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731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壳体顶部设置有多个PAM组件、多个陀螺模块、多个光纤环和SLD光源,PAM组件与陀螺模块上罩设有陀螺主板,陀螺主板与壳体顶部连接,SLD光源上罩设有光源板,光源板与壳体顶部连接;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通孔,穿心电容通过通孔设置在壳体内部,穿心电容上还设置有接插件,穿心电容通过接插件与外部输入连接;底盖上设置有二次电源板。通过二次电源安装在整个惯导系统的底部,可以加强散热,避免产生额外的电磁干扰,陀螺和加速度计外壳为电磁屏蔽外壳,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电磁环境。磁环境。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捷联惯性导航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数字通讯和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和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在继续迅速地扩大和发展,这些电子、电气设备在为人类提供丰富电磁波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人为的电磁波辐射与干扰。由于一个典型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以及车辆运动控制三部分,其中环境感知中的定位技术是解决定位问题的关键所在。定位技术给出的车体定位结果不仅被应用到智能驾驶的全局与局部路径规划当中,而且还影响着每个车辆运动控制周期中相关参数的计算。汽车智能化等级越高,机器驾驶占比就越多,定位精度对规划决策与运动控制的影响也随之快速增大。所以,解决智能汽车高精定位导航问题是实现正确规划决策以及精确运动控制的基础之一。
[0003]但是,惯性导航系统并非独立存在的,它的周围还有其他的电气设备,本身也有复杂的电路。随着电气及电子设备的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惯性导航系统所在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一方面,如果惯导系统产生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周围电子仪器和设备造成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使它们的工作程序紊乱,产生错误动作;另一方面,捷联惯导系统所在的运载平台上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信号密集、频谱拥挤的电子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果惯导系统的电磁屏蔽设计不合理,也会因为受到其他系统的电磁干扰而降低导航精度。另外,电磁辐射还会泄露位置信息,不满足全自主导航对隐蔽性的要求。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抗干扰性,光纤惯导系统才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完成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所以选择光纤惯导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和研究对提高武器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4]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指某电子设备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同时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电磁兼容性和我们所熟悉的安全性一样,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安全性涉及人身和财产,而电磁兼容性则涉及人身和环境保护。电子元件对外界的干扰,称为EMI;电磁波会与电子元件作用,产生被干扰现象,称为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0005]传统汽车形成电磁干扰的系统一般为点火系统和充电系统。点火系统的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高压电火线、火花塞和点火线圈等几个部件,而充电系统中,由于交流电在交流发电机中仅被整流,未被滤波,输出存在纹波。充电系统噪声通过汽车布线传到设备,影响智能驾驶车辆上各种电子元件。新能源汽车通常会出现电磁干扰、辐射干扰,主要原因除了电驱动设备、DC/DC或者是DC/AC等新能源汽车部件之外,还有新能源汽车本身携带的高压整体系统。高压整体系统将容易发出辐射干扰的新能源汽车部件连接在了一起,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ECU)等。
[0006]为了更好满足智能驾驶系统的导航要求,同时对惯导系统有轻小型的结构要求。
当前轻小型车载捷联惯导系统主要以MEMS陀螺为主,但是陀螺精度在几
°
/h的量级,加速度计精度在几个mg,不能满足智能驾驶越来越高的定位导航需求,而且在高温环境下,现有的MEMS惯导系统受温度影响很大,集成后的散热效果也不是很好。而现有的例如一种210mm
×
160mm
×
160mm的光纤惯导系统,惯导部件≤6kg,GNSS天线≤0.2kg,尺寸大、重量重,不能很好的满足轻小型高精度的要求。
[0007]因此,提出一种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抗电磁干扰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通过二次电源安装在整个惯导系统的底部,可以加强散热,避免产生额外的电磁干扰,陀螺和加速度计外壳为电磁屏蔽外壳,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电磁环境,对外部输入的电源信号,先通过接插件,再通过穿心电容滤波与内部组件相连,将光纤敏感环放在腔体上部,将MEMS加速度计放在二次电源上部,将陀螺板放置在光纤环另一侧,光源板放在陀螺板旁边,使得电源对陀螺和加表的干扰最小。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包括:顶盖、壳体和底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0011]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多个PAM组件、多个陀螺模块、多个光纤环和SLD光源,所述PAM组件与所述陀螺模块上罩设有陀螺主板,所述陀螺主板与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所述SLD光源上罩设有光源板,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壳体顶部连接;
[0012]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通孔,穿心电容通过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穿心电容上还设置有接插件,所述穿心电容通过所述接插件与外部输入连接;所述底盖上设置有二次电源板。
[0013]优选的,所述光纤环的设置方式为两两垂直。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多个台体,所述台体上设置有螺栓孔。
[0015]优选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所述底盖与所述壳体均密闭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陀螺主板为电磁屏蔽外壳。
[0017]优选的,所述二次电源板为所述PAM组件、所述陀螺模块和所述SLD光源供电。
[0018]优选的,所述台体为阶梯状,且每个阶梯平面均设置有所述螺栓孔。
[001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通过二次电源安装在整个惯导系统的底部,可以加强散热,避免产生额外的电磁干扰,陀螺和加速度计外壳为电磁屏蔽外壳,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电磁环境,对外部输入的电源信号,先通过接插件,再通过穿心电容滤波与内部组件相连,将光纤敏感环放在腔体上部,将MEMS加速度计放在二次电源上部,将陀螺板放置在光纤环另一侧,光源板放在陀螺板旁边,使得电源对陀螺和加表的干扰最小。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电关系示意图。
[0025]其中,1为顶盖,2为壳体,3为底盖,4为台体,21为PAM组件,22为陀螺模块,23为光纤环,25为陀螺主板,26为SLD光源,27为光源板,28为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壳体(2)和底盖(3),所述顶盖(1)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顶部,所述底盖(3)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底部;所述壳体(2)顶部设置有多个PAM组件(21)、多个陀螺模块(22)、多个光纤环(23)和SLD光源(26),所述PAM组件(21)与所述陀螺模块(22)上罩设有陀螺主板(25),所述陀螺主板(25)与所述壳体(2)顶部连接,所述SLD光源(26)上罩设有光源板(27),所述光源板(27)与所述壳体(2)顶部连接;所述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通孔(28),穿心电容(29)通过所述通孔(28)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部,所述穿心电容(29)上还设置有接插件(291),所述穿心电容(29)通过所述接插件(291)与外部输入连接;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二次电源板(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驾驶用轻小型光纤惯导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博陈浩林铁
申请(专利权)人:率为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