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25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一模组、一端子组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座体具有至少一定位凹槽,且模组配置于座体上,所述模组包括一子电路板以及一滤波模组,滤波模组与端子组是分别配置于子电路板上,且端子组电连接至滤波模组,固定件配置于端子组上,且子电路板借由端子组上的固定件与座体的定位凹槽的卡合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装精准度较高、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适于大量生产,以及其子电路板具有较佳的面积使用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 滤波模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均需要内建多种功能不同的电连接器(electrical connector),其例如是用来使主机板(mother board)电连接一个电子装置。图1绘示为习知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请参照图1,电连接器 100包括一子电路板110、多个滤波元件120、 一输出端子组130以 及一输入端子组140。在习知技术中,滤波元件120是配设于子电路 板110上,而输出端子组130以及输入端子组140是借由人工焊接的 方式组设于子电路板110的多个贯孔(through hole) 112中。此外, 每一个滤波元件120上是缠绕导线122,导线122的一端是电性连接 至输出端子组130,导线122的另一端则电性连接至输入端子组140。 其中,滤波元件120可滤除自输入端子组140输入的讯号杂讯,再将 过滤后的讯号传输至输出端子组130,使得自输出端子组130输出的 讯号有良好的讯号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在习知技术中,输出端子组130以及输入端子组 140是借由人工焊接的方式组设于子电路板110上,且缠绕于滤波元 件120上的导线122亦是借由人工焊接的方式来与输出端子组130以 及输入端子组140电性连接,再者,缠绕导线122的方式亦可能为人 工缠绕。然而,上述以人工焊接或人工缠绕的方式来制作电连接器 100容易导致电连接器100的组装精准度较差,进而导致电连接器100的品质不佳。此外,由于习知的电连接器ioo需以人工焊接的方式来制作,因此习知的电连接器100有较高制作成本。另外,由于人工焊接速度慢,亦不利于电连接器ioo大量生产。另一方面,由于习知技术需在子电路板110上设置多个贯孔112 以配设输出端子组130以及输入端子组140,而贯孔112占用较多子 电路板110可用面积,不利于再组装其他电子元件150 (例如电容或 控制晶片等),导致子电路板110面积使用率降低,不利于制作小体积的电子产 品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组装精准度较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本技术的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适于大量生产。本技术的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子电路板具 有较佳的面积使用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具有至少一定位凹槽; —模组,配置于该座体上,该模组包括 一子电路板;以及 一滤波模组,配置于该子电路板上; 一端子组,配置于该子电路板上,且该端子组电连接至该滤波 模组;以及至少一固定件,配置于该端子组上,且适于卡合在该定位凹槽 内,该子电路板借由该固定件与该定位凹槽的卡合以定位于该座体 上。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 一模组、一端子组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座体具有至少一定位凹槽,模组配置于 座体上,其中模组包括一子电路板以及一滤波模组,滤波模组与端子组配置于子电路板上,且端子组电连接至滤波模组,固定件是配置于 端子组上,且子电路板借由端子组上的固定件与座体的定位凹槽的卡 合以定位于座体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子电路板具有一电子电路,而 端子组透过电子电路电连接至滤波模组。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滤波模组包括一框体、一上盖、 多个滤波元件以及一滤波端子组,框体具有多个端子通道,上盖覆盖 框体上缘,滤波元件配置于框体、上盖与子电路板所形成的空间内, 其中子电路板具有多个接点,并与滤波端子组电性连接,滤波端子组 配置于端子通道内,滤波元件透过滤波端子组与接点电性连接。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上盖还具有至少一卡槽,而框 体还具有至少一卡勾,其中上盖借由卡勾与卡槽的卡合配设于框体上 缘。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上盖可为一印刷电路板。 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子电路板具有二表面,且模组与端子组分别配置于不同的表面。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端子组包括一输入端子组及一输出端子组。 '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固定件配置于输入端子组上。 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固定件配置于输出端子组上。 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固定件分别配置于输入端子组及输出端子组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固定件是以埋入射出的制造方法形成于端子组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固定件是以插入固定的方式固定于端子组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发光元件 以及一配接框,发光元件配置于子电路板上,配接框配置于座体前缘 以保护端子组以及发光元件,且上述发光元件例如是发光二极管。所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上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屏蔽壳体,屏蔽壳体包覆座体以及模组。基于上述,本技术可借由固定件与座体的定位凹槽相互卡 持定位的方式,将子电路板定位于座体上,避免子电路板公差造成的 组装错误。此外,由于本技术可于输出端子组及/或输入端子组 上配置固定件,因此输出端子组及/或输入端子组有较佳的结构可靠 度,不易受到外力影响而遭致损坏。另外,本技术是将一具有滤除杂讯功能的滤波模组以独立 模组的形式直接配设于子电路板上,相较于习知技术,本技术无 须应用人工方式在滤波元件上缠绕导线或将滤波模组焊接于子电路 板上,因此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有较佳的产品良率、较少的组装工 时以及较低的制作成本。此外,本技术的滤波模组、输入端子组与输出端子组可以应用表面粘着(surface mount)技术来组装于子电路板上。因此, 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其子电路板无须开设贯孔,具有较佳的面积使 用率,且电连接器亦适于大量生产。综上所述,本技术以固定件固定端子组,并以固定件与定位 凹槽相互卡合,以将子电路板及其上的模组定位于座体上。相较于习 知技术,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一)由于本技术于子电路板上配设有固定件,因此可借由 固定件与定位凹槽相互卡持固定的方式,而将子电路板准确定位于座 体上,提高电连接器的组装精准度。(二) 由于本技术的滤波模组是以模组化的方式制作并配设 于子电路板上,因此本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 组装品质,并可确保滤波模组与子电路板均能有较佳的电性表现。(三) 由于本技术的滤波模组、电子元件、输出端子组以及 输入端子组等是以表面粘着技术配设于子电路板上,因此子电路板具 有较佳的面积使用率,使得电连接器有较小的产品体积,以适用于内 部空间有限或是轻薄化的电子产品。此外,以表面粘着技术制作的电 连接器有较佳的制程效率以及制程良率,即本技术的电连接器适 于大量生产。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A绘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B绘示为图2A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图2C绘示为图2A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D绘示为一具有输入端子组与输出端子组的沖压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A绘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B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具有至少一定位凹槽;    一模组,配置于该座体上,该模组包括:    一子电路板;以及    一滤波模组,配置于该子电路板上;    一端子组,配置于该子电路板上,且该端子组电连接至该滤波模组;以及    至少一固定件,配置于该端子组上,且适于卡合在该定位凹槽内,该子电路板借由该固定件与该定位凹槽的卡合以定位于该座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冠惠吕柏成杨运昌
申请(专利权)人: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