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14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主体部,其中主体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贯穿主体部,用于导电端子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一金属壳体,一结合装置,用于将金属壳体和压板固结在一起,压板上设有开口,绝缘壳体的主体部位于开口内,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结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将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定在一起,而使绝缘壳体位于两者之间,绝缘壳体体积较小,组装方便,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发展,计算机相关产品不断改进。作为电讯连接主要配件的电连接器,其结构中压板的一个功能在于抵压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使这些导电端子与对接电连接器插接时不会被抵出;另一功能是具有防尘效果,这些因素决定盖板在连接器上为一必要组件,但是,实际生产与使用的盖板与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存在需要改善之处。现有技术可参照中国专利第96216909.9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微型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接合的第一表面,及相对的第二表面,多个端子收容孔,由绝缘壳体的第一表面贯穿到第二表面,多个金属端子,设置于上述端子收容孔中;及一罩盖在第二表面上将金属端子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一接合装置,用于将压板接合到绝缘壳体上,该压板两侧延伸到绝缘壳体与接合装置之间。然而,该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接合装置是通过穿过绝缘壳体、金属壳体的对应孔洞,将压板接合到绝缘壳体上,从而将绝缘壳体、压板以及金属壳体三者固定在一起,由于制造、组装过程中的误差存在,使得压板和绝缘壳体的配合不紧密,结构不够稳定,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组装较复杂,而且绝缘壳体尺寸较大,浪费材料,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组装简便,结构更稳定。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主体部,其中主体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贯穿主体部,用于导电端子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一金属壳体,一结合装置,用于将金属壳体和压板固结在一起,压板上设有开口,绝缘壳体的主体部位于开口内,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结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将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定在一起,而使绝缘壳体位于两者之间,绝缘壳体体积较小,组装方便,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端子配合的立体图。图6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盖板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20,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接合的插接部21,及由插接部21向后延伸的主体部22,多个端子收容孔23,由绝缘壳体20的插接部21贯穿到主体部22;多个导电端子30,设置在这些端子收容孔23中;套设在绝缘壳体20外的金属壳体10;一罩盖在主体部22上将导电端子30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40;一结合装置50,用于将金属壳体10和压板40直接固结在一起。其中,金属壳体10包括方形板体11,及由方形板体11向前延伸的凸出部12,凸出部内形成有收容腔13,贯穿方形板体11,方形板体11两侧各设有通孔14,贯穿板体11的前后两面。绝缘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下端两侧设有台阶24。压板40上设有开口41,以收容绝缘壳体20的主体部22,自开口两侧向内水平延伸设有凸台42,以与绝缘壳体20的台阶24相对应;与金属壳体10的通孔14相对应,压板40的两侧设有贯穿压板40的孔洞43,孔洞43周围设有组装槽44,压板40后部设有后板45。结合装置50包括与压板40相固接的接合体51,及用于插置到电路板上的扣持体52,该接合体51具有一基座510及由基座510向前延伸的具有内螺纹的凸轴511,其中基座510组装到压板40的组装槽44中,凸轴511组装到压板的通孔14中;扣持体52具有插脚520及供接合体51的基座510抵紧的抵靠部521,抵靠部521设有孔洞522,以供凸轴511穿入。组装时,先将绝缘壳体20和压板40组装在一起,绝缘壳体20的主体部22位于压板40的开口41内,其台阶24和凸台42相配合,其后板45抵紧导电端子30,起到防止插接时,导电端子30被抵出,又具有防尘效果;然后将绝缘壳体20和金属壳体10组装在一起,插接部21位于收容腔13内,主体部22位于收容腔13外;再将结合装置50的扣持体52和接合体51组装在一起,凸轴511穿过扣持体52的孔洞522;最后将凸轴511先后穿过压板40的孔洞43、金属壳体10的通孔14,且与通孔14配合固定,将压板40和金属壳体10组装到一起。图7、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20包括主体部22,大致呈板体状,其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贯穿主体部前后两面,主体部20两侧面上设有突起21,以与压板40相配合。绝缘壳体20位于金属壳体10后面,导电端子30伸入到金属壳体10的收容腔13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主体部,其中主体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贯穿主体部;用于导电端子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一金属壳体;一结合装置,用于将金属壳体和压板固结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压板上设有开口,绝缘壳体的主体部位于开口内,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结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主体部两侧面上设有突起,以与压板相配合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包括方形板体,及由方形板体向前延伸的凸出部,凸出部内形成有收容腔,贯穿方形板体,方形板体两侧各设有通孔,贯穿板体的前后两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金属壳体的通孔相对应,压板的两侧设有贯穿压板的孔洞,孔洞周围设有组装槽,压板后部设有后板。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结合装置包括与压板相固接的接合体及用于插置到电路板上的扣持体,该接合体具有一基座及由基座向前延伸的具有内螺纹的凸轴,其中基座可组装到压板的组装槽中,凸轴可先后穿过压板的孔洞、金属壳体的通孔,且与通孔配合固定;扣持体具有插脚及供接合体基座抵紧的抵靠部,抵靠部设有孔洞。专利摘要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主体部,其中主体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贯穿主体部,用于导电端子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一金属壳体,一结合装置,用于将金属壳体和压板固结在一起,压板上设有开口,绝缘壳体的主体部位于开口内,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结在一起。与现有技朮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将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定在一起,而使绝缘壳体位于两者之间,绝缘壳体体积较小,组装方便,成本较低。文档编号H01R13/52GK2753000SQ200420095279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主体部,其中主体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贯穿主体部;用于导电端子有效定位及防尘的压板;一金属壳体;一结合装置,用于将金属壳体和压板固结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压板上设有开口,绝缘壳体的主体部位于开口内,金属壳体和压板直接固结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