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各排中的接触件的排列方向与穿线孔的延伸方向垂直,相邻排的接触件的接线端沿远离穿线孔的方向由低到高呈阶梯型排布。
[0008]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布置形式,使得连接器的长宽比比较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同时各排接触件之间呈阶梯型排布,能够增加相邻排接触件之间的爬电距离,防止高压
击穿或漏电,提高连接器寿命和稳定性;而且,这样沿远离穿线孔的方向由低到高地排布,能够方便接触件与线缆的连接操作,有利于避免不同排接触件在接线时产生干涉。
[0009]进一步地,绝缘体包括分体设置的各绝缘分体,绝缘分体的数量与接触件的排数相等,每个绝缘分体上对应装有一排接触件,各绝缘分体之间可拆连接。
[0010]有益效果:方便绝缘体的制作和安装,方便接触件在绝缘体上阶梯型布置。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两绝缘分体中,远离穿线孔的绝缘分体上设有朝向靠近穿线孔的一侧延伸的外延部,靠近穿线孔的绝缘分体处于外延部的下方,且有部分被外延部所遮盖,远离穿线孔的绝缘分体上设有朝上支撑对应接触件的接线端的支撑面,至少部分支撑面设置在所述外延部上,靠近穿线孔的绝缘分体上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向靠近穿线孔的一侧延伸,所述外延部遮盖安装于靠近穿线孔的绝缘分体上的接触件的一部分且使该接触件的接线端露出。
[0012]有益效果:通过外延部对功率接触件进行覆盖,能够增加爬电距离,防止击穿;同时使支撑面设置在外延部上,能够减小绝缘体的尺寸,进而有利于连接器的小型化。
[0013]进一步地,相邻绝缘分体的一个上设有强装凸起,另一个设有强装孔,强装凸起和强装孔形成强装配合。
[0014]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0015]进一步地,外延部上在支撑面的靠近穿线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线缆的功率导线进行支撑的支撑凸台,支撑凸台与支撑面之间设有间隔槽。
[0016]有益效果:通过间隔槽的设置,能够增加不同排的功率接触件之间的爬电距离,防止高压击穿或漏电,而且,间隔槽在焊接时能够对焊盘进行避让。
[0017]进一步地,接触件的接线端为一体连接于接触件上的水平延伸段,水平延伸段的上侧面构成与线缆焊接连接的焊接连接面。
[0018]有益效果:将接触件设置成与线缆焊接的接触件,方便线缆与接触件连接,有利于利用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做线。
[0019]进一步地,避让口正对下壳体的用于与上壳体对扣的上开口,下壳体的上开口大于所述避让口,下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绝缘体在朝下的方向上进行挡止的绝缘体挡止面,绝缘体自上而下安装到下壳体上。
[0020]有益效果:在将上壳体拆卸后,利用上壳体拆卸后形成上部开口即可使绝缘体可以自上而下装入下壳体,无需将连接器翻转,能够方便实现绝缘体以及其内安装的接触件在下壳体上的预装,工序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有利于绝缘体装配可靠。
[0021]进一步地,绝缘体上设有卡扣,下壳体上对应设有的卡槽以与卡扣配合,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以及绝缘体挡止面的挡止,实现绝缘体在下壳体上的定位固定。
[0022]有益效果:通过卡扣和卡槽实现绝缘体与下壳体的卡接连接,方便安装操作。
[0023]进一步地,接触件包括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用于与线缆的信号传输导线连接,壳体为金属壳体,壳体上设有用于与线缆的信号传输导线的屏蔽层相接触的屏蔽接触结构。
[0024]有益效果:将壳体设置为金属壳体并配合屏蔽接触结构与屏蔽层接触,从而实现屏蔽导通,结构简单,屏蔽可靠。
[0025]进一步地,屏蔽接触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壳体的压紧部和设置在下壳体的支撑部,
以在上、下壳体对扣时,压紧部与支撑部夹紧线缆的信号传输导线的屏蔽层。
[0026]有益效果:通过压紧部和支撑部配合,不仅能够对信号传输导线形成固定支撑,还能够利用上、下壳体的对扣操作实现对屏蔽层的压紧接触,方便安装操作。
[0027]进一步地,压紧部为弹性压紧部,支撑部为支撑槽。
[0028]有益效果:通过弹性部的设置能够对信号传输导线的屏蔽层形成弹性接触,这样能够兼容制造和装配误差,同时,能够适应连接器在振动环境中的使用,保持可靠的屏蔽导通。
[0029]进一步地,穿线孔由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分别设有的穿线槽围成,穿线槽内分别设有夹线胶块,两夹线胶块上、下对合实现与线缆的密封,上、下壳体在对合面之间还设有沿对合边沿延伸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其中一个夹线胶块一体成型。
[0030]有益效果:穿线孔由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围成,这样在打开上壳体后,可将接触件和线缆口完全暴露,线缆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有绝缘体(5),绝缘体(5)上装有接触件,壳体上设有用于供线缆穿入壳体内的穿线孔(4)和用于供绝缘体(5)从壳体内腔露出的避让口(21),穿线孔(4)和避让口(21)的朝向垂直,其特征是,壳体包括上壳体(401)和下壳体(402),避让口(21)设置在下壳体(402)上,穿线孔(4)设置在下壳体(402)上或者上壳体(401)和下壳体(402)扣合围成穿线孔(4),绝缘体(5)固定安装在下壳体(402)上,接触件具有裸露于壳体内腔中的接线端,上壳体(401)和下壳体(402)密封对扣在一起,在上壳体(401)打开后使绝缘体(5)以及接触件的接线端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接触件成排设置且有两排以上,至少有相邻的两排接触件包括功率接触件(8),接触件排成的各排在穿线孔(4)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各排中的接触件的排列方向与穿线孔(4)的延伸方向垂直,相邻排的接触件的接线端沿远离穿线孔(4)的方向由低到高呈阶梯型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绝缘体(5)包括分体设置的各绝缘分体,绝缘分体的数量与接触件的排数相等,每个绝缘分体上对应装有一排接触件,各绝缘分体之间可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相邻的两绝缘分体中,远离穿线孔(4)的绝缘分体上设有朝向靠近穿线孔(4)的一侧延伸的外延部(513),靠近穿线孔(4)的绝缘分体处于外延部(513)的下方,且有部分被外延部(513)所遮盖,远离穿线孔(4)的绝缘分体上设有朝上支撑对应接触件的接线端的支撑面,至少部分支撑面设置在所述外延部(513)上,靠近穿线孔(4)的绝缘分体上的接触件的接线端向靠近穿线孔(4)的一侧延伸,所述外延部(513)遮盖安装于靠近穿线孔(4)的绝缘分体上的接触件的一部分且使该接触件的接线端露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相邻绝缘分体的一个上设有强装凸起(521),另一个设有强装孔(511),强装凸起(521)和强装孔(511)形成强装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外延部(513)上在支撑面的靠近穿线孔(4)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线缆的功率导线进行支撑的支撑凸台(512),支撑凸台(512)与支撑面之间设有间隔槽(515)。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接触件的接线端为一体连接于接触件上的水平延伸段,水平延伸段的上侧面构成与线缆焊接连接的焊接连接面(200)。8.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避让口(21)正对下壳体(402)的用于与上壳体(401)对扣的上开口(210),下壳体(402)的上开口(210)大于所述避让口(21),下壳体(402)上设有用于对绝缘体(5)在朝下的方向上进行挡止的绝缘体挡止面(211),绝缘体(5)自上而下安装到下壳体(402)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绝缘体(5)上设有卡扣(53),下壳体(402)上对应设有的卡槽(29)以与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深朱磊曹兴杨国刚武学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