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306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差速器端、驱动电机、发动机、发电机、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差速器齿轮传动连接,当第一连接件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连接件能够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二驱动路径或者第三驱动路径,当第一连接件处于第一断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不连接第二驱动路径和第三驱动路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四驱动路径上,当第二连接件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发动机与发电机连通,当第二连接件处于第二断开状态时,发动机与发电机断开。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完全解耦。完全解耦。完全解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减排法规要求的日益严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增快,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然而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电池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占领主销市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由于结合了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者的特点,因此逐渐占领了新能源汽车中的主销市场。其中,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的优劣在根本上取决于为其提供驱动力的混合动力系统。
[0003]目前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并在发动机中间轴上设置离合器,以用于控制发动机与驱动电机之间的动力通断;同时,发动机通过增速齿轮副直接与发电机连接,以实现发动机发电的功能。
[0004]然而由于,发动机通过增速齿轮副直接与发电机连接,即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始终为连接状态,从而导致发电机无法单独向汽车的车轮输出驱动力,若需要发电机向汽车的车轮输出驱动力时,由于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始终为连接状态,发电机转动的同时,发动机也需要一起转动,从而造成较大的转动能量损失,影响汽车的经济性;并且,在发动机直接驱动汽车时,由于发电机也会同时处于持续高转速的状态而产生较大的电磁场,容易使发电机产生较大的反电势,从而影响汽车的控制器的电控性能。
[0005]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能够实现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完全解耦。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
[0009]差速器端,其包括传动连接的差速器齿轮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汽车的车轮传动连接;
[0010]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路径传输至所述差速器齿轮;
[0011]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二驱动路径传输;
[0012]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且所述发电机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三驱动路径传输,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之间形成有用于动力传输的第四驱动路径;
[0013]第一连接件,其与所述差速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一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选择
性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路径或者所述第三驱动路径,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不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路径和所述第三驱动路径;
[0014]第二连接件,其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路径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连接状态和第二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电机连通,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断开状态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电机断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离合器或同步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离合器或同步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0017]第一动力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沿所述第一驱动路径传递至所述差速器齿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0019]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至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
[0020]第一传动轴,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至所述第一传动轴;
[0021]第三齿轮,其固定套设至所述第一传动轴并与所述第二齿轮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啮合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0023]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差速器齿轮之间的动力通断;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第三连接状态和第三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三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三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不连接,当所述第三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三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传动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离合器或同步器。
[0025]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0026]第二动力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动力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沿所述第二驱动路径传递。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0028]相互啮合连接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套设至所述发动机的第二输出轴;
[0029]第二传动轴,其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五齿轮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二传动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五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还固定套设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轮啮合连接。
[0030]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0031]第三动力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动力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发电机的动力沿所述第三驱动路径传递。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0033]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固定套设至所述
发电机的第三输出轴上,所述第八齿轮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第九齿轮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九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平行设置。
[0034]进一步地,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0035]第四动力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路径中,所述第四动力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发电机,或者将所述发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发动机。
[0036]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动力传动组件包括:
[0037]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三输出轴上,所述第十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十齿轮;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十齿轮不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十齿轮传动连接。
[003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控制简单方便,且能够使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的完全解耦。
[003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40]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停车启机工作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端(7),其包括传动连接的差速器齿轮(71)和差速器(72),所述差速器(72)与汽车的车轮传动连接;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路径传输至所述差速器齿轮(71);发动机(2),所述发动机(2)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二驱动路径传输;发电机(3),所述发电机(3)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1)提供电能,且所述发电机(3)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三驱动路径传输,所述发电机(3)与所述发动机(2)之间形成有用于动力传输的第四驱动路径;第一连接件(9),其与所述差速器齿轮(7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一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件(9)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9)能够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路径或者所述第三驱动路径,当所述第一连接件(9)处于所述第一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9)不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路径和所述第三驱动路径;第二连接件(13),其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路径上,所述第二连接件(13)具有第二连接状态和第二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二连接件(13)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发动机(2)与所述发电机(3)连通,当所述第二连接件(13)处于所述第二断开状态时,所述发动机(2)与所述发电机(3)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9)为离合器或同步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为离合器或同步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动力传动组件(6),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传动组件(6)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1)的动力沿所述第一驱动路径传递至所述差速器齿轮(7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传动组件(6)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所述第一齿轮(61)固定套设至所述驱动电机(1)的第一输出轴(11);第一传动轴(63),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齿轮(62)固定套设至所述第一传动轴(63);第三齿轮(64),其固定套设至所述第一传动轴(63)并与所述第二齿轮(6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齿轮(64)与所述差速器齿轮(71)啮合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齿轮(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齿轮(64),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与所述差速器齿轮(71)之间的动力通断;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第三连接状态和第三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三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三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三齿轮(64)与所述差速器齿轮(71)不连接,当所述第三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三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三齿轮(64)与所述差速
器齿轮(71)传动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为离合器或同步器。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传动组件(8),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动力传动组件(8)用于将所述发动机(2)的动力沿所述第二驱动路径传递。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传动组件(8)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第四齿轮(81)和第五齿轮(82),所述第四齿轮(81)固定套设至所述发动机(2)的第二输出轴(21);第二传动轴(83),其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1)和所述第一传动轴(63)平行设置,所述第五齿轮(82)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二传动轴(83),且所述第一连接件(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83)上,所述第一连接件(9)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五齿轮(8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83)上还固定套设有第六齿轮(10),所述第六齿轮(10)与所述差速器齿轮(71)啮合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三动力传动组件(4),其设置在所述发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动力传动组件(4)用于将所述发电机(3)的动力沿所述第三驱动路径传递。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传动组件(4)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七齿轮(41)、第八齿轮(42)和第九齿轮(43),所述第七齿轮(41)固定套设至所述发电机(3)的第三输出轴(31)上,所述第八齿轮(42)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二输出轴(21)上,所述第九齿轮(43)间隙套设至所述第二传动轴(83)上,所述第一连接件(9)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九齿轮(43)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输出轴(31)与所述第二输出轴(21)平行设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四动力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松刘彦超赵慧超付超白秀超李玉芳柯志宏包轩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