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735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1)设定寿命目标:累计时间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具体涉及动力电池寿命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混动汽车、纯电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其在节能减排上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其中,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有潜力的解决方案之一。出于对汽车速度、效率、续航里程、使用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的综合考虑,目前,大多数纯电动汽车都选用了锂离子电池作为能量来源。
[0003]然而,相对于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老化会出现续航降低现象,以至于影响消费者的日常出行。当电池寿命衰减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更换,给消费者造成经济负担,影响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另一方面,随着电池衰减,其安全性也在降低。因此延缓电池寿命衰减的速度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目的是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主动根据当前电池状态主动调整电池的使用策略以延缓电池寿命衰减的速度,实现电池寿命的延长。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0007](1)设定寿命目标:累计时间t
total
或者累计吞吐量Ah
total
后电池SOH不小于SOH
end

[0008](2)统计电池最高温度的历史均值,历史SOC使用区间,当前累计静置时间,当前累计总时间t
now
,当前累计吞吐量Ah
now

[0009](3)根据BMS估算电池SOH,计算在当前SOH
now
下能满足设定寿命目标的未来使用策略组合,SOH每下降一定梯度重新计算一次;
[0010](4)在计算出来的组合中筛选出对性能产生负影响最小的一种,BMS按照其进行控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计算采用循环寿命模型
[0012]SOH=f1(T,I
c
,SOC1,Ah)+f2(T,SOC2,St)
ꢀꢀꢀꢀ
(1)
[0013]其中,T为温度(K);I
c
为充电倍率;SOC1为SOC区间;Ah为累计电荷吞吐量;SOC2为存储SOC;St为存储时间(天);
[0014]计算过程包括:
[0015](3.1)将所述循环寿命模型进行转换为
[0016]SOH=f1(T,I
c
,SOC1,t*Ah
per
)+f2(T,SOC2,t*St
R
)
ꢀꢀꢀꢀ
(2)
[0017]其中,Ah
per
为每日电荷吞吐量,由累计吞吐量/累计总时间计算到;St
R
为存储时间
比例,由累计静置时间/累计总时间计算到;t为累计总时间;
[0018](3.2)将二维寿命目标转换为一维目标:
[0019][0020]其中,t
end
为寿命时同目标(天);
[0021](3.3)在未来t
end

t
now
的时间内电池的衰减不大于SOH
now

SOH
end
,即为:
[0022]f1(T,I
c
,SOC1,(t
end

t
now
)*Ah
per
)+f2(T,SOC2,(t
end

t
now
)*St
R
)≤SOH
now

SOH
end
ꢀꢀ
(4)
[0023]对公式(4)求解得到温度、倍率、SOC使用区间的组合。
[0024]本专利技术以上的电池循环寿命模型是基于电池寿命试验数据而建立得到。所述的电芯寿命试验分为循环寿命试验及静置存储试验;循环寿命试验工况维度选择温度、充电倍率和SOC区间;静置存储试验工况维度选择温度、SOC。
[002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系统,其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
[0026]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的步骤。
[002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基于电芯寿命试验建立的电池寿命模型与BMS实时估算的SOH,定期调整动力电池的使用策略,能够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主动根据当前电池状态主动调整电池的使用策略以延缓电池寿命衰减的速度,实现电池寿命的延长。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主动寿命控制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
[0030]实施例1:
[003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途径实现动力电池寿命主动控制:
[0032]一、基于电池寿命试验建立电池寿命模型,包括:
[0033]1.1、结合电池实际使用,将电池寿命试验分为循环寿命试验及静置存储试验进行。
[0034]1.2、循环老化试验主要从三个维度考虑,即温度、充电倍率和SOC区间;设定不同条件组合的试验工况,每个工况至少采用3的电芯进行循环充放试验,定期进行常温标准容量测试。
[0035]1.3、静置存储试验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即温度、存储SOC;设定不同条件组合的试验工况,每个工况至少采用3的电芯进行存储试验,定期进行常温标准容量测试。
[0036]1.4、根据1.2和1.3的试验数据建立电池的寿命模型:
[0037]SOH=f1(T,I
c
,SOC1,Ah)+f2(T,SOC2,St)
ꢀꢀꢀꢀ
(1)
[0038]其中,T为温度(K);I
c
为充电倍率;SOC1为SOC区间;Ah为累计电荷吞吐量;SOC2为
存储SOC;St为存储时间(天)。
[0039]二、BMS定期根据当前电池状态调整电池的使用策略,实现动力电池寿命主动控制,具体方法如下:
[0040]2.1、设定寿命目标:累计时间t
total
或者累计吞吐量Ah
total
后电池SOH不小于SOH
end

[0041]2.2、统计电池最高温度的历史均值,历史SOC使用区间,当前累计静置时间,当前累计总时间t
now
,当前累计吞吐量Ah
now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设定寿命目标:累计时间t
total
或者累计吞吐量Ah
total
后电池SOH不小于SOH
end
;(2)统计电池最高温度的历史均值,历史SOC使用区间,当前累计静置时间,当前累计总时间t
now
,当前累计吞吐量Ah
now
;(3)根据BMS估算电池SOH,计算在当前SOH
now
下能满足设定寿命目标的未来使用策略组合,SOH每下降一定梯度重新计算一次;(4)在计算出来的组合中筛选出对性能产生负影响最小的一种,BMS按照其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主动寿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计算采用循环寿命模型SOH=f1(T,I
c
,SOC1,Ah)+f2(T,SOC2,St)
ꢀꢀꢀꢀ
(1)其中,T为温度(K);I
c
为充电倍率;SOC1为SOC区间;Ah为累计电荷吞吐量;SOC2为存储SOC;St为存储时间(天);过程包括:(3.1)将所述循环寿命模型进行转换为SOH=f1(T,I
c
,SOC1,t*Ah
per
)+f2(T,SOC2,t*St
R
)
ꢀꢀꢀꢀ
(2)其中,Ah
per
为每日电荷吞吐量,由累计吞吐量/累计总时间计算到;St
R
为存储时间比例,由累计静置时间/累计总时间计算到;t为累计总时间;(3.2)将二维寿命目标转换为一维目标:其中,t
end
为寿命时间目标(天);(3.3)在未来t
en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朱骞牟丽莎邓承浩秦良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