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清洗机及工件的清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23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洗机及工件的清洗方法,属于清洗设备领域,包括多个功能槽、供液装置、机架和一体式移位夹,多个功能槽设置在机架上,供液装置与多个功能槽分别相连,一体式移位夹设置在多个功能槽的上方,一体式移位夹包括平移机构、纵移机构、升降机构和排夹,平移机构、纵移机构和升降机构三者朝向不同方向垂直排列,排夹与平移机构相连,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平移装置和第二平移装置,第一平移装置与第二平移装置平行,能一次性移将多个工件朝向三个方向进行移动,移动工件的效率高且灵活,该自动清洗机并入智能柔性生产线中,实现小件加工的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清洗机及工件的清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清洗机及工件的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适应市场需求,对制造车间实施智能化和柔性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柔性制造技术是指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可加工几种不同的工件,系统的机器设备具有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工件的能力,系统能够根据加工对象的变化或原材料的变化而确定相应的工艺流程,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不仅对老产品的有用特性有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而且还具有迅速、经济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当生产产品数量改变时,系统能及时作出反应,保持经济地运行,其优点是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高,单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低。
[0003]现有的清洗机无法自动对工件进行多个工序的连续清洗,需要人工辅助,清洗效率不高,且不满足智能柔性生产线的组网要求,智能化程度低,设备利用效率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自动清洗机,该自动清洗机可对工件进行多个工序的连续清洗,清洗过程全程无人操作,清洗过程紧密连贯,清洗效率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自动清洗机,包括多个功能槽、供液装置、机架和一体式移位夹,多个所述功能槽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供液装置与多个所述功能槽分别相连,所述一体式移位夹设置在多个所述功能槽的上方,所述一体式移位夹包括平移机构、纵移机构、升降机构和排夹,所述平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三者朝向不同方向垂直排列,所述排夹与所述平移机构相连,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平移装置和第二平移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装置平行。
[0007]优选地,多个所述功能槽包括上料槽、高压喷淋槽、超声波清洗槽、漂洗槽、热风烘干槽、冷风吹干槽和下料槽,多个所述功能槽呈直线排,且首尾相连。
[0008]优选地,所述高压喷淋槽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料槽、第一高压喷淋头和第二高压喷淋头,所述第二料槽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料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高压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高压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
[0009]优选地,所述超声波清洗槽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料槽、超声波发生器和震盘,所述第三支架设置在所述震盘中,所述震盘设置在所述第三料槽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震盘的底部。
[0010]优选地,所述热风烘干槽包括第五支架、第五料槽、第一热风喷头和第二热风喷
头,所述第五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五料槽的底部,所述第一热风喷头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热风喷头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架的上方。
[0011]优选地,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清洗剂储存罐、水泵、过滤装置和储液槽,所述清洗剂储存罐设置在所述水泵上方,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储液槽相连,所述过滤装置设置成与多个所述功能槽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回流液槽,所述回流液槽设置成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
[0013]优选地,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储液槽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功能槽相连。
[0014]优选地,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在多个所述功能槽的上方。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工件的清洗方法,该清洗方法可以对工件进行多个工序的清洗,全自动运行,清洁效果好。所述工件的清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6]S1.进槽:工件放入到所述功能槽上;
[0017]S2.移位:所述纵移机构朝向所述功能槽移动,所述第一平移装置夹紧工件,所述升降机构抬升工件;所述纵移机构回退,所述第二平移装置移动一个所述功能槽的长度,将工件对准下一个所述功能槽,所述纵移机构再次朝向所述功能槽移动,所述升降机构下降,所述第一平移装置松开工件,将工件放置到所述功能槽内;
[0018]S3.补液:所述纵移机构退出所述功能槽范围,所述供液装置对所述功能槽进行补液;
[0019]S4.清洗:所述功能槽对工件进行清洗;
[0020]S5.循环:所述排夹一次性夹取多个工件,所述一体式移位夹将工件依次移送入所述功能槽对工件进行多工序清洗。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该自动清洗机上具有多个呈直线排列的清洗槽,各个清洗槽是高压喷淋槽、超声波清洗槽、漂洗槽、热风烘干槽和冷风吹干槽,经过五道清洗工序的工件,洁净度高且温度恢复到常温,保证后续工序的准确性。
[0023](2)该自动清洗机具备一体式移位夹,该一体式移位夹上设有平移机构、纵移机构、升降机构,能一次性移将多个工件朝向三个方向进行移动,移动工件的效率高且灵活。
[0024](3)该自动清洗机上设有伸缩护罩和增压泵,清洗时各个功能槽由伸缩护罩格开,相邻两道清洗工序不会相互影响,保证工件的清洗效果好,同时清洗完成后由增压泵向下喷撒高压水流对各个功能槽进行清洗,保证不会有污渍残留。
[0025](4)该自动清洗机并入智能柔性生产线中,实现液压件活塞与导向套等小件加工的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满足工业4.0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洗机的轴测图一;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洗机的轴测图二;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洗机的正视图;
[0029]图4为图3上沿B

B的剖面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洗机的后视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移位夹的轴测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移位夹的正视图;
[0033]图8为图7上沿C

C的剖面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移位夹的俯视图;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清洗机在智能柔性生产线上的布置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功能槽;11、上料槽;111、第一支架;112、第一料槽;12、高压喷淋槽;121、第二支架;122、第二料槽;123、第一高压喷淋头;124、第二高压喷淋头;13、超声波清洗槽;131、第三支架;132、第三料槽;133、超声波发生器;134、震盘;14、漂洗槽;141、第四支架;142、第四料槽;143、第一漂洗喷头;144、第二漂洗喷头;15、热风烘干槽;151、第五支架;152、第五料槽;153、第一热风喷头;154、第二热风喷头;16、冷风吹干槽;161、第六支架;162、第六料槽;163、第一冷风喷头;164、第二冷风喷头;17、下料槽;171、第七支架;172、第七料槽;2、供液装置;21、清洗剂储存罐;22、水泵;23、过滤装置;24、储液槽;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清洗机,包括多个功能槽(1)、供液装置(2)、机架(3)和一体式移位夹(4),多个所述功能槽(1)设置在所述机架(3)上,所述供液装置(2)与多个所述功能槽(1)分别相连,所述一体式移位夹(4)设置在多个所述功能槽(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移位夹(4)包括平移机构(41)、纵移机构(42)、升降机构(43)和排夹(44),所述平移机构(41)、所述纵移机构(42)和所述升降机构(43)三者朝向不同方向垂直排列,所述排夹(44)与所述平移机构(4)相连,所述平移机构(41)包括第一平移装置(411)和第二平移装置(412),所述第一平移装置(411)与所述第二平移装置(412)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槽(1)包括上料槽(11)、高压喷淋槽(12)、超声波清洗槽(13)、漂洗槽(14)、热风烘干槽(15)、冷风吹干槽(16)和下料槽(17),多个所述功能槽(1)呈直线排,且首尾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喷淋槽(12)包括第二支架(121)、第二料槽(122)、第一高压喷淋头(123)和第二高压喷淋头(124),所述第二料槽(122)设置在所述机架(3)上,所述第二支架(121)设置在所述第二料槽(122)的底部,所述第一高压喷淋头(12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121)的下方,所述第二高压喷淋头(12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121)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清洗槽(13)包括第三支架(131)、第三料槽(132)、超声波发生器(133)和震盘(134),所述第三支架(131)设置在所述震盘(134)中,所述震盘(134)设置在所述第三料槽(132)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33)设置在所述震盘(134)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烘干槽(15)包括第五支架(151)、第五料槽(152)、第一热风喷头(153)和第二热风喷头(154),所述第五支架(151)设置在所述第五料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嗣辉刘荣辉江俊锋周跃松刘铁章付明涛陈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