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产品的联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53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器产品的联接片,主要是由本体组成,本体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工作面的上端为张口,下端为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设有爪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构思巧妙,联接片采用高弹性的锡青铜(QSn6.5-0.1-y)材料,利用材料的弹性保证零件触点与PCB板可靠接触。由于金手指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在非工作状态时二圆弧外切面闭合。当PCB板刚插入时,利用联接片的张口,使PCB板自然进入正确位置,极具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工电器产品,对该类产品中PCB板与其他板的联接的 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现在电工电器产品中PCB板与其他板的联接有多种结构形式,然而一般 的结构形式在生产和使用方面效果不理想,难以保证PCB板在电能表内长时 间可靠使用。同时还存在工艺复杂,难以形成批量生产等不理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装配、联接不合理之处,通 过提出改变表壳内部结构及联接片的形状,从而使PCB板在电能表内工作正 确、可靠。零件装入表后,便于维修或更换易损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器产品的联 接片,主要是由本体组成,本体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工作面的上端为张口,下端为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设有爪钩。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本技术结构合理,构思巧 妙,联接片采用高弹性的锡青铜(QSn6.5-0.卜y)材料,利用材料的弹性保 证零件触点与PCB板可靠接触。由于联接片的工作面呈园弧状,在非工作状 态时二园弧外切面闭合。当PCB板刚插入时,利用联接片的张口,使PCB板 自然进入正确位置,极具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器产品的联接片,主要是由本体10组成,本体10的工作面30 呈圆弧状,工作面30的上端为张口 20,下端为底面40。底面40设有爪钩 50。首先,将联接片与导线联接,再把导线与其他板联接好。然后把PCB板 插入联接片。在初始阶段,联接片二接触园弧的外切面闭合,随着PCB板逐 步到位,靠表壳壁厚的支撑和本身的弹性,联接片园弧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当PCB板插到位后,联接片园弧上的压力已达到最大,接触最佳。在联接片 的底面,有一爪钩,当联接片插入表壳时,爪钩会被压下并进入表壳的槽内, 在爪钩穿过表壳壁壳时,爪钩弹起,此时联接片与表壳牢牢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电器产品的联接片,主要是由本体组成,本体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工作面的上端为张口,下端为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设有爪钩。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器产品的联接片,主要是由本体组成,本体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工作面的上端为张口,下端为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设有爪钩。本技术结构合理,构思巧妙,联接片采用高弹性的锡青铜(QSn6.5-0.1-y)材料,利用材料的弹性保证零件触点与PCB板可靠接触。由于金手指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在非工作状态时二圆弧外切面闭合。当PCB板刚插入时,利用联接片的张口,使PCB板自然进入正确位置,极具推广价值。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048218SQ200720071010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乐云龙 申请人:上海协霖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器产品的联接片,主要是由本体组成,本体的工作面呈圆弧状,工作面的上端为张口,下端为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设有爪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协霖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