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剂分配,且特别涉及一种二次射流式分液头、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多流路小管径换热器具有换热能力强、材料用量少、制冷剂充注量小以及压降小等优点。为了使节流后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够等量、均匀地分配到换热器的各流路中,需要在换热器前引入制冷剂分液装置。分液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分流不均匀的问题而使制冷设备性能下降,引起分液装置分流不均匀的因素主要有分液装置本体结构、安装角度以及进口流型。现有的分液装置性能改善主要针对分液装置的本体结构,而对于进口流型研究则相对较少。
2、然而,受安装空间限制,膨胀阀节流后的两相制冷剂需经折弯的进口连接管进行变向后进入分液装置。制冷剂经过进口连接管的折弯段时,由于液相制冷剂的密度与粘度较大,其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相制冷剂而使液相制冷剂聚集在折弯段的外侧,而气相制冷剂则聚集在折弯段内侧。气液两相分离,进而导致进入分液装置本体内的两相制冷剂流型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的流型会严重影响分液装置的均匀性。专利技术人于中国专利cn216204506u中提出一种制冷用分液器结构,该结构采用反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形成有一避让孔,所述隔板通过避让孔外套于第一混合腔的外周,隔板的下游表面、第一混合腔外底壁以及二次射流板的上游表面之间围设成第三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多个隔板孔与第一混合腔板上的多个第一导流孔错位分布,多个隔板孔的过流面积之和S1与隔板所在处的分液本体内腔截面积S01之间满足:0.1≤S1/S01≤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和隔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形成有一避让孔,所述隔板通过避让孔外套于第一混合腔的外周,隔板的下游表面、第一混合腔外底壁以及二次射流板的上游表面之间围设成第三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多个隔板孔与第一混合腔板上的多个第一导流孔错位分布,多个隔板孔的过流面积之和s1与隔板所在处的分液本体内腔截面积s01之间满足:0.1≤s1/s01≤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和隔板孔均为通孔、翻边孔、弧泡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射流式分液头还包括第二混合腔板,第二混合腔板位于二次射流板下游侧且两者之间围设成再混合腔,第二混合腔板和本体输出端内壁之间围设成连通多个分液孔的分液腔,第二混合腔板上形成有反射混合区和多个第二导流孔,所述反射混合区与二次射流孔相对分布,多个第二导流孔与多个分液孔一一对应且围绕分液本体的轴线呈环形分布于反射混合区外周的第二混合腔板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反射混合区处的第二混合腔板向分液孔所在侧凸起延伸,所述反射混合区成为一开口朝向二次射流孔的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均为纵截面轮廓线呈方形、梯形、三角形或部分圆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腔板的下游表面接近平面,所述二次射流式分液头还包括设置于分液腔内且位于多个分液孔内周的环形流道件,所述环形流道件为从本体输出端内底壁向第二混合腔板所在方向凸起延伸并围绕分液本体轴线旋转所形成的回转件,所述环形流道件和本体内周壁之间围设成连通多个分液孔的环形流道,且所述环形流道件的横截面随延伸方向基本不变或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流道件为横截面随其延伸方向基本不变的隔套,所述隔套的延伸顶端抵接第二混合腔板上的反射混合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射流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壮伟,王志毅,
申请(专利权)人:含山瑞可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