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茂专利>正文

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31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固定组件脱落的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该固定座体上设置有复数个接脚,各接脚下方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中设有一未贯穿的槽孔,槽孔底部设有一孔径较小且贯穿固定部的贯穿孔,而槽孔内依序设有一固定组件及一弹性组件,其中槽孔的上方端缘处向固定部的上端面形成一斜导面,令固定件与弹性组件容设于槽孔内部时,得以透过固定件挤压斜导面,而使斜导面上槽孔内部变形,进而构成一阻挡固定组件脱落的卡掣凸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应用于CPU的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
技术介绍
CPU的运算速度能否跨进一大步,取决于散热模块的散热速度能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见散热模块的良劣,左右了CPU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散热模块50,主要固定于一固定座体10上,如图1所示,该固定座体10的四周边各向外延伸有一接脚11,接脚11下方凸设有一固定部12,而在固定部12上设置有一未贯穿的槽孔13,且槽孔13底部向下设有一贯穿固定部12的贯穿孔14,贯穿孔14的内径较槽孔13为小,而于槽孔13依序设置有一固定组件20及一弹性组件30,令固定组件20的锁掣部21得以通过贯穿孔14,藉以将固定座体10锁固于一电路板40上,相对于CPU41的上端,而使固定座体10的底部与CPU41相互接触,令CPU41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得以透过固定座体10导引给散热模块50,透过散热模块50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散热的效果。惟,传统锁固固定座体10的方式,主要是在槽孔13内部设一固定组件20与一弹性组件30,以藉由固定组件20将固定座体10锁掣于电路板40上,并利用弹性组件30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固定座体10与电路板40得产生紧密的结合,进而令固定座体10的底部得以确实贴合于CPU41上。由于固定组件20与弹性组件30依序容设于槽孔13内部时,因弹性组件30受到压缩会产生一弹性恢复力,使固定组件20未锁掣于电路板40上时,易造成固定组件20的弹出或脱落,因而造成固定组件20的遗落,而影响固定座体10的组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固定组件脱落的散热模块的固定-->座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该固定座体上设置有复数个接脚,各接脚下方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中设有一未贯穿的槽孔,槽孔底部设有一孔径较小且贯穿固定部的贯穿孔,而槽孔内依序设有一固定组件及一弹性组件,其中槽孔的上方端缘处向固定部的上端面形成一斜导面,令固定件与弹性组件容设于槽孔内部后,对其斜导面施以一外力,而使斜导面向槽孔内部变形,进而构成一阻挡固定组件脱落的卡掣凸缘。所述斜导面由槽孔端缘处向下倾斜至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斜导面的形状为凸肋。所述斜导面的形状为凸块。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一外径较大于卡掣凸缘的压掣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藉由槽孔的上方端缘处向固定部的上端面所形成的斜导面,透过固定组件的挤压,而产生变形,进而构成一卡掣凸缘,而使固定组件被固定于槽孔中,而不致受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而弹出或脱落,同时可快速组立于电路板上。附图说明图1为一习用固定座体与散热模块组设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动作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动作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组设于电路板上的剖面示意图。10固定座体    11接脚       12固定部    13槽孔14贯穿孔      15斜导面     16卡掣凸缘20固定组件    21锁掣部     22压掣部41CPU         30弹性组件   40电路板    50散热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方便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的结构组成,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散热模块50主要是设置于固定座体10的上端,而固定座体10的四周边各向外延伸有一接脚11,接脚11下方凸设有一固定部12,而在固定部12上设置有一未贯穿的槽孔13,且槽孔13底部向下设有一贯穿固定部12的贯穿孔14,贯穿孔14的内径较槽孔13为小,而于槽孔13依序设置有一固定组件20及一弹性组件30,令固定组件20的锁掣部21得以通过贯穿孔14,同时固定组件20上设有一外径较大的压掣部22,其特征在于:槽孔13的上方端缘处向固定部12的上端面延伸设有一斜导面15,该斜导面15由槽孔13端缘处向下倾斜至固定部12的上端面;本实施例中以斜导面为主要实施例,其斜导面15进一步亦可为凸肋或凸块,设置于固定部12的上端面。藉以,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当固定组件20与弹性组件30依序容设于槽孔13内部时,先将弹性组件30容设于槽孔13后,再将固定组件20容设于槽孔13中,使固定组件20的锁掣部21分别穿过弹性组件30及贯穿孔14的中心,并凸露于贯穿孔14的下方。而当固定组件20上外径较大的压掣部22通过斜导面15的端缘处后,再对斜导面15施以一作用力,进而使斜导面15向下变形,进而将压掣部22限制于槽孔13。当斜导面15受外力挤压时,会使斜导面15的端缘处产生挤压变形的现象,同时受到施力方向的推引,进而使斜导面15的端缘处向槽孔13方向产生变形,使压掣部22通过斜导面15的端缘处而容设于槽孔13内部时,斜导面15的端缘处将会形成有一向内变形的卡掣凸缘16,而该卡掣凸缘16的内径较压掣部22外径为小,进而对压掣部22形成一限位的效果,使压掣部22受到弹性组件3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而被限制于槽孔13中,仅得以于槽孔13内部进行上下的位移动作,而不致脱落。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5所示,当固定座体10欲组设于电路板40上时,由于该固定组件20与弹性组件30系早已被限制于槽孔13中,因此仅需将固定组件20的锁掣部21对准电路板40上的锁掣孔,即可快速将固定座体10组设于电路板40上,如此不但能避免固定组件20的遗落,更能提升固定座体10与电路板40组设时的效率。-->惟,上述各名称为方便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定,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范围;是以,举凡依据本技术精神所作的等效组件转换、替代,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该固定座体上设置有复数个接脚,各接脚下方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中设有一未贯穿的槽孔,槽孔底部设有一孔径较小且贯穿固定部的贯穿孔,而槽孔内依序设有一固定组件及一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槽孔的上方端缘处向固定部的上 端面形成一斜导面,令固定件与弹性组件容设于槽孔内部后,对其斜导面施以一外力,而使斜导面向槽孔内部变形,进而构成一阻挡固定组件脱落的卡掣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的固定座体结构,该固定座体上设置有复数个接脚,各接脚下方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中设有一未贯穿的槽孔,槽孔底部设有一孔径较小且贯穿固定部的贯穿孔,而槽孔内依序设有一固定组件及一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槽孔的上方端缘处向固定部的上端面形成一斜导面,令固定件与弹性组件容设于槽孔内部后,对其斜导面施以一外力,而使斜导面向槽孔内部变形,进而构成一阻挡固定组件脱落的卡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茂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