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34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其安装于一设有若干孔的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一底座及安装于该底座的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每个第一端子设有一固持部及自该固持部的相对两端延伸出的一对上、下弹性臂。每个第二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与一对自该固持部两端分别延伸的上、下配合部。部分第二端子设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使该第二端子的下配合部相对其上配合部形成一偏移距离,因此机械及电性连接该第二端子的两相邻第一端子之间形成的间距比电路板上容置第二端子的两相邻孔之间的间距小。该结构可确保方便且安全地在电路板上加工出端子孔并可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与电路板的PGA(Pin Grid Array)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的PGA插座电连接器包括插入PCB板中相应端子孔的用于电性连接插座连接器和电路板的端子。为了适应电连接器组件小型化的趋势,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也趋于更高密度的排列。这直接导致了电路板上固持端子的端子孔的密度增大,即电路板上两相邻端子孔的间距变小。因此,在电路板上加工端子孔变得相当困难并且加工失误直接导致了电路板的浪费。请参阅图14和图15,一种现有的插座连接器90包括若干电性连接芯片模组(未图示)与电路板98的端子92。每个端子92的末端设置一尾部920,其插入到电路板98的相应端子孔980中以实现插座连接器90与电路板98的电性导接。随着插座连接器90中端子92的排列趋于高密度化,电路板98上用于收容端子92的端子孔980需要改变其设计。因此,每一列上相邻端子孔980之间的距离趋于变小。在不破坏相邻端子孔980的前提下加工得到新的端子孔980十分困难,这也直接增加了电路板98报废的可能及相应的制造成本。公告于1994年6月14日的美国专利第5,320,550号揭示的插座电连接器就存在上述缺陷。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弥补以上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其可增大电路板上用于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的两相邻端子孔之间的间距从而确保方便安全地在电路板上加工端子孔并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包括底座、收容于底座中的第一端子模组及不可动连接于底座底部的第二端子模组。第一端子模组包括本体及若干成矩阵状收容于本体中的第一端子。每个第一端子包括中部及从中部相对两端延伸出的上弹性臂及下弹性臂。上、下弹性臂分别设置一指部及一脚部。第二端子模组包括一底板及收容于底板中-->的若干第二端子。每个第二端子包括固持部,从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用于机械及电性连接相应第一端子脚部的上配合部以及从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并收容于电路板端子孔的下配合部。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的固持部包括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使该第二端子的下配合部相对其上配合部形成一偏移距离,因此机械及电性连接该第二端子的两相邻第一端子之间形成的间距比电路板上容置第二端子的两相邻孔的间距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其可确保方便且安全地在电路板上加工出端子孔并可降低制造成本,避免了加工高密度端子孔电路板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及电路板与芯片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电路板的前视图。图3是图1中划圈部分III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盖子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的本体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划圈部分VIII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的次第一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XI-XI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上配合部与相应的第一端子的脚部相配合的简化剖视图。图13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第二端子的上配合部与相应的第一端子的脚部相配合的简化剖视图。图14是一种现有的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划圈部分XV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电连接器20主要用于连接芯片模组20a及电路板20b。本技术揭示的电连接器20也可用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测试芯片模组。-->请参阅图1和图5,电连接器20包括底座30、可移动安装于底座30上的盖体40、收容于底座30内的第一端子模组60、可移动安装于第一端子模组60上的盖子50、不可动连接于底座30底部的第二端子模组80以及可转动连接于底座30上的定位装置70。请参阅图11,底座30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上设置容纳第一端子模组60的空腔32。空腔32内设置支撑块37,该支撑块37设置一支撑第一端子模组60的水平上表面。盖体40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上设置一可插入芯片模组20a的矩形开口41。如图1所示,盖体40及底座30设置用于固持盖体40于底座30上的锁定装置。上述锁定装置可以是一种现有的装置。在本技术中上述锁定装置包括一从盖体40侧面向下延伸的带钩部的悬臂42以及从底座30一侧向外延伸的锁块35。上述钩部可锁住锁块35从而将盖体40固持于底座30上(如图11所示)。另外,推动装置也应用于盖体40及底座20上从而推动盖体40从底座30上移除。推动装置为收容于底座30的凹口39及盖体40的凹口(未图示)内的弹簧38。当盖体40锁定于底座30上时弹簧38被压缩。锁定装置及推动装置共同作用以防止盖体40在底座30上上下移动。为了引导盖体40相对于底座30移动,盖体40及底座30上设置导向装置。上述导向装置包括两对从底座3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导向柱36以及两对设置于盖体40上的导向孔45。导向柱36可插入到相对的导向孔45中从而引导盖体40相对于底座30移动。请参阅图5到图9,第一端子模组60包括本体64及设置于本体64上的两个相同的第一端子模组。第一端子模组机械的安装于本体64上。本体64上设置一矩形开口645。两个第一端子模组在本体64的开口645内镜像对称设置。每个第一端子模组包括三个相同的次第一端子模组66。每个次第一端子模组66包括一绝缘载体68及其上的一排第一端子62。第一端子可机械插入到载体68上的通道(未图示)内。载体68上设置若干成型孔682、684用于将次第一端子模组66的载体68与本体64稳固组装。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第一端子62包括一垂直的固持部622及从固持部622的相对两端延伸出的上、下弹性臂624、626。固持部622的相对两侧部设置固持块627用于在组装後将第一端子62稳固固持于载体68内。上、下弹性-->臂624、626的曲线结构可增强第一端子62的弹性,其相对于固持部622镜像对称。上弹性臂624设置一电性连接芯片模组20a上相应电子元件如焊球21的水平指部623,指部623设置用于承接焊球21的水平分叉状的臂部621。下弹性臂626的末端向下垂直延伸出脚部625。请参阅图6及图9,为了在安装本体64之前先将每个次第一端子模组66固定在本体64的开口645内,次第一端子模组66的载体68及本体64上设置分别一体成形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一对从载体68的底面延伸出的延伸部686及设置于本体64上的定位孔643。延伸部686插入到定位孔643中有利于在于本体64上安装次第一端子模组66之前先将次第一端子模组66在本体64上定位。当所有次第一端子模组66定位于本体64之后,利用一安装步骤将所有次第一端子模组66安装到本体64上。请参阅图4,为了实现芯片模组20a与第一端子62的指部623的电性连接,盖子50可动装配于本体64上用以固持芯片模组20a。盖子50由导向装置642和58、推动装置647及锁定装置56和646固持于本体64,上述装置与盖体40及底座30上的导向装置、推动装置及锁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设有若干导电元件的电子设备及一设有若干孔的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上平行排列若干行第一端子,每个第一端子包括一固定于该本体内的中部、一自该中部向上延伸用于连接该电子设备导电元件的指部及一自该中部向下延伸的脚部;该本体上进一步设有若干第二端子,每一个第二端子包括一固定于该本体的固持部、一自该固持部一端延伸的上配合部及一自该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的下配合部,上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子实现机械与电性连接,下配合部收容于上述电路板相应的孔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第二端子的固持部设置一弯折部,该第二端子的下配合部相对其上配合部形成一偏移距离,机械与电性连接两相邻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的下弹性臂之间的间距小于收容与其对应的两个相邻的第二端子的孔之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4-3-19 10/8054641.一种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设有若干导电元件的电子设备及一设有若干孔的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上平行排列若干行第一端子,每个第一端子包括一固定于该本体内的中部、一自该中部向上延伸用于连接该电子设备导电元件的指部及一自该中部向下延伸的脚部;该本体上进一步设有若干第二端子,每一个第二端子包括一固定于该本体的固持部、一自该固持部一端延伸的上配合部及一自该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的下配合部,上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子实现机械与电性连接,下配合部收容于上述电路板相应的孔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第二端子的固持部设置一弯折部,该第二端子的下配合部相对其上配合部形成一偏移距离,机械与电性连接两相邻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的下弹性臂之间的间距小于收容与其对应的两个相邻的第二端子的孔之间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理查德W彼得森侯松沛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