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87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包括肠造口灌洗管及防漏造口袋;防漏造口袋前端面中上部设有防漏固定盘,防漏固定盘中部开有套口,顶部开有管路过孔;肠造口灌洗管下端经管路过孔插至防漏造口袋内,并从套口穿出,且肠造口灌洗管下端外壁与管路过孔周缘相热融形成一体。效果: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后,防漏造口袋能将病人肠造口部位密封罩合,从病人肠造口逆流出的废液及异味均被收集在防漏造口袋,使得不会溢出外漏,横置T型定位件抵至病人肠造口外并被固定时,其可对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内深度进行定位,使得肠造口灌洗管下端不易插至过深或过浅,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普及。适于推广普及。适于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用品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造口的出现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由于肠造口没有括约肌的功能,患者对排便失去了控制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定时的肠造口灌洗可以训练肠道规律的蠕动,达到形成与常人一样的训练肠道规律的目的,明显的减少排便次数,排便基本上能人为控制,从而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0003]目前在各大医院,常使用的肠造口灌洗装置一般仅包括灌洗管及连接于相应灌洗管上端的灌洗液袋,相应灌洗管下端适于插至肠造口内。
[0004]本专利专利技术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使用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所使用的灌洗管下端插至肠造口后,其外壁与肠造口内壁之间间隙容易有废液及异味逆流溢出导致外漏,致使污染病床床被及病人衣服等,还使得异味难闻易引起病人或医护人员等呼吸道病菌感染,另一方面,所插至的灌洗管下端无固定装置进行插入深度的固定,使得在被触碰时容易插至过深导致扎疼患者,使得患者感觉不适,或在被触碰时容易插至过浅导致滑脱,使得使用可靠性不佳。
[0005]因此,针对上述所述,本专利专利技术人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
[0007]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包括肠造口灌洗管及防漏造口袋;
[0008]防漏造口袋前端面中上部设有适于粘固至病人肠造口外皮肤的防漏固定盘,防漏固定盘中部开设有适于套设至病人肠造口外的套口;防漏造口袋顶部开设有管路过孔;
[0009]肠造口灌洗管下端经管路过孔插至防漏造口袋内,并从套口穿出,且肠造口灌洗管下端外壁与管路过孔周缘相热融形成一体。
[0010]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1]优选地,肠造口灌洗管下端闭合,并向外突出以使形成半球状外凸,半球状外凸表面均匀开有多个导液孔。
[0012]优选地,还包括适于插至病人肠造口内,以对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内深度进行定位的横置T型定位件;
[0013]横置T型定位件包括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横置套筒及竖向连接于横置套筒后部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抵贴板;抵贴板上端面中部向下开设有连通至横置套筒后端的过管通道;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过管通道,并过盈配合的从横置套筒前端穿出。
[0014]优选地,横置套筒的前后长度为L1;肠造口灌洗管下端从横置套筒前端穿出的长度为L2;L1=1.0cm

2.0cm;L=2.0cm

5.0cm。
[0015]优选地,肠造口灌洗管外径略大于横置套筒内径,以在其下端从横置套筒前端穿出时,其外壁与横置套筒内壁紧密相抵。
[0016]优选地,还包括水平连接于防漏造口袋外壁的腰部系带,腰部系带水平方向中轴线所在高度与横置套筒水平方向中轴线所在高度相齐平。
[0017]优选地,腰部系带包括公魔术贴带、弹性松紧带及母魔术贴带;公魔术贴带端部连接至防漏造口袋外壁;弹性松紧带连接于公魔术贴带与母魔术贴带之间。
[0018]优选地,抵贴板后端面开设有限位槽,腰部系带在系紧至病人腰部时,其局部卡设至限位槽内。
[0019]优选地,肠造口灌洗管上端分叉形成有第一灌洗液导流管及第二灌洗液导流管;
[0020]第一灌洗液导流管上端连接有适于插至灌洗液袋的第一插接头;第二灌洗液导流管上端连接有适于插至灌洗液袋的第二插接头。
[0021]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限流夹、第二限流夹及流速调节器;
[0022]第一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第一灌洗液导流管外;第二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第二灌洗液导流管外;流速调节器套设于肠造口灌洗管外。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将所述肠造口灌洗管与所述防漏造口袋相结合,以使其够成为一整体,在所使用的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后,以使所述防漏造口袋前端面中上部设有的防漏固定盘粘固至病人肠造口外皮肤,即使得能将病人肠造口部位密封罩合,在所述肠造口灌洗管上端连接至一灌洗液袋之后,以对病人肠道进行灌洗时,从所述肠造口所逆流出的废液及异味均会被收集在所述防漏造口袋中,使得废液不会溢出外漏致使污染病床床被及病人衣服等,还使得异味不会溢出外漏致使难闻而引起病人或医护人员等的呼吸道病菌感染,另一方面,本申请还设有适于插至病人肠造口内,以对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内深度进行定位的横置T型定位件,由此,在所述横置T型定位件抵至病人肠造口外并被固定时,其即可对所述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内深度进行定位,使得所述肠造口灌洗管下端不易插至过深导致扎疼患者而使患者感觉不适,还使得不易插至过浅导致滑脱而使使用可靠性不佳,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7]图3是图1中本技术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的分解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横置T型定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31]附图标号:
[0032]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1000;
[0033]肠造口灌洗管10;
[0034]半球状外凸101;
[0035]导液孔1011;
[0036]第一灌洗液导流管102;
[0037]第二灌洗液导流管103;
[0038]第一插接头104;
[0039]第二插接头105;
[0040]防漏造口袋20;
[0041]导液口201;
[0042]防漏固定盘202;
[0043]套口2021;
[0044]裁剪圈2022;
[0045]管路过孔203;
[0046]横置T型定位件30;
[0047]横置套筒301;
[0048]圆滑曲面3011;
[0049]抵贴板302;
[0050]过管通道3021;
[0051]限位槽3022;
[0052]腰部系带40;
[0053]公魔术贴带401;
[0054]弹性松紧带402;
[0055]母魔术贴带403;
[0056]第一限流夹50;
[0057]第二限流夹60;
[0058]流速调节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肠造口灌洗管及防漏造口袋;防漏造口袋前端面中上部设有适于粘固至病人肠造口外皮肤的防漏固定盘,防漏固定盘中部开设有适于套设至病人肠造口外的套口;防漏造口袋顶部开设有管路过孔;肠造口灌洗管下端经管路过孔插至防漏造口袋内,并从套口穿出,且肠造口灌洗管下端外壁与管路过孔周缘相热融形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肠造口灌洗管下端闭合,并向外突出以使形成半球状外凸,半球状外凸表面均匀开有多个导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插至病人肠造口内,以对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病人肠造口内深度进行定位的横置T型定位件;横置T型定位件包括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横置套筒及竖向连接于横置套筒后部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抵贴板;抵贴板上端面中部向下开设有连通至横置套筒后端的过管通道;肠造口灌洗管下端插至过管通道,并过盈配合的从横置套筒前端穿出。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漏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横置套筒的前后长度为L1;肠造口灌洗管下端从横置套筒前端穿出的长度为L2;L1=1.0cm

2.0cm;L2=2.0cm

5.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肠造口防逆流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