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29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为提供一种插接方便、插接性能好的线路连接器,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分别容纳复数插接端子插头及插座;插头还包括上、下包装铁壳、由前墙面及后壁面构成的塑胶本体、叠组式端子模组及塑胶外壳;端子模组包括数片连接有若干插接端子的板体,板体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槽及定位点,以定位点扣入相邻板体上定位槽的方式将各片板体预先叠组成一体的端子模组塞入塑胶本体的前墙面,再以后壁面加以卡接组装。(*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线路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线缆连接器。一般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插座在对插后,其各自所属的端子多以面对面地接触,为使接触面积增加,而忽略了使用者在插、拔时的感觉及端子在接触后的稳定性。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习用的线缆式连接器插头,其端子模组1A与塑胶主体1B的定位方式,系藉由每一片连接有若干端子1C的板体1C1,一片一片依序插入塑胶主体1B的插孔1B1,并通过板体1C1正、背两面所对应的若干凹、凸卡点1C11、1C12相互限位,再以板体1C1的卡点1C12、1C13、1C14与塑胶主体1B的槽肋1B2、1B3、1B4卡掣以完成定位。这种习用结构由于为以端子板体1C1一片片接续插接组立,对操作者而言动作显然繁琐,而且零件较为散乱、不易整理及预存。再者,此种定位结构,其端子模组1C在完全插入塑胶主体1B定位后,由于没有后挡,而且槽肋1B2、1B3、1B4与卡点1C12、1C13、1C14的干涉较为薄弱,往往导致较大作用力使端子组1C向后脱离塑胶主体1B而无从得知。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接组立方便、便于零件整理预存、插接性能好的线缆连接器。本技术包括连接于线缆端的插头及连接于机板上的插座;插头、插座内分别容纳有复数插接端子;插头还包括防干扰的上、下包装铁壳、塑胶本体、叠组式端子模组及塑胶外壳;塑胶本体包括前墙面及后壁面;端子模组包括复数片连接有若干插接端子的板体,每一板体上分别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槽及定位点,以定位点扣入相邻板体上定位槽的方式将各片板体预先叠组成一体;预先叠组成一体的端子模组塞入塑胶本体的前墙面,再以后壁面加以卡接组装。其中塑胶本体的前墙面系以若干勾片及凸栓与后壁面上相对应的嵌板及凹孔相互扣勾插设结合,使端子模组具有后挡而不会向后松脱。塑胶本体的后壁面朝后延设若干用以分隔每一排插接端子外露部分以避免插接端子间彼此接触而形成短路的隔板。插头插接端子具有呈平板状接触面;自接触面向后延设分为两段具高、低位差的后高、低导片;后高、低导片与接触面分别以斜面衔接。插座插接端子前端向前延设分为两段具高、低位差并朝对方倾斜前高、低插片;前高、低插片与插头插接端子后高、低导片互补对应,前高、低插片与插座插接端子主体分别以斜面衔接。前高、低插片前端部形成分别朝相背方向弯折以使插接顺畅的斜导面。由于本技术包括插头及插座;插头、插座内分别容纳有复数插接端子;插头还包括上、下包装铁壳、由前墙面及后壁面构成的塑胶本体、叠组式端子模组及塑胶外壳;端子模组包括数片连接有若干插接端子的板体,板体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槽及定位点,以定位点扣入相邻板体上定位槽的方式将各片板体预先叠组成一体的端子模组塞入塑胶本体的前墙面,再以后壁面加以卡接组装,使端子模组具有后挡而不会向后松脱,不仅插接组立方便、便于零件整理预存,而且插接性能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1、为习用的线缆式连接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习用的线缆式连接器结构示意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插头及插座端子结构示意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插头及插座端子插接状态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插头及插座端子插接状态结构示意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插头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插头结构示意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插头结构示意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连接于线缆端的插头1及连接于机板上的插座2。插头1、插座2内分别容纳有复数插接端子10、20。使用时,对插后的插头1及插座2以其插接端子10、20相互接触,完成讯号传递。如图4所示,插头1插接端子10具有呈平板状接触面101,自接触面101向后延设分为两段具高、低位差的后高、低导片102、103,并令后高、低导片102、103与接触面101分别以斜面104、105衔接。插座2插接端子20前端向前延设分为两段具高、低位差并朝对方倾斜前高、低插片201、202;最好使前高、低插片201、202前端部形成分别朝相背方向弯折以使插接顺畅的斜导面205、206;前高、低插片201、202与插头1插接端子10后高、低导片102、103互补对应,并令前高、低插片201、202与插座2插接端子20的主体分别以斜面203、204衔接。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的插头1与插座2插接时,藉由插头1插接端子10的后高、低导片102、103与插座2插接端子20的前高、低插片201、202以线接触方式接触,以减少彼此间的摩擦,从而使插接动作更为省力及顺畅,尤其,当插头1插接端子10以其后高、低导片102、103与插座2插接端子20前高、低插片201、202接触后再向后延伸时,插座2插接端子20的前高、低插片201、202会经插头1插接端子10平接触面101与后高、低导片102、103之间的斜面104、105转折后落入平接触面101上,并于瞬间产生迫紧的弹性力,使插接端子10、20插接更为稳定,不会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插头1还包括防干扰的上、下包装铁壳30、31、塑胶本体40、叠组式端子模组50及塑胶外壳60。塑胶本体40包括前墙面41及后壁面42。端子模组50包括复数片连接有若干插接端子10的板体51,每一板体51上分别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槽511及定位点512,以定位点512扣入相邻板体51定位槽511的方式将各片板体51预先叠组成一体,藉由预先叠组成一体的端子模组50塞入塑胶本体40的前墙面41,再以后壁面42加以卡接组装成如图8、图9所示的插头1。如上所述,如图8、图9所示,塑胶本体40的前墙面41系以若干勾片411及凸栓412与后壁面42上相对应的嵌板421及凹孔422相互扣勾插设结合,使端子模组50具有后挡而不会向后松脱。另外,在塑胶本体40的后壁面42朝后延设若干用以分隔每一排插接端子10外露部分的隔板43,以避免插接端子10间彼此接触而形成短路。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它包括连接于线缆端的插头及连接于机板上的插座;插头、插座内分别容纳有复数插接端子;插头还包括防干扰的上、下包装铁壳、塑胶本体、叠组式端子模组及塑胶外壳;塑胶本体包括前墙面及后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模组包括复数片连接有若干插接端子的板体,每一板体上分别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槽及定位点,以定位点扣入相邻板体上定位槽的方式将各片板体预先叠组成一体;预先叠组成一体的端子模组塞入塑胶本体的前墙面,再以后壁面加以卡接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本体的前墙面系以若干勾片及凸栓与后壁面上相对应的嵌板及凹孔相互扣勾插设结合,使端子模组具有后挡而不会向后松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本体的后壁面朝后延设若干用以分隔每一排插接端子外露部分以避免插接端子间彼此接触而形成短路的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插接端子具有呈平板状接触面;自接触面向后延设分为两段具高、低位差的后高、低导片;后高、低导片与接触面分别以斜面衔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插接端子前端向前延设分为两段具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它包括连接于线缆端的插头及连接于机板上的插座;插头、插座内分别容纳有复数插接端子;插头还包括防干扰的上、下包装铁壳、塑胶本体、叠组式端子模组及塑胶外壳;塑胶本体包括前墙面及后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模组包括复数片连接有若干插接端子的板体,每一板体上分别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槽及定位点,以定位点扣入相邻板体上定位槽的方式将各片板体预先叠组成一体;预先叠组成一体的端子模组塞入塑胶本体的前墙面,再以后壁面加以卡接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铭良
申请(专利权)人:翼庆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