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用分液器及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且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用分液器及空调。
技术介绍
[0002]分液器是制冷循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其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蒸发器之间,用于将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均匀等量地分配到蒸发器的各个分流支路中。
[0003]但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气液两相混合不均匀和进入各分流支管的制冷剂流量不均等,从而影响了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目前制冷系统上使用的分液器有两种结构,一种是节流喷咀式;另一种是文丘里结构。这两类常见的分液器均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没有对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流体充分混合,导致进入各分流支管的制冷剂流量不均,进而影响换热效果。另外,针对节流喷咀式的分液器还存在进口端制冷剂进入小孔时由于截面积突然收缩导致制冷剂流速增大而直接撞击分液器内壁而引起噪声。
[0004]此外,现有空调用分液器大多采用黄铜材质或者紫铜材质加工,其进液孔和各出液孔采用车削加工,所以不但材料成本高而且加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器本体,具有分液器内腔;混合导流板,设置于分液器内腔内,所述混合导流板上具有凹腔部且所述凹腔部内形成第一混合腔,混合导流板和分液器本体出液端之间形成第二混合腔,混合导流板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连通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的多个节流导流孔;所述凹腔部使得进入第一混合腔的两相制冷剂经混合后沿第一混合腔回流,之后经节流导流孔到达第二混合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沿混合导流板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节流导流孔为凹槽孔、通孔或者通孔和凹槽孔的组合;所述凹槽孔由位于混合导流板两侧且中心对称的两个曲面拉伸部的开口所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导流板包括板体和形成于板体中心且向分液器本体出液端延伸的凹腔部,板体和分液器本体进液端之间形成传输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用分液器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密封焊接于分液器本体的进液管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进液管的输出端伸入第一混合腔内,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至第一混合腔的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倍的进液管外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位于第一混合腔外,进液管的输出端端面至第一混合腔的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8倍的进液管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进液管孔的周向上设置有朝向分液器本体内部或外部的翻边部,进液管内套或外套于翻边部且与翻边部密封焊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当进液管为不锈钢管或碳钢管时,制冷用分液器还包括套接于进液管端部的铜套连接管,铜套连接管内套于进液管的端部,管路铜管内套于铜套连接管,管路铜管、铜套连接管以及进液管所形成的三者套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L11,管路铜管和铜套连接管的套接长度L01,铜套连接管和进液管的套接长度为L21,0.2L01≤L11≤0.8L01且0.2L21≤L11≤0.8L2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当进液管为铜管且分液器本体为不锈钢时,进液管内套于进液管孔周向的翻边部,管路铜管内套于进液管,管路铜管、进液管以及翻边部所形成的三者套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L11
’
,管路铜管和进液管的套接长度L01
’
,进液管和翻边部的套接长度为L21
’
,0.2L01
’
≤L11
’
≤0.8L01
’
且0.2L21
’
≤L11
’
≤0.8L21
’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本体包括:筒体,一体成型且呈单端敞口状,筒体的底部具有多个分流支管孔;至少一块衬板,设置于筒体的内底面,每一衬板上均具有与多个分流支管孔对应的多个衬板孔;多个分流支管,分别伸入各个分流支管孔内且伸入端延伸至对应的衬板孔内,每一分流支管均密封焊接于对应的分流支管孔和衬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壮伟,章杜波,
申请(专利权)人:含山瑞可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