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96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包括现状沉井、现状检查井、现状管道以及现状检查井筒,所述现状沉井的一侧设置有新建沉井,所述新建沉井的外侧设置有止水帷幕,所述新建沉井的内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所述新建检查井的顶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新建顶管与现状检查井连通的市政管网改扩建工程;具有施工方便,作业面小,造价低,密封性能好,消除了现状钢筋混凝土沉井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等优点。状钢筋混凝土沉井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等优点。状钢筋混凝土沉井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管网
,尤其涉及一种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市政管网施工大多数采用沉井工艺,当顶管完成以后,通常会在沉井中施工检查井,以方便管道使用期间的维修与检查。
[0003]在市政管网改扩建工程中,经常遇到新建污水管网需要与现状污水检查井连通的情况,而检查井常建于沉井之中,此时现有的顶管工艺无法满足施工工艺的需要。
[0004]本
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包括现状沉井、现状检查井、现状管道以及现状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现状沉井的一侧设置有新建沉井,所述新建沉井的外侧设置有止水帷幕,所述新建沉井的内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所述新建检查井的顶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筒,所述新建检查井与延伸至新建沉井外部的机械顶管相连通,所述新建检查井通过人工顶管与所述现状检查井相连通,所述人工顶管在所述现状沉井和所述现状检查井之间的设置有管道注浆加固复合地基和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0007]优选的,所述新建沉井的顶部设置有倒挂壁,所述倒挂壁的顶部设置有圈梁。
[0008]优选的,所述倒挂壁和所述新建沉井之间设置有排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新建检查井筒的顶部设置有井圈及顶盖。
[0010]优选的,所述新建沉井的底部设置有刃脚基础。
[0011]优选的,所述人工顶管和所述现状检查井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材料。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由于上述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0014](1)、适用于新建顶管与现状检查井连通的市政管网改扩建工程;具有施工方便,作业面小,造价低,密封性能好,消除了现状钢筋混凝土沉井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等优点。
[0015](2)、止水帷幕和复合地基可以增强井体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加固人工顶管顶进区域的土质,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渗入井体和管道中;其中止水帷幕还可以减小新建沉井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地面沉降对周边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
[0016](3)、人工顶管与止水帷幕组合,同时通过缩小新建沉井与现状沉井之间间距,既增强了沉井周边土质的强度,也阻隔了地下水进入人工顶管施工区域,最终有效的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刃脚基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现状检查井及人工顶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止水帷幕、2新建沉井、3机械顶管、4新建检查井、5新建检查井筒、6现状沉井、7现状检查井、8现状管道、9现状检查井筒、10复合地基、 11人工顶管、12施工围挡、13倒挂壁、14圈梁、15排水管、16井圈、17顶盖、18刃脚基础、19防水密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包括现状沉井6、现状检查井7、现状管道8以及现状检查井筒9。现状沉井6 的一侧设置有新建沉井2,新建沉井2的外侧设置有止水帷幕1,新建沉井2 的内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4,新建检查井4的顶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筒5,新建检查井4与延伸至新建沉井2外部的机械顶管3相连通,新建检查井4通过人工顶管11与现状检查井7相连通,人工顶管11在现状沉井6和现状检查井 7之间设置有管道注浆加固复合地基10和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1。
[0025]具体的,止水帷幕1为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直径500~800mm,其材料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为确保止水帷幕1的止水效果,旋喷桩咬合距离应大于桩体高度的1/100,且距离不宜小于200mm,防止施工过程中新建沉井2下沉引发的地面沉降对周边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加固机械顶管3及人工顶管11顶进区域的土质。
[0026]具体的,在新建沉井2池壁上方设置倒挂壁13,倒挂壁13采用MU15非粘土实心砖和M10水泥砂浆砌筑而成,在倒挂壁13上方设钢筋混凝土的圈梁 14,同时在倒挂壁13和新建沉井2之间设置排水管15,排水管15为直径 50mmPVC管,间距2m设置,新建沉井2作为机械顶管3机头的接收井,同时作为人工顶管11的工作井;如果工艺需要,也可作为机械顶管3的工作井,此时新建沉井2内径为6000~8000mm。
[0027]机械顶管3直径800mm~1600mm,现状管道8直径600mm~1600mm,机械顶管3和现状管道8的管材均为钢筋混凝土管、钢管;新建检查井4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井壁内侧四周迎水面均喷涂水基渗透型混凝土保护剂两遍,抗渗等级要求不小于P6;现状沉井6和现状检查井7材质均为钢筋混凝土。
[0028]具体的,现状检查井筒9其作用为方便施工人员下到井中填补人工顶管11 与现状检查井7之间缝隙。
[0029]具体的,复合地基10土体横向加固范围为现状沉井6和现状检查井7之间顶管顶进方向的全部土体,复合地基10上的注浆孔间距1.0m,纵向加固范围为现状沉井6的底板顶部至人工顶管11顶部1.0m;其注浆孔采用φ50mm钻孔,注浆时在注浆孔内插入φ25mm金属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后土体渗透系数应小于1*10
‑6cm/s,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初始注浆压力可取0.1

0.2Mpa;复合地基10提高现状沉井6和现状检查井7之间人工
顶管 11顶进方向的土体的强度和粘聚力,同时也可防止顶管机头在现状检查井7附近产生倾斜或不均匀下沉;人工顶管11施工过程中顶管前段应安装钢制工具头,顶管工程结束后,应在管道内向管道外侧注浆充填管周空隙。
[0030]具体的,新建检查井筒5的顶部设置有井圈16及顶盖17,井圈16由混凝土制成,顶盖17由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组成,新建检查井筒5方便施工人员下井检修和提供足够的车辆承载力。
[0031]具体的,新建沉井2的底部设置有刃脚基础18,刃脚基础18由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刃脚、C20素混凝土垫层和500厚砂石垫层构成。
[0032]具体的,人工顶管11和现状检查井7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材料19,防水密封材料19采用石棉水泥及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应用在现状检查井7井壁内侧,确保污水无法从缝隙中渗漏。
[0033]上述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包括现状沉井(6)、现状检查井(7)、现状管道(8)以及现状检查井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现状沉井(6)的一侧设置有新建沉井(2),所述新建沉井(2)的外侧设置有止水帷幕(1),所述新建沉井(2)的内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4),所述新建检查井(4)的顶部设置有新建检查井筒(5),所述新建检查井(4)与延伸至新建沉井(2)外部的机械顶管(3)相连通,所述新建检查井(4)通过人工顶管(11)与所述现状检查井(7)相连通,所述人工顶管(11)在所述现状沉井(6)和所述现状检查井(7)之间的设置有管道注浆加固复合地基(10)和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顶管与既有给排水检查井连通的葫芦形沉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凡孟苑藜王晓晨周大俊曾辉刘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