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78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
,主要是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
3压电复合材料克服了纯压电陶瓷在强度、脆性方面的缺陷,具有重量轻、声阻抗匹配性能好、探测频带宽、发射方向性好、横向耦合噪声低、可加工性和设计性强等特点,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一种压电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鱼雷尾流制导探测,水下无人潜航器声纳探测,反蛙人声纳、水下警戒声纳、水下扫雷探测,潜海地貌成像探测,医学领域超声探测,高频相控阵等领域。
[0003]1‑
3型复合材料主要的传统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如下:
[0004]1、注射成型方式制备复合材料工艺:注射成型陶瓷基体制备

灌注

加工

电极制备

极化

复合材料。
[0005]2、刀片(砂轮)切割制备复合材料工艺:传统压电陶瓷基体制备

切割

灌注

加工

电极制备

极化

复合材料。
[0006]注射成型制备工艺,陶瓷单元柱(颗粒)烧结收缩后难以进行后续加工,导致陶瓷单元柱尺寸、位置、形状难以精准控制,小批量试验模具费用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注射成型的研究与开发。传统刀片(砂轮)切割制备1
‑<br/>3压电复合材料的方法成本高、周期长、重复性差,刀片切割对陶瓷单元柱产生的应力大(可能导致退极化),精细切割时存在单元柱容易断裂的风险。
[0007]另外,传统制备方法中,都是灌注加工后进行极化的,压电陶瓷的矫顽场通常大于2.5kv/mm,大于灌注材料(填充物质)的击穿电压,这给传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极化环节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极化电压过高容易出现严重的击穿,极化电压不足压电陶瓷性能又无法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压电陶瓷基体制备、上电极、极化、多线切割、灌注、加工和电极制备,本方法专利技术的单、双面多次切割工艺,充分发挥了多线切割小应力、接近常温切割的特点,对极化后的压电陶瓷进行高精度切割,制备的复合材料无明显退极化,能够充分发挥基体材料性能。其中多线切割步骤如下:
[0010](1)、单面切割加工连通型1

3复合材料时,加工件横向切割后,旋转90度,进行纵向切割;当单次切割无法达到需要的尺寸时,通过同方向多次切割实现,对线缝间存在需要剔除的剥离片进行厚度控制;
[0011](2)、双面切割加工非连通型1

3复合材料时,加工件一面横向切割后,翻转到另一面,进行垂直方向的切割;当单次切割无法达到需要的尺寸时,通过同方向多次切割实现,对线缝间存在需要剔除的剥离片进行厚度控制。
[0012]加工件可以选择单面切割或双面切割,单面切割适合加工连通型1

3复合材料。切割预留的连通基板厚度为1mm~2.5mm,单面切割只需要考虑单侧的连通基板厚度,双面切割需要考虑双侧连通基板的厚度,避免后续加工(磨削掉两侧连通基板)时余量不足。
[0013]后续灌注固化过程中,灌注填充物质的收缩相对均匀,单元柱承受的形变应力更小,可以大大降低单元柱断裂风险,灌注固化的效果更佳。切割后去除多余剥离片和残留边角,超声波清洗,烘干备用。
[0014]当单次切割无法达到需要的尺寸时,可以通过同方向多次(两次或以上)切割实现,多次切割中,线缝间存在需要剔除的剥离片,其厚度控制对切割品质有较大影响,剥离片太薄,影响加工效率和切割面的垂直度;剥离片太厚,影响剔除剥离片后的断面品质。切割单元柱尺寸(边长)a(mm),布线辊轮槽距b(mm),切割线径c(mm),剥离片厚度d(mm),相邻单元柱之间的距离e,切割次数n,切缝与切割线径的比值λ,切割陶瓷时,λ=1.09
±
0.05;上述参数之间具有a=b﹣e,e=n
·
c
·
λ﹢(n-1))
·
d的关系。
[0015]作为优选,切割线选择金刚丝线,线径选择0.10mm~0.35mm,调整布线收放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和辊轮转速,线速度控制在200m/min~600m/min之间,线张力在20N~80N之间,进给速度控制在0.40mm/min~0.85mm/min之间,切割时研磨液循环系统处于开启状态,保持对切割线的持续冷却。
[0016]作为优选,切割陶瓷材料时,线径(0.22
±
0.05)mm,线速度(450
±
50)m/min,线张力(50
±
20)N。
[0017]多次切割时,剥离片厚度d控制在0.15mm~0.26mm。当进行精细单元柱切割,即a接近0.25mm,不需要剥离片,此时a=d,通过设计切割次数n控制陶瓷相百分比含量。
[0018]作为优选,多次切割时,当需要切割的单元柱尺寸a大于0.30mm时,剥离片厚度控制在0.15mm~0.26mm;切割预留的连通基板厚度为1mm~2.5mm。
[0019]作为优选,当需要切割的单元柱尺寸a小于0.30mm时,不再适宜通过剔除剥离片(厚度d)达到切割目标设计;通过纵向进给调节使a=d,选择合适的金刚丝线、布线辊轮槽距和切割次数n,达到需要的复合材料参数。
[0020]作为优选,配制并灌注环氧等填充物后,填充物选用环氧树脂(E

44或E

51),固化剂选用二乙烯三胺或2

乙基
‑4‑
甲基咪唑,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按重量比2%~25%进行配制,搅拌均匀后真空脱泡。无尘环境下进行灌注,灌注后在温度≤120℃环境下固化,固化并冷却至室温后加工成需要的尺寸,主平面涂覆电极,测试后完成制备过程。灌注采用的填充物选用环氧树脂E

51或E

44,固化剂选用二乙烯三胺或2

乙基
‑4‑
甲基咪唑,固化剂与环氧树脂重量比例3%~8%,灌注固化温度45℃~90℃。
[0021]作为优选,电极材料采用常温固化导电银浆,银浆固化温度≤120℃,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印制电极,电极任意两点的电阻≤1.2Ω。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专利技术的单、双面多次切割工艺,充分发挥了多线切割小应力、接近常温切割的特点,实现对极化后的压电陶瓷进行高精度切割,制备的复合材料无明显退极化,能够充分发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传统的压电陶瓷基体制备、上电极、极化、多线切割、灌注、加工和电极制备,其中多线切割步骤如下:(1)、单面切割加工连通型1

3复合材料时,加工件横向切割后,旋转90度,进行纵向切割;当单次切割无法达到需要的尺寸时,通过同方向多次切割实现,对线缝间存在需要剔除的剥离片进行厚度控制;(2)、双面切割加工非连通型1

3复合材料时,加工件一面横向切割后,翻转到另一面,进行垂直方向的切割;当单次切割无法达到需要的尺寸时,通过同方向多次切割实现,对线缝间存在需要剔除的剥离片进行厚度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单元柱尺寸amm,布线辊轮槽距bmm,切割线径cmm,剥离片厚度dmm,相邻单元柱之间的距离e,切割次数n,切缝与切割线径的比值λ,切割陶瓷时,λ=1.09
±
0.05;上述参数之间具有a=b﹣e,e=n
·
c
·
λ﹢(n-1))
·
d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线切割技术的1

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线选择金刚丝线,线径选择0.10mm~0.35mm,线速度控制在2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跃群高亮乔治赵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声海洋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