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3-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20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
‑3‑
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
‑3‑
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
羟基丁酸乙酯是合成许多手性药物的非常重要的手性医药中间体,3

羟基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多功能基团,其手性单一对映异构体(R)
‑3‑
羟基丁酸乙酯和(S)
‑3‑
羟基丁酸乙酯均是非常有前景的重要的手性砌块。如(S)
‑3‑
羟基丁酸乙酯是薰衣草醇、核球壳菌、格哈菌素、卡包霉素和灰绿霉素前提等天然产物的手性源,(R)
‑3‑
羟基丁酸乙酯是合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培南类抗生素和L

肉碱重要手性中间体。
[0003]现有技术中,手性拆分法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但应用于工业化制备时成本较高;化学不对称合成法反应快速,但手性催化剂制备困难、价格昂贵;微生物不对称还原合成3

羟基丁酸乙酯所得产物多为S型,R构型产物不易得到,且生物转化过程中底物浓度偏低也是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合成3

羟基丁酸乙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手性医药中间体R
‑3‑
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先发酵生成3

羟基丁酸,然后再使用化学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需要强酸/高温剧烈条件进行,只能在发酵结束后进行酯化,耗能,成本高,周期长,不易于提取精制,制备的3

羟基丁酸乙酯也容易发生水解,且发酵过程需要灭菌,极大的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R
‑3‑
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构建敲除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和过表达β

酮硫解酶及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工程菌。利用该工程菌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进行原位萃取。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R
‑3‑
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敲除Halomonas lutescens MDF

9中的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phaC),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敲除后的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失去聚合生成聚3

羟基丁酸的的功能,仍保留脱去辅酶A的功能,得到敲除菌株;
[0007]步骤S1中敲除phaC酶基因序列中表达为使得(R)
‑3‑
羟基丁酰辅酶A脱去辅酶A的3

羟基丁酸聚合为聚3

羟基丁酸的片段,仍保留催化(R)
‑3‑
羟基丁酰辅酶A脱去辅酶A的基因片段。phaC酶是聚3

羟基丁酸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够用羟基脂肪酸的辅酶A硫酯作为底物,催化3

羟基丁酸脱去辅酶A聚合为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物。而敲除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片段,能使得在工程菌体内代谢产物为(R)
‑3‑
羟基丁酸单体,不再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
[0008]S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β

酮硫解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和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的表达载体并导入S1得到的敲除菌株中,得到工
程菌;
[0009]将目的基因CDS序列克隆到细胞内的质粒上,使两者基因可以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实现大量转录和翻译,产生足够的β

酮硫解酶和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使得胞内能实现(R)
‑3‑
羟基丁酸的生成两分子乙酰辅酶A,经β

酮硫解酶生成(R)
‑3‑
羟基乙酰乙酰辅酶A,再经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生成(R)
‑3‑
羟基丁酰辅酶A。
[0010]将制得的工程菌株在以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和乙醇为底物,细胞中引入外源及内源脂肪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发酵,在脂肪酶的催化下,3

羟基丁酸乙酰辅酶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脂肪酶由胞体自带和外源加入两部分组成。
[0011]S3:将S2得到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同时使用萃取剂进行原位萃取,使发酵得到的3

羟基丁酸乙酯直接进入萃取相;有利于其后续的分离提取;
[0012]S4:提取产物。
[0013]进一步的,所述Halomonas lutescens MDF

9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50。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采用间歇共沸精馏法分离萃取剂和3

羟基丁酸乙酯,得到最终产物3

羟基丁酸乙酯。
[0015]进一步的,所述萃取剂为中长链烷烃。
[0016]进一步的,所述萃取剂为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乙酸乙酯中的任意一种。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8](1)平板种子培养:菌种活化;
[0019](2)摇瓶种子培养;
[0020](3)溶氧和pH电极校正;
[0021](4)发酵参数的设定;
[0022](5)接种;
[0023](6)发酵过程控制。
[00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发酵罐温度控制在35

40℃。
[0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调节pH为7.5

9.5。
[002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控制溶氧为35

80%。
[002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控制发酵罐温度37
±
1℃,pH 8.5
±
1。
[0028]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发酵和酯化同步进行,中间不经过生成3

羟基丁酸步骤。
[0030](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3

羟基丁酸乙酯生产和萃取同步进行,可有效避免3

羟基丁酸乙酯的水解。
[0031](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使用嗜盐单胞菌Halomonas lutescens MDF

9为底盘生物,发酵过程不需要灭菌,操作更加方便,可实现连续接种或补充底物进行不间断发酵,更加节省能源。
[0032](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能利用易获取的廉价底物快速繁殖、节能、环境友好,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副产物少,易转化,周期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
‑3‑
羟基丁酸乙酯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敲除Halomonas lutescens MDF

9中的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敲除后的聚3

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失去聚合生成聚3

羟基丁酸的的功能,仍保留脱去辅酶A的功能,得到敲除菌株;S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β

酮硫解酶和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的表达载体并导入S1得到的敲除菌株中,得到工程菌;S3:将S2得到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同时使用萃取剂进行原位萃取,使发酵得到的3

羟基丁酸乙酯直接进入萃取相;S4:提取产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lomonas lutescens MDF

9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采用间歇共沸精馏法分离萃取剂和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伟孙磊张恒文吕金艳银会娟何世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