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53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包括第一顶头、第二顶头,第二顶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面,第二顶头的顶部嵌入在第一顶头的底部,第一顶头的两侧下端位置均设置有侧板,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臂,支撑臂与第二支撑面抵接。通过第二顶头与第一顶头可拆卸式连接,在满足平常使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他较高底盘的车辆使用。通过在第二顶头的两侧各设置两个侧折弯板,并使每侧的两个侧折弯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有效避免此种高顶头在举升过程中因受力偏移导致顶头歪斜倒塌,增加了顶头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机械强度。头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机械强度。头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机械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千斤顶
,尤其是涉及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小汽车一般都配有备胎和剪式千斤顶,这种配套的剪式千斤顶大多只能适用与本车相同底盘高度的车辆,如果用于别的车辆,该千斤顶的顶升高度则不能满足使用条件,如某些皮卡车或经专业厂改装的皮卡车等车型在被顶升至最高位置时往往不能符合修车保养、更换轮胎等作业的使用要求,会影响到工作效率。更换备胎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千斤顶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何保证千斤顶在举升过程中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是千斤顶设计的重中之重。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使用者通常是预先在千斤顶底部进行垫高处理,如在千斤顶底部垫一块砖头,这种操作方法危险系数比较高,影响千斤顶的整体稳定性。
[0003]因此,需要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包括第一顶头、第二顶头,所述第二顶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顶头的顶部嵌入在所述第一顶头的底部,所述第一顶头的两侧下端位置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抵接。
[0006]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侧板上安装有卡位模块,所述卡位模块适于防止所述第二顶头脱离所述第一顶头。
[0007]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卡位模块包括卡位板,所述卡位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卡位板的靠近所述侧板的一侧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贯穿所述侧板并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
[0008]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所述插销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定有拉销,所述插销的外部设置有弹簧。
[0009]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顶头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侧折弯板,每侧的两个所述侧折弯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0010]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顶头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穿销轴孔,所述穿销轴孔适于与千斤顶连接。
[0011]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顶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均设置有凹槽。
[0012]优选地,上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顶头上设置有通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顶头的顶部安装第一顶头,通过在第一顶头的两侧下端位置设置侧板,在侧板的内侧设置支撑臂,通过支撑臂对第二顶头起到支撑作用,并使两者可拆卸式连接,在满足平常使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他较高底盘的车辆
使用。通过在第二顶头的两侧各设置两个侧折弯板,并使每侧的两个侧折弯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有效避免此种高顶头在举升过程中因受力偏移导致顶头歪斜倒塌,增加了顶头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0017]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第二顶头的立体图;
[0019]图6为第二顶头的正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2、第一顶头,21、第一支撑面,22、拉销,23、侧板,24、支撑臂,25、限位板,26、卡位板,27、弹簧,28、插销,3、第二顶头,31、第二支撑面,32、侧折弯板,33、穿销轴孔,3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包括第一顶头2、第二顶头3,第二顶头3可单独使用,在无法满足顶起高度的情况下将第一顶头2安装在第二顶头3上进行加高。
[0024]第二顶头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面31,第一顶头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面21,第一支撑面21与第二支撑面31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与汽车底盘上的顶位配合从而将车身顶起。
[0025]第二顶头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穿销轴孔33,穿销轴孔33适于与千斤顶连接,通过插销插入后进行连接。第二顶头3上设置有通孔34,通孔34可节约材料,同时通孔34用于在第二顶头3加工时进行定位。第二顶头3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侧折弯板32,每侧的两个侧折弯板3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可提高第二顶头3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避免此种高顶头在举升过程中因受力偏移导致顶头歪斜倒塌,增加了顶头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机械强度。
[0026]在顶起高度不够时,将第一顶头2安装在第二顶头3顶部。第一顶头2的两侧下端位置均设置有侧板23,侧板2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臂24,支撑臂24用于承受第二支撑面31的顶力。侧板23上安装有卡位模块,卡位模块用于防止第二顶头3脱离第一顶头2。卡位模块包括卡位板26,卡位板26远离侧板23的一侧设置有斜面,卡位板26的靠近侧板23的一侧连接有插销28,插销28贯穿侧板23并与侧板23滑动连接,插销28的外部设置有弹簧27。弹簧27的一端与侧板23抵接,另一端与卡位板26抵接。插销28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25,限位板25上固定有拉销22,拉销22便于手动将限位板25、插销28、卡位板26向外拉出。
[0027]工作原理:在将第二顶头3与第一顶头2安装到一起时,将第二顶头3的顶部插入第一顶头2的底部,第一顶头2的底部开口与第二顶头3的顶部横截面大小形状相适配,插入过程中第二支撑面31与卡位板26的斜面滑动接触,且将卡位板26向两侧推动,此时弹簧27收
缩,当第二支撑面31两端与卡位板26脱离接触时,弹簧27重新将卡位板26弹回,从而将第二支撑面31卡在上部,防止其向下移动,避免第二顶头3脱离第一顶头2。此时第二顶头3的顶部嵌入在第一顶头2的底部,支撑臂24与第二支撑面31抵接。提高了整体的顶起高度。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头(2)、第二顶头(3),所述第二顶头(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面(31),所述第二顶头(3)的顶部嵌入在所述第一顶头(2)的底部,所述第一顶头(2)的两侧下端位置均设置有侧板(23),所述侧板(2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臂(24),所述支撑臂(24)与所述第二支撑面(31)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3)上安装有卡位模块,所述卡位模块适于防止所述第二顶头(3)脱离所述第一顶头(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高顶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模块包括卡位板(26),所述卡位板(26)远离所述侧板(23)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卡位板(26)的靠近所述侧板(23)的一侧连接有插销(28),所述插销(28)贯穿所述侧板(23)并与所述侧板(23)滑动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东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